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_县畜牧业生产调研报告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县畜牧业生产调研报告”。
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息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尝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农业普查,全县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7.9%,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6%,低于全省0.19%的平均水平,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特别是乡镇农科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县虽扶持建设了一批粮油、茶叶、木材、果品、畜产品、药材等涉农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体制不活,经营管理不善,部分面临破产倒闭,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由于我县耕地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前几次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前几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常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因此,这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的,要求比过去更高。
(二)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侨乡、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提升烟、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拓宽畜牧、茶叶两大骨干产业,培植药材、香料、野菜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腾冲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县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县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
工作要点:扎实抓好“124688”工程。
实现一个目标。围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依托两个资源优势。一是依托国内外市场和国内外资源;二是依托腾冲丰富的资源及区位优势。
抓住四个机遇。一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二是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盛民族文化大省和打通南亚和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机遇;三是抓住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具有激烈的竞争优势;四是抓住市委提出的两极带动的机遇。
重点抓好六个新突破。一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即加快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有新的突破;即:对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上有新的突破;以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上有新的突破;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上有新的突破,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柜上有新的突破;在发展订单农业上有新的突破。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的突破,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体现优质优价;抓好烤烟生产,加快发展茶叶、畜牧、经济林果和渔业,扩大农民增收领域;调整农业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把优势产品做强做大,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市场体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在第三期城市建设中,要规划建成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产品专业市场,同时,完善、规范固东、芒棒、中和等农产品批发市常五是劳动力就业有新突破。要加大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向城镇转移,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六是在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上有新的突破,即进一步开发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坚持测土配方施肥,完善和提高我县的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农业立体栽培,现代设施农业的空间,在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运用上开创新的局面。
建设八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一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即在不同的海拔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特色饵丝专用米、糯稻与优质粳稻、优质大麦、荞麦、优质高产专用型饲料包谷等基地;二是优质油料基地,即在巩固和提升油菜产业的同时,开发我县特有的木本油料(红白花油茶等);三是建设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两个,即清凉山、高黎贡山生态茶园;四是优质烟叶基地;五是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在稳步发展生猪的同时,重点发展肉牛、奶水牛、黄山羊、肉鹅、山桂花密等优质特色畜产品,上市交易肉牛1万头;六是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七是优质林(果)基地10万亩;八是特色农产品基地,2005年种植木薯2000亩,山葵300亩;同时巩固和培植蔬菜(开发高黎贡山野菜)、干(水)果、花卉、甘蔗和水产业。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三)、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和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kg。目前在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问题。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之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3、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农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要通过改良品质、提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大力发展,增加总量,拓宽市常要抓紧清理和整顿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产品。
4、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要加大农业
0万元。
5、大麦、果脯、酒类、荞麦等加工,我县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开发潜力大,县政府应预算30万的贴息引导企业发展基金,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原料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认证,按公司+基地+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政府办企业转向引导企业创办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建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6、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5—10年内把畜牧业建成一个大产业。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并由生产优势向加工优势,创汇优势、网络优势转变,为我县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建议:五年内建成年出栏5—1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县,实行舍饲管养,大田种草10万亩,实现产值2—3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400—600元,以满足保山保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需要,年产4.5万吨的规模,具体措施是:①建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2000户,每户补助贴息2000元,计400万元。②建养牛示范村40个,每村养牛户达1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3头以上,每村建一个冻改点,每村扶持4.5万元,计180万元。合计580万元,县财政分两年补助200万,县农业局分2—3年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380万元。
7、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守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企业在季节收购、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
8、建议县财政每年应安排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补贴重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县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稳县战略。
新店乡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情况的报 告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
按语: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04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
按语: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政府,及时于2004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县长王彩春作了题为......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夯实现代农业基础--隆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104.1万,占总人口的90.4%。隆回县农业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