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茶(铁观音)

中文学名: 茶树

拉丁学名: Camellia sinensis 界: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纲:

Magnoliopsida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茶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

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主要病虫害

据统计,我省茶树害虫共有389种。为害重的有20~30种,占总数的7%,其中大多数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必用药防治。

一、茶假眼小绿叶蝉

成虫和若虫剌吸为害:造成叶片的叶尖叶缘枯焦。芽叶萎缩,严重时整个茶园似火状。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可造成茶叶碎片多,涩味重。成虫产卵为害: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是芽叶生长受阻,传播病害。

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我省一年发生8~9代(高山茶园)或12~13代(平地茶园),冬季以成虫在向阳避风的茶园或杂草上越冬。每年发生主要集中有二个时期(高峰)。主峰在5~6月份,主要为害夏茶。此时是全年为害最重的时期。次峰在9~10月份,主要为害秋茶,在有此地区发生也十分严重。(3)此虫寄主多如豆类、麦类和禾本科杂草。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虫情调查

据宋寿龄1995年报道:对小绿叶蝉的调查,用95%机油乳剂加3~5%凡士林充分溶解后作粘着剂,使用时,涂擦在搪瓷盘上用拍打法检查盘中的成及若虫的数。此方便准确,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

(2)秋茶结束后,冬耕培土、清除杂革、消除越冬卵。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700倍液,进行防治。

(4)生物防治:参照茶橙瘿螨。

3、六点始叶螨

安溪普遍发生,多为害茶丛中下部成叶,少数老叶或嫩叶。为害时在叶背面多沿主脉和支脉两侧 群集剌吸汁液,初期叶水渍状斑,后变黄褐色,向下凹陷,叶正面突起,严重时致落叶。该螨体淡黄色,背面有4个褐色斑,前足体背面有2个紫色眼

点。在福州饲养一年生19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各世代历期11.4~27.3天,冬季长达40天。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加强林区抚育,注意林区卫生,少量发生时可使用高压喷水,冲刷虫体,减少虫源。

(2)保护与利用天敌。天敌有纽氏植绥螨、丽草蛉、食螨瓢虫、隐翅甲、塔六点蓟马等,其中以植绥螨最多。

(3)药剂防治。发生期,可喷施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15%哒嗪酮乳油3000-4000倍液,喷药时要注意叶背。

(4)生物防治:参照茶橙瘿螨。

4、卵形茶短须螨

普遍发生,发生量多时,叶背褐色,叶柄霉烂,终至落叶。以为害成叶和老叶

为主, 年生9~10代,•以雌螨在土下茶树根颈处越冬,部分在枯枝落叶中或芽腋间越冬。多以孤雌生殖,世代重叠,一年当中以7~9月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2)秋茶结束后,冬耕培土、清除杂革、消除越冬卵。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700倍液,进行防治。

(4)生物防治:参照茶橙瘿螨。

5、咖啡小爪螨

该螨体暗红色,椭圆形,体背有四列纵行刚毛。

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露水未干时叶

长白蚧属盾蚧科。国内主要分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除为害茶树外,还可为害苹果、梨、柑橘、柿、山楂、无花果等。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茶树受害后树势衰弱,叶片脱落,连续受害2~3年,枝叶逐渐枯。

茶树蚧类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叶片或枝干,受害茶树叶片黄化,提早落叶,枯枝增多,致使树势衰弱,影响产量,严重的造成整株枯死。同时,该虫排出的“蜜露”常诱致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技术

1.加强茶园管理。茶园的科学合理施肥,采摘注意留养,以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及时除草,清兜亮脚,剪去徒长枝,促进通风透光,避免郁闭;低洼茶园注意开沟排水,以降低茶园湿度;局部发生的茶园,应剪去虫枝。对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根据情况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喷洒,彻底消灭残余虫源。

