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的机遇_在思考中发现机遇
科学发现的机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在思考中发现机遇”。
摘要
意外事件导致科学发现称为机遇。机遇分为同向、类向、异向和背向四种类型,认为截获它们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但机遇是人无知的表现,它是科学预测外产生的;这不是说机遇可坐待而得,它只垂青于科学劳动者里身于某种实践而又有准备的头脑。因此,增加产生机遇的几率是可能的。
机遇为科学研究提供契机,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机遇因素。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这些偶然发现,去揭示其内部的必然性,从中作出科学结论。机遇在科学发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如何认识机遇及机遇的本质,从方法论角度作分析。
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机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出现依赖于科学主体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对自身内部信息整理的系统化,同时也取决于科学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如:逻辑能力、想象力、敏锐度及直觉等。但从其本质上看,机遇是客观事物的异常现象或意外变化与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主体的科学实践。
关键词:机遇;科学;偶然性;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论文)
1科学发展机遇的类型
学发现的意外事件。从个别到特殊、再到个别。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普遍规律。认为机遇有4 个基本类型[3]。1.1同向机遇
同向机遇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研究方向根本上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具体进程不可能傲到每一步都清楚,因此科学发现中往往出现机遇。这种机遇是在科学发现的既定方向上起作用的。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就是此类机遇。1.2类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生成领域及其研究方向偏离,它一方面包含有部分预测,另一方面又具有未预测的科学产物。1.3异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科学预测的发展毫不相干,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与科学预测相悖逆。1.4背向机遇
这类机遇虽在预测生成的科学研究领域之内,但结果却与预测相反。如国美的戴维森关于电子波的发现,在实验上证明了粒子存在波动现象,是物理学上重大发现,然而,他们的发现确实背向机遇的[4]。
自然辩证法(论文)
2.3深厚的知识基础。
最后,任何一项科学发现都不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出的,都必须以一定的相关知识做基础。一个没有足够准备知识的人搞科学研究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没有工具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罗素在研究孤立波的时候,他早已是是个水利工程师了,不仅具备了相当的流体力学知识,而且有很好的试验能力,这些都是研究和重现孤立波所需要的必要条件[8]。伦琴在发现X 射线时是弗赖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且已经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发表17篇高质量的论文。冯·卡门在上大学时就发现自己更热衷于科学理论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他非常喜欢读书,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当他得到匈牙利科学院的留德奖学金后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那里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风格迥异的大师如普朗特(L·Prandt l,1875-1953)、希尔伯特(D·hilbert,1862
自然辩证法(论文)
3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从科学开始萌芽起,机遇就多少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s ·布特勒在17 世纪指出:世上所有的发明,一开始并不是凭借理性,亦非由于智慧,而是那些幸运的人在误解或失察中偶然碰到的。事实上,确卖有许多科学发现得力于机遇,许多科学家也非常重视机遇的作用。他们在自述或论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巴甫洛夫认为:“ 科学研究的未来总是难测,总是充满意外事情。” L·鲍林强调:“真正的研究是碰运气的。M·玻恩指出:“ 科学永远充满了意外的事,充满了预想不到的实验结果”,由于存在所谓“遵循规律的意外事件”,应该“允许机遇进入精密科学的王国”。E·柯尼施感叹机遇的重要性是不可思议的,机遇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要素。P·艾利希认为成功的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只是4 个G,即德文的geist、geld、geduld 和gluck,其意思是想象、金钱、耐心和幸运。对于艾利希来说,这无疑是肺腑之言,因为他本人用核酸法染色结核杆菌就曾得力于机遇。当时,他将一些配剂搁在炉子上就外出了,有人无意中点着了炉子,而炉温正好合适,使蜡衣的细菌着色。艾利希把握了机遇,完成了科学发现。R·柯赫曾对机遇促成艾利希的发现大发感概。198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认为:天资和勤奋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重要的,但他毫不怀疑机遇的重要性[9]。
3.1机遇能够有效地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机遇有助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作为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联系纽带之一,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对于科学家或科学发现来说,机遇的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1974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与B·里奇特几乎在同时发现了同一粒子J 加粒子(丁肇中命名为J粒子,里奇特命名为冲粒子)。1976 年,他们因此科学建树平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恩格斯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发展的加速和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¾ 可见偶然性不仅能把可能性和现实性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加速必然性的反映过程,机遇在科学发现中作用亦如此。
自然辩证法(论文)
结
论
总之,对机遇的认识、利用和捕捉,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既不能完全否认,也不能盲目崇拜。完全否认机遇,易错失良机,把科学史上由于机遇获得的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编造出来的,来个不承认主义,比如,过去苏联的李森科甚至曾提出:“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而盲目崇拜机遇,又会助长科学研究中的侥幸心理,放松在艰辛道路上的探索。一些书上曾片面宣传过什么牛顿睡在草坪上看见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玩纸牌而发现了周期律等。似乎这些重大成就,皆出于偶然机遇,完全是碰运气的结果。显然对待机遇的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又要重视意外性;既不要夸大机遇的作用,又不放过机遇。那种采取“守株待兔” 的态度,把精力完全放在侥幸之上的人,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功的。只有勤奋终身,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知识渊博、又有远见卓识、勤于思索、经验丰富、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有重大意义的机遇,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间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马克忍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43 页)。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研究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是要探讨、发现机遇导致科学发现的规律,随着这种研究的深入进行,必将大大丰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也势必给科学发现带来深远的形响。J·弗兰兹认为:科学研究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艺术。
尽管我们确认机遇是客观的,但要成功的辨识、截获机遇,并通过追踪决策对科学发现产生作用,还需要科学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特别需要他们的研究个性和特殊才能。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如果科学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机遇”也只能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华裔化学家李远哲也认为:“ 科学的发现不是可以设计的,这往往取决于科学家个人的劳动,取决于他对某个科学问题的不懈努力。科学研究既是社会的事业,也是个人的活动。我们评价一个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但在总方向己定的情况下,要给科学家以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地寻找最正确的方向。” 科学
自然辩证法(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杨敏才, 李光.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哲学研究, 1983, 9: 001.[2]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3]杨敏光, 李光.科学发现机遇的类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984, 6: 024.[4] 周秋蓉.机遇与科学发现[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 001.[5]奥托·格拉塞尔.伦琴[ 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0.[6] 郭安.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 6: 8-13.[7]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8] 宋边轩.科学发现与机遇[J].科技文萃, 1995, 2: 067.[9]李光.再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社会科学, 1988, 11: 017.
课程学生学生学生学 提交名称学号姓名专业 院日期课程论文自然辩证法概论20132316 刘茜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4年 4月:::: ::浅谈科学发现中的机遇(刘茜,土木与安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科学机遇》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科学机遇》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机遇......
成功=努力+发现机遇爱迪生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我则认为不然,即使一个人天资聪慧,勤恳努力,若不善于发现机遇,仍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的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成功=努力+发现机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