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们: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_中国的大国重器论文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们: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的大国重器论文”。

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们: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

有那么一批人是应该被永久载入史册的,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他们和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两弹元勋一样,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有一批这样的科学巨匠为中国的军工事业在默默地奉献着。中国军工在2017年取得很多突破性进展,国产001A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AG600两栖飞机首飞等等,这些伟大成果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军工者们的付出与心血。为英雄们自豪,为祖国骄傲。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

马瑞云

新一代大型战舰总建造师马瑞云,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级重点工程总建造师。主持完成辽宁舰四次航海试验保障及港内停泊保修任务;本人荣获辽宁省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大连市“创名牌先进工作者”、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中船重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重点工程总建造师,曾主持完成辽宁舰四次航海试验保障及港内停泊保修任务,主持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马伟明

船舶动力与电气专家1960年4月6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研究,攻克潜艇动力核心技术,研制成潜艇用国产12相整流发电机,在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并大胆探索军民融合之路。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振国

高超声速推进技术专家1960年出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2017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超声速飞行器科技工程副总师,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等多项重大攻关项目,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王天然

“机器人第一股”领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化控制与机器人技术专家。曾带领“机器人第一股”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现担任该公司名誉董事长。长期致力于机器人技术、大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技术界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在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大型自动化系统技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协主席。

毛明

99A坦克总设计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201研究所研究员,今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99A坦克是我军第一代信息化坦克,对于加速我陆军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提升陆军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作战效能和技术水平的重大跃升。

孙聪

歼31战机总设计师1961年2月出生,辽宁沈阳市人,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歼31是沈飞研制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外观具有隐形战机特征,2012年完成首次飞行测试,标志着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四代机的国家。四年多后歼31设计大改之后试飞再度引发高度关注,标志着研制工作进入新阶段。

白明生

“天舟一号”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室核心专家。“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形象地称为中国航天的“快递小哥”,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27日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验,即“太空加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国家,为今后空间站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白明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神七飞船副总设计。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白明生即封目总体设计,先后任总体组组长、总体室副主任、神舟五号飞船总体主任设计师,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石文

彩虹系列军用无人机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所彩虹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国产“彩虹-5”察打一体无人机9月在西北戈壁成功进行导弹实弹打靶试验,它可一次性挂载24枚AR-2近程空对地导弹,还可以实现2000公里外的超视距作战。彩虹系列军用无人机今年在中东反恐战场表现出色,成为中国军工在海外最知名和热销的代表产品之一。石文研究员是我国无人飞行器总体设计领域知名专家,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和飞行实验等工作,技术经验丰富,先后参与完成了总装探索1代等系列科研项目。作为总体和气动技术负责人,牵头突破了各项关键技术,为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先后荣获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航天十佳科技青年航天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阳斌

首艘国产001A航母总设计师中国首艘国产001A航母总设计师,领导团队研发设计的首艘国产航母今年4月26日下水,从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到这天,中国花了4年多时间迎来了首艘完全中国血统的国产航母正式下水,近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圆满。

李屹东

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师、翼龙无人机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第七届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某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今年2月27日,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新型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牢牢自主掌握航空装备的关键技术,中国进入全球大型察打型无人机一流水平。翼龙Ⅱ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4.2吨,外挂能力480千克,可实现20小时持续任务续航。

李建榕

新一代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军人物李建榕,女,196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航空发动机领域著名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高级专务兼副所长、中航工业空天研究院总工程师。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带领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计划通过5年左右打造一套我国自主的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体系,探索一批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一批行业顶尖人才,逐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刘志让

“长征七号”研发团队领军人物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4月20日晚间第二次成功发射,推举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向天际。航天六院研制团队对长征七号火箭25N、120N、150N发动机的技术状态进行了适应性改进设计,在不改变其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攻克了这个世界性难题。

刘静

液态金属领军人物刘静,1969年4月生,云南宣威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静是国际上液态金属领域较早探索者,率先发现30余项全新的液态金属基础科学现象与效应,被认为是观念性突破和重大发现,具有重大军事和民用价值。

刘泽金

高能激光技术专家刘泽金,1963年生,山东无棣县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专业。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新体系结构固态激光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大校军衔。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能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高平均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激光在民用及军事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刘泽金等创造性地提出了新体系结构固态激光的概念,以获取高光束质量的高功率激光。

邢*

舰载雷达领军人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中电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为我国舰载雷达做出突出贡献的邢*。中国军舰的护航者,研制出“海之星”雷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舰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力的国家,并研制出系列产品用于我国新型大型作战舰艇。曾任“中华神盾”雷达副总设计师。

