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练习答案_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练习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 练习答案
整理:窦慧杰 时间:2014、8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一一2题.(11分)
踏莎行
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1.“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哪两个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5分)1.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绘的(2分)开篇描绘出一幅暮春风物,莺儿声老,红英落尽后,梅树上也结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闻到所见,犹如画卷般,营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2.要点: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思念之情,孤寂情怀(3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3分)
⑴阑:消失⑵红英:红花⑶屏山:屏风⑷杳杳:深远无边际 ⑸菱花:镜子⑹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译文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2]
简评
宋人胡仔称寇凖“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这一评语,用以评析寇准的词作也是恰当的这首闺怨词便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这首伤时惜别之作,写得情思绵绵,凄婉动人词中虽然先写景后写情,但景中也是寄寓深情的全词于字里行间处处跃动着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流露出一种美人迟暮、青春易逝的惆怅之情,读之令人销魂[2]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8.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9.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欧阳修的名诗,这首诗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
怀嵩楼:唐代明相李德裕所建李曾因牛、李党争,遭受打击,排挤嵩,嵩山[1] 简析 《醉翁亭记》是每个中学生所熟悉的,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差不多与之同时诗中表现出 1
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
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2]”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此时,诗人不知又会写出怎样超凡脱俗的新篇章[1]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5.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5.解析:本题从意境和表现手法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要从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6.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6.解析:本题从意象角度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结合注释和写作背景等答案: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分析3分,感情2分,共5分)简析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 2
激赏,巩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 “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浣溪沙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7.“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
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2分)
8.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
(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
思念、留恋,倍增其哀(3分)
鉴赏
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 3
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五、2014天津【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六、2014浙江12.答案:猿声
13.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七、2014辽宁14.(5分)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15.(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辨析(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
古典情诗词红颜薄命,空有一世才情,一泓情泪,种成两世相思,再相逢时,桃花还依旧,人面已全非。古典的爱情,让人羡慕又让人伤感。汉广先秦: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古典情诗词,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辨析病句强化练习答案一、指出下列病句中存在的问题。1、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实验中学的语文教师。改:王老师是实验中学的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