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_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城市让德江人生活更美好,现代城市气息决定了德江人城市生活的品质,让老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也彰显了德江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德江县结合省委、政府政府提出的“三化”同步战略的思路,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盘活现有资源,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之路,让德江的城市建设一路高歌,驶上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起步强劲、推进有力、经营有序、风险可控,蓬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县城区面积从2010年的7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从10万增加到17万,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28%提升到35.6%;地方生产总值从33亿元增加到59.亿元,财政收入从1.亿元增长到6.1亿元。

用活政策:掌握城市用地主动权

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以黔党办发[2010]年9号文件,依托我省东北部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在全省功能区划分上,德江被列为重点开发县,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依托铁路主轴,加快把盘县、黔西、德江、仁怀、榕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今后国家和省里在投资及发展的优惠政策上,将会对德江等进一步倾斜和转移,同时也会对黔东北地区的资源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可吸引更多、更好、更大的工业等类项目落户县内,加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机遇来了,德江县决策层决定:政府严格掌控土地一级市场,实行政府负责征地拆迁,打造环境,然后净地出让,不把土地打捆给开发商„„”。在城市建设征拆工作中,该县提出“让利于民、和谐拆迁”,深入调查、细致研究,出台拆迁方案,让拆迁户利益最大化。不到3个月时间,拆除房屋570户9.8万平方米,收储土地1.2万亩,实现“零上访、零强拆、零事故”。

随后,该县就对收储的土地实行招拍挂,做到既合法,又合规,还可以形成竞争,最大限度降低市政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土地出让价格。严格执行好规划,采取网络化管理的办法有效控制了“两违”,坚持有序开发土地,根据市场需求,每年控制适量土地投放市场,既调控了土地市场,保证了土地升值,又防止了房开过多过滥,形成泡沫。

滚动开发:筹集城市建设资本金

政府要征地拆迁,要建设市政道路,打造环境„„没有钱怎么办?这样的难题摆在了德江县委、县政府面前。

“城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哪里筹钱?不能‘等、靠、要’,得想办法,用土地建城、用土地养城。”当时的县委、政府征求多方意见,大家出谋划策。

2010年4月,该县通过实施风险评估,把经营土地作为撬动城市建设发展的杠杆,县 财政整合上级相关项目资金1.8亿元,对城南344户村(居)民进行拆迁,收储土地3000亩,当年11月,该县就出让了300亩土地,出让资金就达4.亿元,先后又出让了余存的2700亩土地,在该县掀起了滚动开发为主的城镇化带动战略。

随后,该县在保证市政设施配套、民生事业及土地有序开发的基础上,挂牌国有土地使用权60宗2045.亩,获得土地收益14.3亿元。

同时,该县还结合实际,组建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9大投融资公司,融资

36.5亿元用于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腾笼换鸟”的改造,先后投资6.3亿元收储土地19680亩。

目前,该县在收储的城市建设土地中,除去各种市政设施及公益事业用地以外,还有1.2万亩土地等待开发。按目前每亩最低价100万元计算,可价值120亿元。除去各种债务,政府的净资产还有100亿元,而且县城容纳30万人规模的市政道路已建好,近3年县城新修道路50公里。每年500亩土地投放市场,最低可收入5个亿,既破解了财政困局,又防范了负债风险。

合理规划:拉动城市发展内动力

有了把德江建设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德江原城市规划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突破定式思维,按“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理念,立足于把德江打造成黔东北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物流中心的思路,再次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通过征求各方意见,结合德江的区域优势和用地条件,德江提出了将城市规划区按照远景扩展到100平方公里、100万人控制,远期50平方公里、50万人规划,中期40平方公里、30万人建设,近期建设成为20万人口的城市。

2010年初,该县委托同济大学对城市建设进行了规划,之后又委托西南规划院对房屋的立面造型、主色调、天际线等进行了策划。县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城建、交通、水利等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建设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区域性产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带动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德江县委、政府结合德江实际特点,科学定位发展方向,依托“三高五铁一港口”的交通优势,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南连———北拓—— — 中改”和“一城三区五中心”老城改造和城南新区、城北工业园区、共和港区以及行政中心、教育中心、文体中心、商业金融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同时,完成了煎茶、合兴等19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100个村庄规划,规划履盖率达100%。截至2012年4月,该县进入市“十二五”规划的项目达398个,投资额达l842亿元,有力推动“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建设。

