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资料_全国卷3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全国卷3语文作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资料 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是中国大陆形容工程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词,出自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37个月期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公司)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历程:
·1979年1月,蛇口第一声开山炮
蛇口第一声开山炮擂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鼓,揭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1982年年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正式耸立在蛇口工业大道路口,震动全国。
·1980年:开发罗湖
1980年特区建设者决定先开发罗湖。12年后,经济学家测算,罗湖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的财富,可以铺满10厘米厚的10元钞票。
·1981年:工程招标
1981年深圳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投标”方案。首个招标工程———国际商业大厦,建设速度由承包前的25天一层楼加速到8天一层楼,建设者得到了94万港元奖金。
·1982年:时间就是金钱 ·1983年:工程兵转业
1983年9月15日,2万工程兵将士在深圳特区脱下了军装———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两个师7个团的兵力集体转业到深圳,支援特区建设。
·1984年:创深圳速度
1984年,高160米,共53层的国贸大厦仅14个月竣工。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奇迹,从此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1985年:华侨城崛起
1985年11月,华侨城开始建设。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崛起了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欢乐谷、康佳集团等一批深圳“名片”,成就了特区的旅游产业。
·1986年:股份制改造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发展,特区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深圳市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暂行规定》,一些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其中个别企业还发行了股票。
·1987年:土地拍卖
1987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土地有偿使用的地方性法规。当年12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会堂敲响了公开拍卖土地的第一槌,正式揭开了我国土地管理体制重大改革的序幕。·1988年:住房改革
鼓励买房,提高租金,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走出了具有革命性的一步。当年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作出结论:“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将具有全国性重要意义。”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
人们惊呼:“百万劳工下深圳了”内地许多热血青年在改革大潮的裹挟下,不远千里来深圳求职,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
·1990年:深交所诞生
1990年12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第二年,年轻的深圳股市经历了淡市、热市、死市和跌市。两年后,“股票**”引发了中国股票市场最激烈的一次抢购潮。
·1991年:扩建深南大道
1991年,深南大道开始扩建,全长18.8公里。这条路是特区发展的缩影。·1992年:邓小平南巡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第二次踏上他亲手创办的深圳经济特区。南方讲话中,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处于争议中的特区指明了发展道路。
·1993年:率先直选
1993年10月21日,深圳宝安区沙井镇蚝二村村民创造了一项“全国之最”———他们用一张白纸直选村干部,开创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先河。
·1994年:志愿者行动
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诞生,催生者正是深圳义工。·1995年:二次创业
1995年,国内已经全面改革开放,特区独享的优惠政策逐渐变成普惠制,特区如何发展?深圳提出“二次创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零售业的“狼”
1996年8月12日,沃尔玛在深圳开设在中国的第一间购物广场和第一间山姆会员店,万人空巷。深圳零售业惊呼“狼来了”,从此改变了中国商业格局。
·1997年:深港合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深港界河上的罗湖桥见证了百年沧桑。从此,深港合作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
·1998年:行政审批改革
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年将政府各部门1691项审批砍剩628项。此后,深圳进行了多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1999年:高交会开幕
1999年首届高交会开幕,不仅让各种高新科技产品来到深圳,更是在海外留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0年:全民读书 2000年11月,深圳开办了首届读书月———一项政府组织、专家指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大型读书文化活动。特区要从“文化沙漠”走向“书香之城”。
·2001年:大鹏所城
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人们把目光从火热的经济建设中移向历史和文化。
·2002年:网络长文
2002年,一篇近2万字的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网络流传,反映了外界对于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关注和疑问。第二年,网文作者呙中校和当时的深圳市长于幼军对话,书写一段佳话。
·2003年:二线关改革
2003年5月28日,深圳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关”的边防管理进行改革,一举推出九项便利措施。更加快捷高效的口岸环境和宽松和谐的边防环境,对深圳发展影响深远。
·2004年:统一城市化
2004年7月,深圳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管理体制的城市。解决了制约深圳发展的特区内外“二元化”问题。
·2005年:最低工资最高
从1992年至今,深圳已颁布和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欠薪保障条例》等17部劳动保障的法规和规章,是全国为劳务工立法最早、最多、最完备的城市。2005年,深圳特区
内劳务工的最低工资达到690元,居全国首位。·2010年6月:深圳特区扩容
2010年6月初,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将由2010年6月之前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积的两倍。特区扩容后,为深圳发展和港深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的建设迎来新一轮狂潮!
