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on not found_html5notfound东奥
Action not found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html5notfound东奥”。
本学期,我们继续在浓浓的课改氛围中学习着,工作着。为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立足体现“生本高效”的教学理念,我大胆进行了创新,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一、思维导图牵手微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开学初,在我班的班级文化展示墙上张贴了一张又一张的数学思维导图,我在认真观看的同时,不禁想:如果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而且,通过网上查找,我发现思维导图用于数学的教学有很多优秀典范,但是用于语文教学的几乎找不到。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当天我就布置了这样一项家庭作业:绘制某一单元或某一课的思维导图。结果第二天上交的时候,课代表递给我一摞参差不齐的黑白颜色的“手抄报”,让我不禁汗颜:为什么数学做的有模有样,而语文却不成样呢?为了让学生们更形象地做好语文思维导图,我上网搜集了许多资料,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微课程,上传到班级的QQ群里,告诉学生们怎么制作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看完视频后重新制作思维导图,当学生们的作品第二次交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完全相信了当微课程遇上思维导图,竟会有这么大的轰动。
二、思维导图携手小组合作,碰撞灵感的火花。
小试牛刀之后,班上同学对制作思维导图的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们在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读课前,都要制作思维导图。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制作的思维导图就有繁有简。再加上又是新课文,对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同学来说却是有些难度。所以他们不得不借助手头众多的资料,进行预习。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
高度的组织和集中。这样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一般班内的3、4号组员能够找到文章的生字词及优美句子,再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思维导图,我会在上单元导读课时,让小组中的同学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修改,可以让某个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
二、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课堂上老师总结的再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思维导图是以中心词为基点,以关键词为节点,逐步扩散连接的。这些关键词和中心词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中心词和关键词的概括性比较强,过于抽象而使学生难于理解,我们必须要在思维导图中整合进大量的资源,这是在学完五单元之后所做的思维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脉络,层次鲜明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对整组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其实,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利用比较形象的图画、线条、符号等手绘思维导图,进一步加深印象。
四、师生合作,思维导图为语文复习“画龙点睛”
思维导图是直观形象的整理思路的方法,在语文复习中,由于知
识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和目的性的偏差。临近复习,我也尝试做了思维导图,用作复习教案。本册共32篇课文,精读18篇,略读14篇,选读8篇。其中8篇课文及4首古诗需要背诵。以第一单元为例,先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专题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这样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和要点,组织出一张合理而有系统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启发,学生就掌握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而且电脑绘图相对手绘又方便快捷了许多,这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容易辨识的符号,刺激学生大脑的神经系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该单元内在的联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自信,坚持下去,对于学生的能力,将是非常好的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