2.生物防治。修剪下的虫枝可先集中放于茶园附近的空地上,经1周寄生蜂羽化迁移后,再行烧毁,以便保护天敌。有条件的茶区可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韦伯虫座孢菌防治椰圆蚧;棕榈亚肉座菌防治角蜡蚧;红头菌防治蛇圆蚧。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3.化学防治。蚧类药剂防治的关键在若虫盛孵期,尤其是第1代若虫盛孵期。虫口密度高的茶园可根据药剂残效期及虫口变化情况连续用药2~3次。虫口密度低的茶园可进行挑治。药剂可选:40%速蚧克(杀扑磷、速扑杀)乳油成蚧800~1 000倍液喷雾,若虫1 000~1 500倍液喷雾;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25%爱卡士(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松脂合剂15~20倍液喷雾;2.5%天王星1 000~2 000倍液喷雾。

四、茶蚜

近卵圆形,稍肥大,棕褐色,体表多细密淡黄色横列网纹,触角黑色,第三节上无感觉圈,第三节至第五节依次渐短。

茶蚜是常见且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10%吡虫啉(平均10-15g/亩)、80%敌敌畏(平均50-60ml/亩)、50%辛硫磷(平均50ml/亩),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尤要喷湿叶背。注意保护天敌。

五、黑刺粉虱

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2)灯光诱杀成虫。(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可选用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

八、茶枝蠊蛾

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

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九、茶毛虫

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为害茶叶,还可为害油茶、柑桔等。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等。幼虫蛟食叶片,严重时连芽叶、树皮、花和幼果都吃光。茶毛虫幼虫、成虫体上均具毒毛、鳞片,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影响农事操作。

防治方法:1.人工捕抓。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摘除越冬卵块,并保护寄生峰;捕杀幼虫。

2.结合中耕培土适时灭蛹。

3.诱杀成虫。点灯诱蛾、性诱。

4.化学防治。最好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3000倍液,肥皂水150倍液喷杀。

5.生物防治。喷撒青虫菌粉(每克含150亿个孢子)500倍液。

十、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aria Guenee)

油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大尺蠖。除茶外,还为害油桐、乌桕、漆、杉、柿、柑橘、杨梅等多种林木。幼虫取食叶片,属暴食性害虫,发生猖獗时可把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技术

l.中耕灭蛹。掌握在各代蛹期后1~2 d,结合茶园管理,中耕灭蛹。

2.诱杀或人工捕杀。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或利用成虫行动迟钝,组织人员捕杀。

十二、真菌病

1、茶白星病:(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

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

2、茶饼病: 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温度15— 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一般3—5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应加强检疫。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

3、茶炭疽病: ⑴症状: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 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水传播。温度25— 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扦插茶园、台刈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发病。偏施N肥茶园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增施P、K肥,提高茶树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百菌清 500—800倍。

4、茶云纹叶枯病: 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

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

防治方法: 发病苗圃在移栽后如需继续连作的必须在原来的苗床上重新铺上一层3厘米厚的沙土、然后放基肥,最上面再铺一层黄土(压紧后的厚度为3厘米),苗圃四周开排水沟;用黄腐酸盐100~150倍稀释液进行土壤消毒;主要消毒苗床。用洒水壶兑水淋洒,然后放基肥,再铺一层心黄土。在4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的发病期喷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用放线酮5×10-5稀释液喷施,每亩(667平方米)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2.5千克撒再茶苗行间,然后松土、淋水,使之与土壤混合,半个月后再施药1次即可。

[1] http://jpkc.swu.edu.cn/data/lykcx/nkweb/chapter/14/1.htm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富阳市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

有机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以通过物理、生物等方法配合防治。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蚜虫等常见害虫,利用辣椒水、韭菜水、大蒜汁等植物提取物,大......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摘要:水稻的生产及收获对于我国粮食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生产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则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及收获的一个重要举措。本......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我国水稻虫害已知的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始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抓手,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科......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 病虫害 常见 常见的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 病虫害 常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