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崆峒区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3._林业开发项目计划
甘肃省崆峒区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林业开发项目计划”。
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
崆峒区行政隶属于我省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平凉市政府所在地。本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土地面积1936.18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崆峒区地质结构处于贺兰褶带和六盘山回褶带复合发生作用的地段,褶带是原始水平岩层在地质内营力作用后引起折层位变动,由于地质内营力和水蚀、风蚀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崆峒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地形,分为三种类型:(1)土石山地:位于安国——崆峒——峡门——大寨一线为界的西南部。按地形系统可分三部分,一是西北部六盘山系,形成于中古代的白恶纪。包括安国以北,地层由各种色彩的砂岩及页岩组成,其上层以青白色砂岩为主,最高海拔达2900米(六盘山),本区境内海拔高度1600——2100米,土壤含砂量大,土层较薄,因地处六盘山背风面,气温温凉,比较湿润,地表多为灌木和草本植物覆盖。二是崆峒山、太统山系,包括崆峒后山,麻武、峡门西南部,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的奥陶纪及中生代的侏
-24.3℃;日平均气温稳定≥0.0℃的积温3508.9℃,稳定≥5.0℃的积温3300℃,稳定≥10℃的积温2862.8℃;稳定≥15℃的积温2084.5℃;无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4%。年蒸发量为1468.8毫米,年日照时数2424.8小时,日照百分率55%,平均风速2.1米/分。灾害性气候主要为干旱,霜冻和冰雹。
4、土壤
全区耕地土壤以黄绵土分布最广,约占总耕地的70.5%,其次为草甸土,约占12.2%,其他土类占17.3%。土壤理化性能较好,但肥力差,总的状况是缺氮,少磷,钾不多,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平均为全氮0.08%,全磷0.16%,有机质含量0.6——0.8%。
5、植被
本区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地带的黄土高原东部草原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天然乔木林植被,松栎混交林,分布于崆峒山,海拔1600——2123米,树种以辽东栎为主,华山松多见于陡崖峭壁之上,呈零星分布,林相较整齐。
辽东栎林,分布于南部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多在阴坡、半阴坡呈小块状分布。
山杨林,是仅次于辽东栎的森林群落,分布遍及整个西南部天然林区,生长在海拔1600——2000米处。
沙棘灌丛,遍及整个天然林区,覆盖度一般为30—60%。
山桃灌丛,分布于低山阳坡、半阳坡,生长在海拔1500——1700米处,覆盖度一般为40—80%,高度1—2米。
平凉城区北部面山东起杜家沟,西至八里桥,全长13.2公里,总面积11200亩,其中已绿化治理面积2800亩,占总面积的25%,未绿化治理面积8400亩,占总面积的75%。北部面山山势较陡,海拔1360——1500m,相对高差140m,坡度多在16—35度之间,坡向西南,北坡居多。土壤下坡为红胶土,中坡为黄绵土,土层厚度30—50mm,植被盖度为40%左右,主要为沙草、蒿类及胡枝子等灌木混生。由于土质差,地形陡,植被盖度小,水土流失较严重,气候较干旱,年降雨量仅为511.3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但年蒸发量为1468.8毫米。为了进一步搞好北山绿化工作,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从2006——2009年,北部面山绿化工作以义务造林的形势,将任务分解到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确定绿化目标任务,签订绿化责任书。四年来,共栽植完成了各类绿化苗木10.91万株,完成绿化面积491亩,投入资金163.65万元,北山的生态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按照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来衡量,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北山立地条件太差,地形陡峭,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导致苗木成活保存率低,生长量小,远看不见树,近看尽是苗;二是投入太少,由于缺乏专项投资,仅靠绿化费投资造林,只能解决造林所需的低档次苗木费和一次性栽植费,而缺乏大量的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护费用,导致绿化档次低,效果差。
二、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该区域林地较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地方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积极性高,规划在八里、柳湖、马家庄、杜家沟4个村实施,全部确定为生态林。(二)任务分解
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在城区北部面山八里、柳湖、马家庄、杜家沟4个村实施,其中八里村400亩,柳湖村600亩,马家庄村600亩,杜家沟村400亩。全部为乔木,林种选择为水土保持林。
(三)补贴资金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67%;地方配套32万元,占总投资的26%;自筹资金8万元,占总投资的7%。资金使用与管理上采取“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实行“突出重点、债权对等、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原则,认真落实《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一是对项目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决杜绝截留、挪用、串用,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二是推行项目资金拨付的“报账制”,建立资金拨付和造林质量挂钩机制,利用报帐制把好造林工程质量关,把资金拨付与工程造林各环节质量、最终验收结果挂钩,加大资金稽查力度和审计监督,使项目管理、资金拔付与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从源头上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确保造林工程顺利实施。
四、主要造林技术
补造,苗木选用同树种同规格的良种壮苗。
第二,松土除草,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仅限于树穴内,禁止全面松土除草,但对穴外影响幼林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一般连续3年,每年1—3次,抚育次数前重后轻,逐年减少,除草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cm。
第三,幼树管理,防病虫害、防人畜破坏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林业重点项目法人制的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分工协作,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主管部门抓好项目计划的争取、落实,工程建设年度、阶段性督促检查;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造林规划、作业设计、苗木供应、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施工单位组织劳力、做好造林整地、苗木调运和栽后灌水、管护等工作,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
(二)推行工程管理,规范工作机制。
为确保项目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科学布局的原则,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把面山绿化与流域治理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明确项目法人的职责,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使专业绿化队造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把项目任务和质量要求以招标合同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项目
附件2: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效益估算表(二0一一年度);
附件3: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表。
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十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重庆市城口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长江防护林人工造林渝北区林业局 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城口县林业局 编制时间:二0......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一、前引部分 1.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
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推荐)
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基本要求:即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