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培训成果_培训创新成果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创新性培训成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训创新成果”。

创新性培训成果

集安市腰营学校宫国丽

一、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被培养起来。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探讨一下: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识记和朗读的方式,了解掌握文中的重点词义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呈现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展现琳达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绪,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虑问题。逝者己去,作为女儿此时最应做的莫过于让母亲静静离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访,却使得事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讲到这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你预习过课文吗?你预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下面考一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2、考一考: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小纸条)(课件)谁捐献什么?“我”的态度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感动了自己,就读出你的感情,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1)“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学生谈过后,师小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是组织好通篇教学的关节点,更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索引和文眼”。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抓我对“捐赠器官”一事的态度为线索,前一环节充分渲染我的反对态度,本环节展现“我遵从父亲遗愿”捐赠角膜,这样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冲突,此时将我的态度作一前后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梳理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样学生的探究就展开了。)

(四)、想象评议,深化感受

1、学到这儿,同学们,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琳达的背景资料)师生交流,引导出:

父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母亲--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爱父母、爱孩子、也爱他人。

温迪--懂事,多才多艺,为他人着想。

2、同学们,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结尾内容--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的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透过那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父亲曾经说过(带学生读)“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琳达的母亲、父亲做到了,就连琳达的女儿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永放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齐读)

4、你们说这仅仅是永生的眼睛吗?(学生答--不!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需要得到这样的眼角膜呀!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5、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死后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你们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你们看,他就是这样的人。

(课件--英国赫尔市女孩凯蒂·斯蒂芬森从12岁时起,就报名加入了志愿死后捐献器官者的行列。所以当她19岁突患肺炎去世后,悲痛的母亲艾琳根据女儿的遗愿,含泪将她的肝脏、肾脏等器官捐献了出去。凯蒂去世后,她的捐赠器官救4名患者的性命。

四川新闻网记者获悉,四川达县籍民工刘代相曾在深圳打工八年。由于在深圳工作期间表现出色,受同事嫉妒于2月14日遭同事伤害致死。考虑到哥哥对深圳有着深厚感情,刘代相弟弟刘代鹏最终说服家人同意将哥哥有用器官如心脏、肾脏、肝脏及眼角膜等捐献出来,帮助他人。

6、多少年后,老师相信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自己的器官,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一次父亲的话。(播放爱的奉献)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和她虽然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他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报。给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三、教学设计价值:

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课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旨在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合作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也会有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国培创新性成果

在学生的生活中教数学教学已经三年了,并且一直带数学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小学数学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乡下教师。因为我们的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比较闭塞,学生的认知能力真的......

国培创新性成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创新性成果一、生成过程数学课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是学习效果体现。还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教学时,尽可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

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版]

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读书破万卷 ,下笔若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证关系。“读写......

国培创新性成果 可能性

国培创新性成果:《可能性的大小》答题内容:生成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因此,在课程学习流程中扩充了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国培创新性成果

最终创新性成果成果生成过程阐述:结合本次国培学习的收获与感悟,经过认真对前期教学预案(作业)再次进行了反思、论证和推敲之后,我对拟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想法与认识,同时结合......

《创新性培训成果.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创新性培训成果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培训创新成果 培训 成果 培训创新成果 培训 成果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