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民营企业家转型研究_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民营企业家转型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民营企业家转型研究
----基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实地调查
2011-12-1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民营企业家转型研究》是中共台州市椒江区委党校陈燕鸣负责完成的2010年市社科联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0YB05)。本课题以企业家转型为着眼点,把企业家的转型和企业家创新与企业的转型联系起来开展相关研究,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提出了私营企业家转型的应对措施。主要观点如下:
一、企业家转型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企业家是影响企业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无可替代的核心人物,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企业家能否实现转型在企业升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企业家认知的改变、企业家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家精神的塑造,都是企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私营企业家成长的基本方向十分明确,就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环境、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而当前形势下私营企业家精神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重视创新,善于把握市场机会,而在冒险和挑战意识方面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
二、私营企业家转型的路径选择:新生代私营企业家的培育
(一)新生代私营企业家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私营企业主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企业家子女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54%,远高于同年龄层次人群;同时他们视野开阔,竞争意识强;有敏锐的市场触觉,发展目标明确;具有悉心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具有市场取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但危机感明显不如第一代,特别是在心理素质上,缺乏敢冒险、善打拼的精神;对财富的珍惜程度相对也较弱;缺乏掌控全局的经验。
(二)建立新生代私营企业家的培育机制
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始终围绕市场化、职业化与制度化三个关键因素。市场化:私营企业家队伍的市场化的意识普遍增强,市场化的手段已经得到局部的运用。但还存在需要市场不规范,即由于市场经济初期经济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而导致的无序状况。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不够规范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任水平,增加了企业经营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自身价值的成本。第二,市场上存在的不守规则行为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利于企业家队伍职业伦理的提升。第三,市场机制不完善增加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考核、约束与监督的难度。
职业化:在私营企业家职业化建设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困难:第一,由于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职业化的大环境还不成熟,非职业化的做法还比较普遍。第二,缺乏比较现代的、有效的系统培训,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任重道远。如何消化、吸收国外的职业化建设经验,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第三,一些陈旧的观念妨碍了企业家队伍职业化的进程,特别是私营企业中也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思想的顽固延续。
制度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企业家制度化建设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创新。而选拔、激励与约束等制度改革遇到的障碍之一在于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因此,在这里,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真正实行政企分开,加快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进程。在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突破。首先,选拔制度的难点在于行政手段仍占主导,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另外,在真正采用市场选择时,也需要解决配套措施的问题,例如,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对于企业经营者胜任能力的评价方法。其次,激励制度的难点在于打破过去行政化的薪酬体系,真正推行企业化的薪酬体系。第三,约束与监督制度的难点在于法制法规还不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也不够落实。另外,一些重要的监督力量,如新闻媒体对于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三、政府行为与私营企业家转型
目前,政府对于私营企业家往往存在“少予多取”的现象,没有树立起优质服务的理念,目前的培训、培育方式也过于简单。政府如何引导推动私营企业家转型,进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引导私营经济转型,努力培育新生代私营企业家资源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对私营企业家的作用和地位要有足够的认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型时期,私营企业家资源对区域经济绩效增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而且也能够大大促进中产阶层队伍的扩大从而对进一步“显化”企业家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要把私营企业家和其它类型的企业家放在同等的地位,一视同仁。尽量消除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壁垒,为私营企业家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促使私营企业家的大量“显化”。三是要努力降低私营企业家创新创业的风险,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转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许多东西都在变,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中国私营企业家面临较大的创业风险,这会大大降低其创新活跃程度,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企业家阶层,所以转型时期政府要注重如何降低这些风险,比如为企业家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克服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或与企业“争利”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引导私营企业家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鼓励私营企业家努力为社会作贡献,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快建设促进私营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
(二)大力培育发展知识型企业,促使私营企业家的转型
知识型企业是私营企业家转型的重要载体,创新型私营企业家资源是今后区域经济绩效进一步增进的更为重要的企业家资源,政府必须在宏观政策上进行引导,以促使其“显化”或从传统创业型逐步“转化”。一是引导现有私营企业家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引导他们抛弃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加强自身学习、转变陈旧落后观念的同时,积极鼓励私营企业家走出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私营企业家良好的素质和战略思维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干中学”提升自身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二是要引导现有私营企业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私营企业家对企业的家族式的管理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支持和鼓励私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引导其尽快熟悉现代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国际商务等,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三是要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家重视创新。加大创新力
度、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层次,在创新中加速私营企业家能力的积累。努力通过创新使企业自身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建立自身的优质品牌和自身销售网络,打破私营企业在价值链上被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层次、低效率的产业,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使私营企业家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转型升级”。四是要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家善于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打造领军人才带领下的企业创新团队,不仅注重技术上的创新,还要努力在管理上创新,在市场营销上创新,在企业文化上创新,努力给企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平台。五是倡导先进的文化。引导私营企业家摒弃一些低俗风气和落后的传统观念,弘扬积极向上、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精神品质。引导社会尊重私营企业家,对私营企业家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引导建立一种良好的商业文化。
(三)营造良好政策氛围,进一步拓展私营企业家转型空间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广大私营企业家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统一规范、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制定有利于私营企业成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和规范民间融资,通过政府采购、降低税费,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努力营造私营企业家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支持私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协作,支持私营企业向服务业、软件开发、网络动漫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融资能力对私营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统计显示,近80%的中小私营企业从来没有获得过银行贷款。国有银行无法为大量中小私营企业家准备宽松的融资渠道和足够充足的资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比如对私营企业家的贷款风险进行补偿,实行差异化的贷款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快创业板的建设;畅通私营企业家的融资渠道,建立民间融资机构和组织、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引进外国银行;加大对私营企业的财税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私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三是努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加强对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除了进一步加大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金融(融资)支持、政府采购,鼓励私营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采取各种形式紧密合作,建立面向行业、面向区域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共性技术平台,加强技术研发的合作与联盟,加强人才资源的整合与交流,加快技术成果的有序流转。
(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私营企业家与社会良性互动
私营企业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文化,台州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家的良性互动是台州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台州传统文化中注重功利、工商为本观念,为台州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人文价值支撑。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相对比较容忍市场经济,比如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得社会能够较好地与私营企业家进行良性互动,使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使企业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社会与人文的发展,从而更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利于区域经济绩效的提高。市场化、职业化和制度化是企业家队伍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条件,这些条件的创造,不仅需要制度
创新,而且需要社会文化的变革。需要通过转变观念、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进一步重视和发挥企业家的社会作用,优化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与私营企业家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推动区域制度创新,从而进一步加大对私营企业家激励,促使私营企业家作用空间的拓展。
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江苏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导,推动......
县域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县域经济模式是什么?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柱,不应仍处于......
近几年来,*市围绕“打造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工作设想,并且通过制订规划,推进转型来加快经......
近几年来,*市围绕“打造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工作设想,并且通过制订规划,推进转型来加快经......
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