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镇地名简介_地名简介
辛集镇地名简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名简介”。
辛集镇
辛集镇地处束鹿县中部偏西,其镇政府驻地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东南65公里处。该镇北、东、南、三面与本县城关公社相连,西、西南与本县田家庄公社交界。全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全镇居住30334人。其中镇辖10个大队,29个生产队,农业人口12663人,其中回族60人,汉族12603人,为一个自然镇。
古镇辛集历史悠久。据《束鹿县志》记载,明时此地已名新集,后与彭家庄、李家庄、廉官店、王家庄合并,改“新”为“辛”。同治二年五月(公历1862年)修筑寨墙时,又将临村高卜营圈入寨内,同治末年与辛集合并。该镇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计就享有盛名。该地加工皮毛不仅远销东北、新疆、西南以及港澳等地,而且尤为英、德、法等外商所喜。到解放前,垄断了全国皮毛的70%。古谓“直隶一集”之称即由此而得。该镇以其自然镇名称为辛集镇。
抗日战争初期,该地属束鹿县。1942年属深束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镇改称辛集市,属石家庄地区行政专署。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由旧城迁至辛集,后改市为镇,隶属未变。1954年辛集镇划归束鹿县,这里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辛集先锋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该管理区与月耳营管理区9个村,安古城管理区一个村,东良马管理区2个村,子曰庄管理区1个村划为辛集镇人民公社。1965年将该社其它13个自然村划为城关公社,辛集镇独立称为一公社。1981年1月,经呈请上级批准,改为辛集镇,并成立镇人民政府。
辛集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西部略高于东部,早年滹沱河曾流经该镇北部,灌溉千顷良田。给人以舟楫之便。后改道北移,现今故道仍然残存。这里土质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该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最冷月(-月)平均气温-3.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6.6℃。全年无霜期17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88毫米。
全镇有耕地8198亩,占总面积的42.2%。全部实行了标准园田化,是全县农机化程度、科学种田水平和粮食单产最高的地方。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粮田面积6400亩,占耕地面积的78%。1980年,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124斤提高到1259斤,总产达805万斤。其中小麦总产376万斤,玉米总产333万斤。棉田900亩,皮棉单产由1949年36斤提高到98斤,总产达88200斤。农业收入108万元,占总收入的29%。该镇工付业发展较快,收入较大。现有皮毛加工、制革、农机修配、搬运、饮食、纸箱等工付业摊点109个,从业人数2500名,年产值935万元,纯收入298万元。辛集镇为束鹿县交通枢纽,已修成复线的石德铁路横穿该镇南部,束鹿至新河、束鹿至前磨头、安国至束鹿、束鹿县城至天宫营等四条公路线交汇于此,交通十分方便。1949年建国后,该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现有镇办高中1所,初中一所,教职工90人,学生13464人。小学5所,教职工89人,学生2311人。镇医院1所,医务28人。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也设在这里,设有床位200多个,医护人员250人,人们就医用药十分方便。
建国以来,辛集镇一直是束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机关设在镇内兴华路西侧。该镇二、七、四、九、(农历)为集,市场贸易繁荣。是“诗洋画海金束鹿”的发源地。现设有广播站、电影院,人民礼堂,图书室和多处俱乐部、文化室等。文化馆的展室大楼耸立在该镇中心,是全县人民阅览参观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
温家方碑
温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南偏东1.9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662人,均为汉族。耕地937亩。为温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和今杨家方碑全称中方碑。相传因此地奶奶庙内有一方碑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分为两村,因该村温姓居多,改称温家方碑。
赵庄
赵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3.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壤土质。有1003人,均为汉族。耕地1,944亩。为赵庄大队驻地。
相传宋时赵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赵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本县同名时,改称赵庄。
杨家方碑
杨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东南2.3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924人,均为汉族。耕地1,795亩。为杨家方碑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该村和今温家方碑合称中方碑。相传因该地奶奶庙内有一方断头台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分为两村,因该村杨姓居多,改称杨家方碑。
冯家方碑
冯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东南3.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壤土质。有1573人,均为汉族。耕地2992亩。为冯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引时名东方碑。相传因此地奶奶庙内有一方碑,故此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因冯姓居多,改称冯家方碑。
留双营
留双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正东1.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1375人,均为汉族。耕地1994亩。为留双营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曾在此留下两个营盘,故名留双营。
孤马营
孤马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南1.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土质。有1379人,均为汉族。耕地2091亩。为孤马营队驻地。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途径此时,独剩一匹战马,遂得名孤马营。
西范庄
