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胥振国蔡玉华 袁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摘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 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为了使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绪论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 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n Pharmacy Vocational
XU Zhen-GuoCAI Yu-HuaYu-Xing
(He Fei Ver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He fei,238000)
【Abstract】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 medical specialty basic course.It is the premise for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profeional courses.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profeionals.From teaching introduc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ways,teaching practice and so on sides, discovered and practic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some related courses.【Key words】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Pharmacy;the reform of course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技术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1-2]。为适应药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原则,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用性,因此高等医药院校教育工作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建设项目基金资助[皖教高2010(28)号文件] 作者简介:胥振国(1977-),男,讲师/微生物检验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及分
子生物学研究。Email:xuzg0551@163.com
新与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奠定其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对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与同行切磋。
一、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也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的初次接触。表面上看起来绪论课很容易讲,学生也看得懂,导致一些教师不重视,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的一下,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课下自学。但是,在教学中笔者体会到讲好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绪论课讲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生物,学生对微生物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在讲绪论时,提出符合学生此时心理状态的设问,如“饭菜放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馊?“伤口感染了为什么会化脓?“馒头是怎么发酵而来的?“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SARS是什么呢?”等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在这基础上讲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在讲到“为何给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开设微生物课程呢”? 首先 可以用小故事及临床相联系介绍药学与微生物的关系,如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学生惊叹之时,可以刺激学生听课的兴奋性。其次 可以将药学与临床相联系,如近年来世界各地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耐菌株逐渐增多,甚至引起暴发流行;由于滥用抗生素,对变异细菌进行自然选择,从而产生了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的“超级细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被证实对MRSA还有效的只有万古霉素。有些微生物的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比如HIV病毒性疾病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与药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由于免疫学理论的抽象,教师开始并不急于讲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而是从早在公元 11 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人痘苗,此举可视为人类认识机体免疫力的开端,到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用比人痘安全可靠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提供了宝贵经[3]
验,从而开创了经验免疫的新纪元,再到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一个个故事中,学生顿觉得耳目一新、趣味横生,注意力自然集中。
二、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药学专业学习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要有专业特色,要体现“药味浓”。针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时较少,教材内容较多,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现象,教学时加强适用性教材的建设,在把握“三基”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精选,合理增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除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尽量突出与药学相关的一些章节,同时应尽量精简与药学工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原则。笔者对课程顺序有效地进行整合调整,把教材整合成三个篇章,第一篇重点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与繁殖、新陈代谢、分布、消毒灭菌、感染的等;病毒学和真菌学则主要介绍基本特性和生长繁殖的规律。第二篇重点讲授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如微生物的药用资源,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药学专业的应用范围、问题和前景,从而获得较完整的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三篇重点讲授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组成,以及感染、抗感染等免疫调节功能及免疫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等,如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免疫学与药学的联系日趋密切,免疫学技术已广泛用于药物疗效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免疫产品也成为一类重要的医药产品,已作为一类新药应用于临床。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利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传统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板书和挂图,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写板书这一模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以及繁殖等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讲授的信息量较小;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将图像与文字, 特别是一些视频文件融合成一体, 使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而且授课信息量较大。但是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多媒体虽是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但过分依赖这一教学工具,往往又重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像朗诵员,有的教师甚至坐在电脑前朗诵,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几节课下来昏昏欲睡,什么内容也没有记住,埋没了多媒体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的。因为板书和挂图方便灵活、循序渐进、图文结合、重点突出、随讲随画、随画随讲,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应答的过程等内容时,通过板图的方式讲解,学生会更易理解。所以教师既要加大教学投入,制作并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又避免教学模式由“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包打天下”向“一枚鼠标包打天下”的简单转型,而是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
2、利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问题式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机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药学职业要求的目的。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用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诊断出该疾病,并结合免疫微生物知识讨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机体参与免疫的过程,可以用哪些免疫方法来检测该疾病,及引起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3、利用角色转换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处于中心地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往往反应平淡,处于被动的听讲、记笔记,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选择简单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此节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行制作幻灯片,然后讲授这一节的内容,并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4]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实验步骤一般都是有教师设计好,学生只需按步骤操作就可以得出较满意的结果。这种模式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教师起引导作用。
例如,在做药物敏感实验时,教师给出临床病例:患者张某,男,39岁,咳嗽,胸痛,咯痰3天,临床诊断为肺炎,抗炎药物治疗5天后,病情无缓解。针对这样一个临床案例,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病人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为什么?在教师引导下,经过学生短暂的讨论交流后,确定做药物敏感实验。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细菌的药敏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5]
怎么样做细菌的药敏实验呢?有哪些方法呢?如何判读和分析结果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呢?带着上面的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在课余或者课堂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每组提交一份方案。不同的小组提交的方案各有不同,有的过于简单,有的可能不够完善,甚至也不排除有的方案是错误的,教师对提交的方案进行评价,选取有代表性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学生忽视的问题,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制定最终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病原菌标本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请教教师。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课后,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实验过程有无不当等,并进行点评。
以临床案例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五、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及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实用医药,2010,5(6): 273~274.
[2]李丹丹.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微生物学报,2008,35(4):611~613
[3]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3~94
[4]李睿 , 李莉, 张业霞,等.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5)400~402
[5]廖明生,蔡杏珍,李恩亮.提高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96~97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一章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常用的其他染色法及用途 染色方法 用途特殊结构染色法 采用不同染色方法如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等对微生物各种特殊结构染色,使菌体与......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
专业实习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 要】装备操作专业课实践教学是学校和部队联系最紧密的教学过程,是学员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军事专业学习,对于学员下部队后满足第一任职需要,能......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案 课程说明一、课程介绍1、课程概况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