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_短文两篇原文
《短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短文两篇原文”。
2014年春学期初一语文教案(16)
课题:《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写景优美,语言精练的特点。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黄鹤楼》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介绍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绮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全文。
读准字音,停顿。
(二)学生质疑,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隅:角落。
憩:休息。
河汉:银河。
闼:门。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
井邑:乡镇。
引导学生学习虚词“之”、“于”、“以”等。
1、之:(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它,使(它们、他们)等。……
2、于:(1)介词,相当于“在”、“对”、“向”等。……
3、以:(1)介词,相当于“凭借”、“靠”等。(2)连词,相当于“来”、“用来”等。……
学生翻译课文。
[译文] 《黄鹤楼》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袆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为何一定要到濑乡的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才可以观赏到应时的景物,会遇到神仙呢!
三:合作探究
读《黄鹤楼》,讨论如下问题。
(1)黄鹤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体现出黄鹤楼的特征的?
(3)在文中,作者引用了黄鹤楼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4)为这篇文章写一段鉴赏文字。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之后明白……
(1)高大巍峨。
(2)主要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耸构巍峨,高标,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是运用了对偶的手法,“重檐翼馆”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坐窥井邑,俯拍云烟”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作者借用神话故事,给黄鹤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了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
(4)文章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
四、小结
文章叙述了黄鹤楼得名的缘由,并描绘了一幅仿佛处在仙境中的美丽画卷。
第二课时
《于园》
一、复习
检查背诵《黄鹤楼》一文。
二、引入新课
介绍园林建筑,引入课文。于园,在瓜洲长江边。
介绍作者。
张岱(1579—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为人傲岸,不同于流俗,明亡后不曾做官,过着游山玩水,读书品艺类的生活。明亡后避居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嬽文集》等。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在他的一部分作品中,寄寓了故国之思,也流露出消极避世思想和封建士大夫的“高雅”情调。作品自由活泼,清丽优美,颇具特色。
三、整体感知
(一)生字词:
钥()
壑()
深邃()
啾唧()..
颓然()
碧窈()
娠()
琢磨()....
(二)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讨论,疏通文意。
非显者刺: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刺,名帖,这里作动词用。款:殷勤招待。
缘:循;沿;绕。壑:坑谷;深沟。
艇子:小船。啾唧:鸟叫的声音众多。
颓然:倒塌的样子。碧窈:绿色幽远。窈:幽远。娠:妊娠,孕育。琢磨搜剔:指精细地构思。憾:心感不足;不满意。继续积累虚词的主要用法,如“之”、“以”、“其”等。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译文] 《于园》参考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支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陡峭的沟壑,直下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仰望莲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阁子)四周有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和在这时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里,有舒坦、碧绿、幽深的感觉。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到了于园也就没有遗憾了。
五、合作探究。
1、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于园?
3、于园中磊石之奇主要体表在哪些方面?
4、文章运用了许多比喻,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请举例说明。
5、作者怎样描写于园的景致?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之后明白……
1、奇在磊石。
2、空间顺序。
3、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了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4、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5、文章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前堂——后厅——卧房槛外——后一水阁——四周”,描写了石坡、果子松、花、大池、山谷、水阁、鸟等,景致清新幽静。
六、小结
认真体会文章,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里。背诵这些语句。
一、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这......
武威第十三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武威第十三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附中“1263”学导型教学设计工具单初二年级语文学科组设计《短文两篇》问题解决——评价单设计人:审核人:序号:02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2.03.01《活板》生成的问题:《核舟......
(二)没有人喝彩的工作(16分) (1)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地走回家。(2)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3)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助学案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时:审核:教研组长主备:范登云行道树助学目标: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3、感悟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