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_德育渗透计划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育渗透计划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可能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6�7�6�7,这些都是信息技术 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正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容易忽略之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比如,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登记工作,检查电脑设备是否有损坏,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 中正确的关机步骤,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当计算机关闭结束还需要把键盘,鼠标和凳子归回到正确的位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样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对“黑客”这一角色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黑客是持着敬佩,偶像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在讲计算机病毒时把黑客这一角色引用进来,并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角色的性质,非但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道德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 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说我们在上初一第4 课《过好打字这一关》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等。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少学生并不真正会利用网络,他们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在“聊天室”随心所欲地“侃大山”,或在“游戏天地”里尝试“虚拟人生”。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上网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去上一些黄色网站,有些学生设置利用学校与家长勾通的软件,在上面发布黄色信息,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也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搞一些恶作剧,对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因此,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在网络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四、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6�7�6�7。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比如,课堂上教师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或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五、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未复习时,对问题未作深入思考时,自己没有尝试操作时等等,都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至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六、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Windows 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 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知识与文明”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我们才能造就信息社会的有用之才。
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总结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以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
信息技术课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龙潭高小刘永贤信息技术已经不在是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远离非法网站,文明上网,以下是......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