·2010年6月: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统一
6月8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2010年度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全市统一上调至1100元/月。深圳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国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度调整后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此次调整再次领跑全省,也标志着深圳,自1994年开始出现的关内外的工资双标准时代的结束,特区内外的最低工资标准终于又实现了统一。
这是深圳特区扩容获国务院批复后首个一体化的事项。
从1985年到2010年,能从一个小小的农村变成国际化城市,真的不容易啊,不愧为深圳速度。
意义: “深圳速度”是改革开放中国建设发展的象征。它是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代表了30年来中国建设发展的速度。“深圳速度”是深圳建设者在建设深圳国贸中心大厦时创下的“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深圳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到深圳来的中外人士,总要登上楼顶的旋转餐厅,远眺深圳城市的景色。“深圳速度”使深圳特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东滨大亚湾、西临珠江口、南接香港的深圳,从1979年创建以来,短短28年已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得改革开放之东风,成为中国内外瞩目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在短暂的时间里,深圳人口从一个只有2.5万,发展到已经超过1000万,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0628美元,成为中国大陆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此外,深圳还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口岸,其进出口总额连续10多年位居大中城市第一。深圳实现了经济上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创造的“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一个高速度高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而深入人心,激励着大家争分夺秒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1]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浙江[2]各地特别重视区域规划问题,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把它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谋划与前提条件。从2005年到2015年,科学论断提出10年来,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1]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3]。
论断提出: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三个发展阶段的问题。习近平同志的“两山”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实践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浙江一些地方发生了对绿水青山造成破坏的现象,为此,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工作,重新恢复绿水青山。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等工作,对破坏了的环境进行深入广泛的整治,擦洗了浙江大地上的污垢,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2]
“春风又绿江南岸”。早春时节的浙江大地,满目绿水青山,令人流连忘返。2015年羊年春节,仅杭州、嘉兴、湖州三市,接待的中外游客就超过了7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71亿元。“游历在这诗画般的山水间,仿佛到了欧洲的哪个地方。”长期居住在境外的上海游客陈女士说。绿水青山,不仅仅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而且成为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1]
从2005年到2015年,科学论断提出10年来,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已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从卖矿石到卖风景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的关系认知,在浙江经历了一段逐步发展的过程。浙江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靠山吃山自古皆然。浙北湖州的石灰岩品质优良,是长三角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经年累月的开采,让这片曾经的“江南清丽地”因此蒙尘: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高了2米;昔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东苕溪,部分断面“比黄河水还要浑浊”。
随着百姓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二、美丽风光变身美丽经济 生态红利催生自觉行动
经过10年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引发的生态红利和生态理念在浙江大地裂变出强大正能量。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老百姓由最初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并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从最初的被动做到今天的主动为,如今浙江的不少乡村白墙黛瓦、一尘不染,村里村外见不到一张废纸屑、一个烟头。生态红利进一步催生了生态自觉,农村脏乱差的生活陋习、公众恣意破坏山水植被的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三、久久为功谋求发展 生态引领全域提升
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于浙江,已然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并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身为地方主官,要学会算未来的大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文明素质的提高,以及长远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
为给村民带来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桐庐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和经济指标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做好了也不能给GDP增速。”县委书记毛溪浩坦言,身为地方官员,要有着眼未来的目光和远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生态;宁可各项荣誉少一点,也要用心抓经济;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如今的桐庐不仅GDP增速高于杭州市和浙江省,还成为全国首个申请全国文明城市的县市。
“小时候曾经游过泳的小河回来了。”2013年,浙江作出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一场治水攻坚战在全省范围内打响。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省清理垃圾河6492公里,治理黑臭河4481公里。
古堰和画乡还与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基地云栖小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选址地水乡乌镇、700年历史的杭州八卦田畔山南基金小镇等一起,被纳入浙江省首批100座兼 具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发展规划。
把蓝图交给群众、把愿景交给群众,政府有为而不包办,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良性互动、互为补充。正因如此,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也和当地块状经济发展一样,显得业态丰盈,形态丰富。也正因如此,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全民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惠及全民的良性循环。
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着一任干。2014年,浙江全年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董根洪说,从“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再到如今把“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新时期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主题,这既展现了浙江历任主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也折射出浙江上下在“八八战略”统领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阶段性硕果。[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落实: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是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编制的河北雄安新区发展和建设规划纲要。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共分为十章:总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纲要简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雄安新区规划。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共分为十章:总体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本纲要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纲要全文(节选)第一章 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科学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第五节 建设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章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第三章 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第四章 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推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五章 发展高端高新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章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第七章 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第八章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加强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
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17篇)由网友“体育固安拖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 全......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2008/06/08 21:1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河北 河南 山西 广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