吴光辉

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1960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员,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作为中国商飞公司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参与过我国多款主要机型的设计工作。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今年5月成功首飞,将为我国新一代大型预警机研制提供良好平台。

苏玉民

“天行一号”水面无人艇项目负责人苏玉民,生于1960年11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盟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学院院长,带领课题组集中攻坚,突破了“复杂动态环境中的自主控制技术”“强干扰条件下自主环境认知技术”和“任务驱动的模块化集成技术”等技术难点,使“天行一号”水面无人艇惊艳亮相,具有“高航速、大航程、自主监测”等国内领先的技术。

杨伟

歼20战机总设计师 杨伟,1963年出生,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现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今年量产列装空军,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杨伟的团队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同空军一起对我国军机先下任务后研制的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使新型战斗机更加适应于未来战争的需求。杨伟本人今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孟飞

“嫦娥五号”总设计师196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了空间飞行器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系统方法,突破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发明了一种复杂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和装置,解决卫星甚高精度、强适应控制关键科学问题。“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何琳

舰船声学管理专家何琳,1957年生,现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2005年以来,组织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舰船噪声监测系统,为实现舰船声学特征管理奠定了基础。以上成果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进展。2017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组织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舰船噪声监测系统,为实现舰船声学特征管理奠定了基础。以上成果均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周志成通信卫星专家 东方红四号卫星总设计师周志成,1963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通信卫星领域技术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东方红三号B型平台总指挥、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林宝军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男,研究员,现任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究员,曾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全部论证工作,他带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仅3年零3个月就完成了首发星的方案、初样、正样。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今年下半年发射,2018年还将发射18颗卫星,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胡震

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总设计师胡震,1966年生,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副总设计师。2017年是海军作战队伍丰收的一年,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产航空母舰和研制出了万吨级的驱逐舰之后,11月,经过几个月多次下潜海试,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课题验收。

徐青

055级驱逐舰总设计师中国海军今年6月28日推出了最先进的自主制造驱逐舰——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1所副所长徐青带领团队攻克“雷弹共架垂直热发射集成技术”,让中国海军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有鱼雷垂直热发射技术的国家,也让055驱逐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水面战舰之一。“舰艇是流动的‘国土’,舰艇开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家。”忠诚于舰船事业30余载的徐青,缓慢而又平静地说道。对于他而言,那一望无际的海洋便是他心灵永远的归栖之所。

潘建伟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7年12月19日,潘建伟入选《自然》2017十大科学人物、获称“量子之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领导团队成功进行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排除了未经许可接触所发送信息的可能性,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这样的密钥发送效率可以满足绝对安全的打电话或银行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

这些伟大的中国人,在西方重重技术防范遏制下,卧薪尝胆自主创新,使得中国军事装备突飞猛进。在近现代以来,这是第一次中国人再不用以N倍于军事强国的血肉之躯拼命,再也不用以本土惨遭蹂躏的空间去换取时间。这也是非西方文明第一次追平了西方大国军事水平,第一次不用接受美国式的军事讹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丰功伟业!

当然,除了这些大人物外,还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奋斗在中国军工的第一线,都在为中国的军事事业做着贡献,此处应有掌声。仅以本文为代表的这些军工科技者夜以继日,发奋图强的结果,他们是人民解放军军魂归来的重要组成。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未来再大的压力和困难,中国人都能扛的过去!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军工因为他们更加强大!在此,向这些伟大的军工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观影热议:重器强则中国强最近播放的纪录片《大国重器》掀起了一股关注装备工业的热潮,至少,对于那些关心中国工业的人来说,首播的6天就像是一次精神上的狂欢。在这......

大国重器

有一种“荣光”叫大国重器我们知晓的青铜器皿,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司母戊鼎、巧夺天工的四羊方尊,还是细腻精美青铜大立人像,都是中华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瑰宝。在汉语中,“器”既是......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观后感何为大国重器?大国之重器是能支撑起一个大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装备。航母、火箭、导弹、核武器、新一代战斗机等都是大国重器,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领土完......

大国重器之中国梦

大国重器之中国梦步入21世纪,我国工业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刻,国民经济也快速增长,变成一个经济强大、工业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第一集:《国家博弈》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瓮......

《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们: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大国重器背后的人们:中国军工25大国宝级人物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的大国重器论文 军工 中国 大国 中国的大国重器论文 军工 中国 大国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