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_银行支持三农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银行支持三农”。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信息来源:

作者:

本站收录时间: 2007-6-15

点击数: 12252

金融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前言:长期以来,农村、农业是一块相对贫瘠的金融土壤。2004年5月26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明确提出以立足社区、服务“三农”为己任。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作出新贡献”的三大使命,从解决“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有效需求入手,通过创新经营理念,理顺管理体制,拓展信贷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强化內部管控等一系列措施,着力破解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供给难题,增强了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使农村信用社进入了较好的发展阶段,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带来的巨大成果。3年的业务发展规模超过改革前农村信用社50多年的发展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同等规模且发展质量更高、经营效益更好的金融机构。

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网点多、机制活、客户广等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和富民兴赣的热潮中,千方百计激活有效信贷需求,全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器。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010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467亿元、农村工商贷款149亿元、农村经济组织贷款52亿元、再就业担保贷款10亿元、助学贷款1.2亿元,向40万户“文明信用农户”累放贷款40多亿元,存贷款业务3年平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三农”对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金融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农户贷款分散、高风险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趋利避险本能之间存在制度障碍。同时,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做大做强也因农村市场抵押担保条件不充分而难以找到有效的路径。为破解这些难题,我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在改进金融服务、推进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针对农户生产、生活金融需求额度小、无抵押物等特点,总结提升小额农贷业务,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打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规范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操作流程,按贷前把好“三关”、强化管理考核、依靠党政支持、坚持不断创新的方法,实现了小额农贷的健康持续发展,使小额农贷发展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客户数量最多、业务量最大、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重要信贷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后盾。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向360万户农户核发贷款证,凡符合贷款条件又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均已办理贷款证,对340多万农户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00多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到期收回率保持较高水平,实现了良性运行与发展。婺源县联社率先在全国试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6 亿元,受惠农户达40625 户,截至2007年4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19 亿元,到期贷款和利息收回率达到97 %,2006年农民人均增收达3661 元,比推广前的2000年人均增收1518 元。发起于江西婺源等县、推广于全国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成为近几年来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中国特色的乡村银行业务模式中的重要产品,为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

开办农户大额贷款

破解农村大额资金需求难题

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对资金需求量扩大,信贷投入明显增加,而现阶段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又难以满足农村大户贷款需求。为破解这一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省联社因需而变,主动跟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开办“农户大额贷款”,对从事农村种养、特色农业、绿色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等符合国家政策的生产项目,且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文明信用农户提供30万元的授信贷款支持,并制定了大额农贷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按照调查摸底、资信审查、授信发证和贷款发放等程序,规范农户大额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使农户大额贷款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有效地激活了农村信贷市场。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52亿元、农村工商贷款149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放量占支农信贷总投放量的15%以上,支持了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支持建设各类标准化种养生产基地5150个,面积达3600万亩。进贤县的军山螃蟹、奉新县的碧云大米、青原区的菌菇、信丰县的脐橙、大余县的花卉、广昌县的白莲、石城县的烟叶等都是当地农村信用社支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开展“文明信用农户”活动

破解农村信用环境难题

信用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农村金融的稳健经营与发展,也是多年来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针对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漠,长期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影响信贷资金良性运行等问题,省联社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从打造农户的信用意识入手,把信贷支持与农民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找到了破解难题的路径。2005年联合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农村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农户道德为评定对象,由农村信用社直接参与,经村公评公议会自下而上、自主评议产生文明信用农户,按农户道德水准配置农村信贷资源,使信贷资金成为激励农民提高道德素质的物质动力,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有效改善。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手段,又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夯实了信用平台,农民信用观念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共评出文明信用农户40万户,累计发放文明信用贷款40余亿元,贷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收回水平。靖安县联社坚持经济与道德联姻,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3年来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8 亿元,新增农业贷款到期收回率由2002年的71%提高到2006年的96 %,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到期收回率高达99 %。

打造信用共同体

破解信贷资金风险难题

信贷资金风险防范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更是做大做强贷款业务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破解农村信用社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达到既要做大贷款业务,又要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省联社创新信用共同体建设,提出了“实现农村金融创新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互动,农村金融服务与其他中介服务互动,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互动,农村信贷政策与各级政府扶持三农政策互动”的工作思路。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互动,不仅解决了信贷风险分散问题,也不断满足了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以信贷杠杆和金融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分散的农户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3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企业联保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物流担保基金贷款等几十个信用共同体贷款品种,及时加大贷款发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1.8 亿元,支持50多家企业发展,到期贷款本息收回率达98 %以上。鹰潭余江县微型元件产业已发展到53家,该产业十家公司共出资400万元作担保基金,实行信用捆绑,组建信用共同体,当地信用社及时给予支持。截至2007年4月末,累计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2685万元,贷款余额达1410万元,比组建信用共同体前增加1180万元,增长513%,贷款本息到期收回率达100 %。上高县联社以生猪、养鱼为载体,组成牧业协会和渔业协会,组建信用共同体,分别发放授信贷款6000万元和1600万元,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率分别达98%和100%,达到了政府、农户、信用社“三赢”的效果。

创办农民住房贷款

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难题

全省新农村建设启动后,省联社审时度势,主动策应,认真调查研究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的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房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拓展信贷新领域,2006年在赣州市率先试办农民住房贷款。1年来,按照“立足实际、分步实施、加强联动、防范风险”原则,扎实开展农民住房贷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放农民住房贷款36545万元,帮助21508户农户购建新房,其中支持农民自建住房16353户、金额24845万元,购置住房5155户、金额11700万元,农民住房贷款户达20317户、金额3240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购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赣州市大余县新镇观路村25户农户从信用社申请住房贷款19万元,顺利完成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如今一排排设计别样的二层半农民公寓屹立青山之中,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自来水、舒适的卫生间,以前村里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不见了,一个现代文明城镇的生活缩影展现在大家面前。

