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_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
摘要: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在“银发浪潮”席卷各国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差别也随之加大。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外出挣钱,由此引发大量的乡村空巢家庭,尤其是空巢老人。由于老人的生理、心里上的原因,对儿女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以至于他们在物质、精神、生理上受到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
健康状况 心里压力
社会帮助
生活需求
志愿服务
调查方法:走访 考察
对象:农村空巢老人
前言
众所周知,80后与90后逐渐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加之新农村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导致我国老年化问题不断加剧。如今,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结构国家行列”,因此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群体—空巢由此老人诞生了。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1.大部份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据调研分析,约有76%的空巢孤寡老人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平均每月的收入不到50元。虽说子女有三四个,但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当,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2.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3.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二、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1.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2.社会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3.经济供养
①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②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4.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5.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 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③还应加强孝道宣传
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6.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三、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本质
虽说,如今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在小康的后面难免有怨声载道,穷困潦倒。青壮年为让其家人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不惜背井离乡,外出挣钱,家里只留下微薄的劳动力。由于从小过怕了挨饿的日子,走访中,大部分老人提起生产状况就无赖回答:“做不动也要做呀!土地荒了多可惜呀。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种不动了再说。”家境较好的老人,其儿女会按时寄钱回家,他们以为这是报答养育之恩,赡养父母的最佳方式。但老人的心里话向谁诉说?心中的烦恼向谁倾诉?等这些心理障碍上的问题已被蒙蔽了。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
这只是我居住的一个小小乡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试想象一下整个乡、区、县、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这简直是不足挂齿,就好比茫茫宇宙中的一粒砂子。由此把我国整个国家的“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统计起来,其问题严峻,形式恶劣,已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为从更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冲击,成功化解我国“空巢老人”的严峻社会问题,我以替党、人民负责的态度,已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精神,特建议如下:1.加强宣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2.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3.组织青年志愿者每逢农作物收获时节给予空巢老人体力上的帮助。4.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5.依靠农村基层组织,社区建设,建立养老社区。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且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做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护理杂志》2004。《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2003 《人口学刊》2012年03期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乡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作者: 崔春花指导老师: 苏碧芳摘要:在“银发浪潮”席卷各国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文......
关于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调研人员:丁楠班 级:文新学院广告1102班学 号:11410100205前言这是学校布置的一项我们的暑期作业,我的调研主题是“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研。......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仅供参......
“空巢老人”问题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