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_1_哲学生活高三一轮复习
某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_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生活高三一轮复习”。
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
案一体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⑴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⑵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提示与建议
⑴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⑵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⑶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高考考点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以下两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知识体系】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百舸争流的思想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客观唯心主义
【重难点释疑】
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教学,建议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可以选用哲学史上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开展争辩的史实,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讲点哲学史的东西,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选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争论的史实,提出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为什么说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议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确在这场形神关系的论战中,所谓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所谓精神指的是思维现象。所谓形神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是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一是认为事物是不可以认识的。在外国哲学家中也有这种不可知论的观点,如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就否认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例题精析】
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解析】本题以是否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只能是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但是题目中的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又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此,这道题目是一道正误混杂的辨析题,同时又是一道附加条件型的辨析题,需要对不同条件下的“追求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答案】(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题目中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不确定的。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它们是: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
D、古代唯物主义与近代唯物主义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形成的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D、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能动作用而形成的8.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明代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18世纪英国主教贝克莱的观点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0.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非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岁至69岁成年人。课题组负责人特别指出: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B
6、A7、B8、D9、B0、c
二、非选择题
1、(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现实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凡是认识到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能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要牢固地树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法。因此,不能绝对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和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3、(1)存在。这些迷信现象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它容易使人们犯主观主义错误,使人不思进取,有时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会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发展是一种反动,最终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因此,青少年应当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坚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5届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唯物论 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5DAABB 6-10CBCAB 11-15CCBBA 16-20CACBC 21-25BDDBC二、非选择题26、【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产与经济制度》一、高考考点.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4.理解公有制经......
第二节 正确使用虚词考情大视界“正确使用虚词”属于《考试大纲》中的“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虚词是构筑语言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专指那些表示的意义不太实在,一般不......
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掌握文言句式却是疏通文意,做好内容理解题和翻译题不可忽略的一步。文言句式分为两部分,即特......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件www.daodoc.com Ι、考点考情见jFp204、207、210Ⅱ、问题引领:、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