推出林权抵押贷款

破解林农融资难题

林农贷款抵押难是困扰林农多年发展的问题之一。为寻求农村信贷投放的新渠道,解决林农贷款抵押难问题,省联社积极支持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信贷新品种,及时在部分县试办林权抵押贷款,通过制定林权抵押贷款办法、与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发文和确定林权抵押贷款资料等操作流程,对符合条件的林农发放抵押贷款,为林农贷款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截至2007年4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9000 余万元,惠及林农达600余户,林权抵押贷款收回率达95%以上。崇义县是我省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高,县联社抓住林权改革的契机,及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农和民营林业企业资金困难。现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5户,余额为2908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产资金需求问题,并先后为36户私营企业解决了因建厂和扩大生产规模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帮助林农年人均增收580元,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林农的生活水平。

开发小额担保贷款

破解下岗职工就业难题

城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省农村信用社急下岗职工所急,分地方政府所忧,解社会矛盾所难,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地方党政做到了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措施上同抓、步骤上同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使地方党政深刻体会到农村信用社是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一方平安不可缺少的有力金融助手。近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支持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兴赣的号召,将小额贷款融入到民生工程中,加大下岗职工信贷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发放规模,积极推广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同时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搞好跟踪服务,对守信用、具有偿债能力的,按照小额农贷管理办法提供“打工创业”贷款。3年来累计发放再就业担保贷款12.92亿元,余额达7.86亿元,贷款发放额和余额保持全省银行机构的56.6%,直接支持4.89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带动14.68万人就业。洪都联社荣获“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宜春市袁州区联社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积极支持下岗工人就业,近年来累放再就业担保贷款5825万元,直接支持1967名下岗工人就业,带动了6884人再就业,2006年被评为“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

破解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题

为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省联社按照省政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要求,积极主动的走进大学校园,在九江、上饶、景德镇三地市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此项贷款以学生家庭居住所在地为区域,以学生父母为承贷主体,采用相应的担保抵押,期限1-3年不等,既分担了贷款风险,也为在校学生解决了上学经济困难,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好评。2006年,全省农村信用社主动承担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代理行和部分地区主办行职责,使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基本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共与41所高校的4351名学生签订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合同金额4982万元,发放贷款金额325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1869万元。景德镇市农村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共受理內高等院校40余所,380余人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达44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350人签订助学贷款合同,金额419万元,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90万元。

拓展“双带致富”贷款

破解农村能人创业难题

为支持农村村支部书记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推出了“双带致富”贷款,按照政府推荐、调查审批、签订协议和发放贷款的流程办理,期限为1-3年,采取土地、机器设备抵押和有价证券、公司、自然人担保方式,开办“双带致富”贷款业务,此项贷款开办以来,坚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丰富产品设计、完善风险管控、适时动态调整等,使产品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双带致富”贷款基础上,省联社又相继开发了“青年创业贷款”、“帼国创业”贷款等业务品种,适应了全民创业不同层次的贷款需要。南昌县联社形成信贷工作与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互动,利用信贷资源解决品牌建设问题,形成了较好的信贷品牌效应,促进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为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县联社推出“双带致富”贷款以来,共向2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累计发放贷款862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 74 户,100万元以上的24户,帮助他们创办致富项目212 个,带动农户 4500余户,户均增收3600多元,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北望村党支部书记涂皆皆,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启动支持下,目前贷款余额达150万元,现养母猪180头、年出栏肉猪3000多头,种鸽2000多对,水面30多亩,鲜鱼起水3万多斤,种鸭6000多羽,年产值超800万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立体养殖基地,带动了周边300余户农民养殖,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做实“三个银行”品牌

破解农村金融功能不充分难题

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主要体现在金融功能发挥不充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为更好地发掘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省联社提出了打响做实“三个银行”的思路,破解农村金融功能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一是打造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发挥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金融主力银行的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扩大对工业园区经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同类型产业集群、区域性物流中心、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等七大行(产)业的支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打造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加快南昌洪都合作银行组建步伐,全面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城区网点调整力度,在人口密集居民区、商住楼盘集中小区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和自助设备,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主动把触角延伸到社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完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打造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加快试点步伐,不断适应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将两级法人体制的基层法人信用社,直接按村镇银行要求进行规范和改造;对县级统一法人的基层信用社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经营”,按照村镇银行模式经营,强化小额信贷业务责权挂钩,优化较大信贷项目管理;对农村合作银行乡镇支行要赋予适应非正规金融需求的村镇银行经营自主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

农村信用社怎样支持“三农”中国金融界网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谱写支农富民的新篇章——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xx农村信用社业务辖区共有3个镇、29个行政村、223个农业生产队、8000余农户家庭、人口......

三农支持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截至2009年末,我市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86.8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2.76%。农村金融服务基本覆盖辖内所有乡镇(自然村),涉及农户......

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先进材料

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先进材料根植大别山 铺就致富路##市位于豫南大别山北部,是名贯中外的鄂豫皖红色革命苏区首府所在地,人口760万,耕地780万亩,现有11个县级农村信用联社、280......

银行支持三农工作总结(精选5篇)

第1篇: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工作总结信用社(银行)支持三农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联社《##农村信用社##年信贷投向指导意见》的精神,坚持立足农村,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建......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倾力支持“三农”纪实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银行支持三农 银行 江西省 三农 银行支持三农 银行 江西省 三农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