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荷花资料_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荷花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下册”。
荷花简介
荷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或称营养球)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生1-6 个不等的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 公分,遮阴处理则可达70 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 公分,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時,上午10 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 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这些粉红色的苞片形状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有绿色斑点,是其特色也是他的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着生4 朵小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 片外花瓣,及3 片內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黃色。
荷花新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营养根的根尖,则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du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 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根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0群、23类及28组。即:
A、中国莲系:
I、大中花群:
a.单瓣类:
1、单瓣红莲组
2、单瓣粉莲组
3、单瓣白莲组
b.复瓣类:
4、复瓣粉莲组
c.重瓣类:
5、重瓣红莲组
6、重瓣粉莲组
7、重瓣白莲组
8、重瓣洒锦组
d.重台类:
9、红台莲组
e.千瓣类:10千瓣莲组
II.小花群:
f.单瓣类:
11、单瓣红碗莲组
12、单瓣粉碗莲组
13、单瓣白碗莲组
g.复瓣类:
14、复瓣红碗莲组
15、复瓣粉碗莲组
16、复瓣白碗莲组
h.重瓣类:
17、重瓣红碗莲组
18、重瓣粉碗莲组
19、重瓣白碗莲组。
B.美国莲系:
III、大中花群:
i、单瓣类: 20、单瓣黄莲组
C、中美杂种莲系
IV、大中花群:
j、单瓣类:
21、杂种单瓣红莲组
22、杂种单瓣粉莲组
23、杂种单瓣黄莲组
24、杂种单瓣复色莲组
k、复瓣类:
25、杂种复瓣白莲组 26杂种复瓣黄莲组
V、小花群:
l、单瓣类: 27 杂种单瓣黄碗莲组
m、复瓣类:
28、杂种复瓣白碗莲组
至秦汉时代,先民们还将荷花作为滋补药用,荷花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举不胜举。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窑山小学 张莉一、教学目标: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认会写“朵、机、我”三个生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
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树和喜鹊》 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与子,母与女之间的亲情终于使这些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做出的重大努力和贡献,所以在课文开始之前,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关于毛泽东主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