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及阅读题_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
5、《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及阅读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
五年级下课外阅读主要内容及阅读题(5)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及主要内容
班级 姓名内容简介
19世纪中期,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密苏里州圣彼得斯堡(St.Petersburg,为故事中虚构的城市)。住着一位叫汤姆‧索亚的少年。汤姆幼年双亲去世,由波莉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波莉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试试胆量,可是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还有一次,汤姆、哈克带着乔埃·哈波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去世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挺身而出,指证了凶手,而这时凶手印第安·乔伊已逃之夭夭。后来,汤姆和哈克在鬼屋中挖假象的宝藏时遇到了凶手印江·乔埃!他们听见印江·乔挨要把他的金钱放在二号十字下面。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的同桌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受尽了煎熬。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凶杀案的凶手——印第安·乔伊!最终,汤姆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找到了出口,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里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汤姆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伊,当村里人在洞中找到他时,他已经饿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镇子的英雄。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批判了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社会弊端,如种族歧视、拜金主义、封建专制制度、教会的伪善、扩张侵略等,表现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人物介绍 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本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墙,他却会忽悠别人刷墙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墙。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也足智多谋,他和哈克一起破坏了杀人犯乔伊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哈克贝里·费恩圣彼得斯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会照顾哈克。但是哈克却心地纯良,他不受约束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波利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的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莫夫·波特 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乔伊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印第安·乔伊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嫁祸给了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贝基·撒切尔 撒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她有一双蓝眼睛漂亮迷人,一头金发编成两条长长得辫子,上穿白色衬衫,下穿绣花灯笼裤。
《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阅读题
1、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
A顽童,调皮捣蛋B足智多谋的人C一心要冲出桎梏的绿林好汉D有理想有抱负的形象。
3、汤姆和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把大夫杀了,A印第安人乔B哈克C酒鬼波特 D罗宾逊
4、汤姆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元!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A一万八千余B十万两千余C两万一千余D一万两千余
5、《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A莫泊桑B马克·吐温C哈克贝恩D契诃夫
6、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A赞同B不赞同C无法判断
7、小说的时代在(),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
A南北战争前B南北战争前C跨越南北战争前后
8、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B圣劳伦斯河 C多瑙河 D密西西比河
9、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蓓姬·撒切尔,她是()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
A撒切尔市长B撒切尔法官C撒切尔律师D撒切尔医生
10、汤姆快发现她(蓓姬)脸通红,来回走个不停,四处张望,她叹了一口气,闷闷不乐地看着汤姆,见他只和()一人讲话,不理睬别的人。她立即感到极度悲伤,变得烦躁不安。A艾美·劳伦斯B玛丽·奥斯汀C格雷赛·米勒
11、“夏日温和的气息安逸的静谧花朵的芬芳蜜蜂的低语---这一切都让人昏昏欲睡,她手中编织着,不由打起了盹,因为她除了一只猫没有别的伴侣,这猫也在她的腿上睡着了。”这段景物描写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A突出了农庄的静谧、人们的激动, B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C为下文写波利姨妈的表扬、汤姆的逃跑作铺垫。
12、“太阳在平静的世界上升起,照耀在这个宁静的村庄上,像是在祝福它。”这段话渲染了一种()的氛围,为下文写颁奖提供了特定的环境。A轻松、愉悦B凄凉、冷寂C平淡、肃穆
13、“哎呀,没想到﹗竟然变了个人似的。汤姆,只要你专心,还是能成大器的。” “可我不能不说,你就是难得专心。好啦,去玩吧不过,要早点回来,要不然,我非狠狠揍你不可。”
写出波莉()的个性。
A富有爱心、精明B富有同情心、善良C富有责任心、凶狠
14|、“他从地上拣了根草,扬起脑袋,把草杆支在鼻子上,脑袋上来回移动,设法不让草倒下。”这段文字主要采用()描写,突出了汤姆机灵、聪明、好表现、用心良苦的性格特征A动作B细节C侧面
15、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坛可谓是异彩纷呈,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请选出这些大师与国籍对应正确的一组:()
A法国的左拉、莫泊桑,B英国的哈代、契诃夫C 美国的马克·吐温、雨果。
16|、《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的中心内容是写汤姆·索亚因不能忍受周枯燥乏味的生活,同自己的朋友出去“冒险”的故事。八年以后,作者发表了这部小说姊妹篇()
A《小鲤鱼历险记 》B《蓓姬·撒切尔历险记》C《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7、杜宾斯先生手中的教鞭和戒尺现在很少闲着,至少对那些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这么说。只有()才不挨打。
A最大的男孩子和18到20岁的年轻姑娘
B最大的女孩子和18到20岁的男孩子
C最大的男孩子和14到18岁的年轻姑娘
18、下列不属于在第十四章中和汤姆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人是()
A蓓姬·撒切尔 B乔哈泼 C哈克贝利
19、下列作品不属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的是()A《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B 《竞选州长》 C《柔弱的人》
20、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恶人(b)死在山洞里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A酒鬼波特B印第安·乔 C罗宾逊
21|、是谁撕坏了教授解剖学书里的彩色插页——人体图?()A艾美·劳伦斯B蓓姬·撒切尔C格雷赛·米勒
22、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指()
A某个旅馆的房间号码B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C海盗中的副首领
23、“主日学校”指的是()
A教会办的双休日学校B又叫“星期日学校”C教会办的每月1日的集会
24、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B对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和批判C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遵规守纪的心灵。
25、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
A、哈克B乔哈泼C锡特
五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
阅读题参考答案
1-5C A A D B
6-10
11-15
16-20
21-25
A A D B A A A A A A C A A C B B B B C C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 书中的主角是汤姆。汤姆是一个十分顽皮有带有天真的孩子。但他也有坏孩子的一面:他非常调皮,喜......
1,汤姆很顽劣,像一匹野驴,总是挨他姨妈的揍,这天在路上,他遇见了刚搬到这地一个男孩子,汤姆见他作为一个孩子,却穿的如此整洁而极是气愤,两人胡说一气,然后滚在尘土中打了起来,汤姆打......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那个年代,汤姆有一点叛逆,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当绿林好汉。在他们的头脑里,强盗就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型:略读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3、启发学生能扼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