西范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4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1326人,均为汉族。耕地2571亩。为西范庄驻地。
相传宋时有范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范家庄,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为区别本县同名村,曾改为西范庄,后又改为范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改为西范庄。
抬头
抬头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0.7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810人,均为汉族。耕地1430亩。为抬头大队驻地。
相传汉时刘秀走国至此,见前面有一城池(安国城),鞍马止步,抬头观望。故有抬头望古城之说,故名抬头。
西良马
西良马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3.8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1509人,均为汉族。耕地3361亩。为西良马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建两村,按方位该村称西良马。
东良马
东良马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南1.9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2815人,均为汉族。耕地6376亩。为东良马大队驻地。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为两村,按方位该村称东良马。
六郎营
六郎营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东偏南4.2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2189人,均为汉族。耕地4545亩。为六郎营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六郎营相传宋将杨琼行六,尝屯兵于此”。故此而得名。
支家方碑
支家方碑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正南1.4公里处。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1047人,均为汉族。耕地1810亩,为支家方碑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即名方碑村。相传因此时奶奶庙有一方碑而得名。光绪后(公元1908年)因支姓户大人多,改称支家方碑。
西石庄
西石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3.1公里处。西德铁路北侧。地势平坦,沙白土质。有666人,均为汉族。耕地912亩。为西石庄大队驻地。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各立一庄,该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名为西石家庄。清光绪(公元1908年)后,改称为西石庄。
东石庄
东石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1.9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428人,均为汉族。耕地395亩。为东石庄大队驻地。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各立一庄,该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名为东石家庄。清光绪(公元1908年)后,改称为东石庄。
裴辛庄
裴辛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东北4公里处。地势平坦,属白沙土质。有2572人,均为汉族。耕地4694亩。为裴辛庄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名裴新庄。相传该村原名新庄。后因裴姓户大丁旺,遂更名裴新庄。清乾隆时改“新”为“辛”,称裴辛庄。
陈马庄
陈马庄位于城关公社驻地西北2.6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沙白土质。有955人,均为汉族。耕地1085亩。为陈马庄大队驻地。据束鹿县志记载,清乾隆时(公元1736—1795年)此村名陈马庄。相传该村由陈家庄陈姓和辛集马姓建村,遂以其姓氏取名陈马庄。
林子里
林子里位于城关公社驻地东北2.8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271人,均为汉族。耕地609亩。为林子里大队驻地。
相传该地原是辛集一家的树林子,由几家看管。后繁衍成要地,遂呼为林子。清同治(公元1874年)后,改为林子里。
胡合营
胡合营位于城关公社驻地正北偏西1.6公里处。地势平坦,土质沙白。有2084人,均为汉族。耕地3490亩。为胡合营大队驻地。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胡合营。
安古城
安古城位于束鹿县城辛集镇正北4.5公里处。西临安国至束鹿的公路。地势平坦,属壤土质。有3307人,均为汉族。耕地6235亩。为安古城公社、安古城大队驻地。相传该村北齐安国县城,故名安国城,后“国”俗讹为“古”,遂称安古城。
旧垒头
旧垒头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北3.1公里处,西津灌渠三干渠东侧。地势平坦,属白沙土质。有3543人,均为汉族。耕地7240亩。为旧垒头一、二、三、四大队驻地。
据要人回忆,1921年该村尚有三官庙,庙钟为明万历年间所铸,钟文即有“保定府祁州束鹿县鸣琴乡旧垒头村”字样。
徐家庄
徐家庄位于安古城公社驻地西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白沙土质。有1333人,均为汉族。耕地2622亩,为徐家庄大队驻地。
相传宋时有徐姓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徐家庄。
棠棣镇集镇建设情况简介棠棣镇位于**市西南部,距城区12公里,辖27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耕地3.7万亩,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76平方公里,集镇人口5000余人。近年来,我......
辛笛(1912-2004)王辛笛,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笛。九叶诗派著名诗人,作家。出版的诗集有《手掌集》(1948)、《辛笛诗稿》(1983)、《印象花束》(1986)。祖籍江苏淮安,191......
辛集镇党政领导班子2005年度工作总结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预计2005年,我镇......
桥头集镇蓝莓基地简介桥头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南部,东与巢湖市接壤,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松林2万余亩。2010年我镇部分松林被确诊感染松材线虫。对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
商城县余集镇第一完全小学学校简介一、学校概况商城县余集镇第一完全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始建于1981年,经历合班并校迁校,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771名,教职工33名。学校占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