在完善城市功能上,该县在城南新区新建成了能容纳6000人占地320亩的德江一中,占地355亩的县职校新区,占地80亩的县中医院,引资15亿元正在建设容纳1万人占地1200亩的贵州信息工程学院等。近3年来,投入2.亿元资金,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818套63万平方米,招商引资30亿元开工建设惠田、世纪明珠、玉龙湖、多维国际等250万平方米的商住楼。

在提升城市品位上,该县在县城中心最具开发的优势地段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人民公园和人工湖,正在建设县城大犀山森林公园,城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8.平方米。由于打造好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县城商品房价格从2010年的每平方米1200元涨到3200元以上;商业门面价格从每平方米1万元涨到3万元;土地价格从2010年每亩60万元涨到现在最低价130万元/亩,最高533万元/亩。

由于环境的改善,先后吸引了川渝商会、湖南商会等88家会员企业入驻德江,这些企业年产值达6.8亿元,创税收8000万元以上。

在城市公共服务的经营上,德江县将市场能够经营的项目推向市场,仅通过出让公交车停靠站20年广告经营权,就向社会融资3200万元。下步,该县还将把电影电视等有经营收入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向市场,每年既可以减少1500万元的财政刚性支出,还可以产生新的税源,并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功能的完善,城市广告牌、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经营还有很大的潜力。

产城互动:带动经济持续发展

坚持“兴城必先兴产,强县必先强业”的理念,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配套建设了城北核心示范园区、共和重工业园区、煎茶农特产业园区,依托产业园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帮助入驻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达产,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切实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一圈圈钢材盘绕在生产线一端,经过机床加工,另一端便吐出了一颗颗螺杆、螺帽。这就是德江县城北工业园区内通过“以商招商”打造的“园中园”经营模式的第一家投产企业—— 三诺机电。

近年来,德江县坚持“让大利、招大商、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毗邻重庆市的产业转移。目前,已建成5平方公里城北核心示范园区,入驻企业50家,全部投产达产,年产值达3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创税收2亿元。

正是看中了德江逐渐显现的交通优势和发展潜力,重庆三诺机电决定在这里生根发芽。作为主产摩托车、汽车工具箱及标准件和非标准异型件的企业,三诺科技担忧上下游产业难以配套;德江想做大整个机电产业。双方一拍即可,建设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50亩的黔东北机电产业园,园区集生产、销售、物流、商住于一体,由三诺科技牵头建设并负责至少引进15家相关企业入驻。目前,三诺机电园区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完工,有8家企业入驻。

不少在外发展的德江籍商人也纷纷返乡创业。蓝山水晶和三和玻璃相距约百米,其投资人均是本地人。据介绍,两家企业全面建成后,年销售额均可上1亿元,创税收800万元以上,可解决800多人就业。

德江还依托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重点发展汽贸、建材、机电等物流园区,并引进大润发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引资建设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200多亩温州商贸城。

在培育新产业的同时,德江发展壮大传统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颐年春酒业、黔东油脂集团、亿源生态、洋山河生物科技、鸿泰茶业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

洋山河生物科技是最早落户园区的企业,依托德江优质天麻资源,生产中药饮片和天麻保健系列食品。今年初,该公司投资近千万元研发的天麻系列保健酒———麻王智酒正式上市。元月份以来,销售收入就上千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德江在拓宽工业园区承载力、发展力、支撑力上下功夫,在园区创建微型企业产业园。已建成5平方公里城北核心示范园区,入驻企业50家,全部投产达产,年产值达3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创税收2亿元;累计建成茶园18万亩,核桃15万亩、5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8个;投资1200万元修复扶古城,引资15亿元开发洋山河景区。这些产业建成发挥效益后,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创收5000元以上,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目前,已有110家微企入驻,形成了轻纺加工、木器加工、铝材加工、特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创业就业700余人。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4000余万元,创税逾百万元。

除抓好工业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县扣传统农业不放松,在煎茶建了农业产业园、共和建了物流园区,并扶持了20万担烤烟、20万亩茶叶、40万亩核桃、100万平米天麻、100万亩草100万只羊五大农业产业带和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农业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提质服务业,发展壮大城市经济,以充足的就业创业机会为城市发展聚集源源不断的人气,以欣欣向荣的产业为城市扩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以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提升人民幸福的指数。

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

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邹少宏随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必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将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口、产业、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城市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新型城镇化的材料作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型城镇化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新型城镇化的材料作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型城镇化,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0110)

用城市化理念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共XX镇委 XX镇人民政府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来自谷城县XX镇,非常感谢中编办领导对基层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就城镇化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这将使我们在......

新型城镇化破局之路

新型城镇化破局之路新型城镇化概念被明确提出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未来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德江县 之路 积极探索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德江县 之路 积极探索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