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如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这几年来在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生物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再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菠菜叶面细胞的试验中,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也就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之后,再把观察到的细胞画出来。这样就完成观察的目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行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如在学习《蔬菜作物》时是以菜豆为例学习的,首先观察整株的菜豆由哪些器官组成,再观察各个器官有什么特征,根、茎、叶脉,特别是菜豆的花、种子的结构,要求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从而总结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显著的区别:根、茎、叶脉、种子的胚,再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基数。列出表格,边观察边完成表格。再如: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找出交换的部位、条件、原理、结果。对比观察,理解记忆。这样对生物特征容易掌握。

3、重复观察:

为了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事件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浦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实验观察。在实验中首先组织学生把去脑的青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来确定脑是否除净。这样经过反复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的浓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这样指导学生反复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鸟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与主动性?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带着这些问题,我与学生们一起开展了“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探索”的合作研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3)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

(4)注意运用现在教育技术交流,通过研究,我再次深刻地领悟到:课堂教学里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得从课堂上做起。

《鸟的多样性》一课,其教学重点是:知道鸟类的多样性,从而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鸟类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且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按照传统做法,依次介绍啄木鸟、猫头鹰、大山雀、野鸭、鸵鸟、丹顶鹤。它们分属攀禽、猛禽、鸣禽、游禽、走禽、涉禽。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到形态结构,最后归纳出适应性。这种教师单向传递式的讲解显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此,设计该课时,从新课程倡导的3个理念出发,做了如下尝试和努力:1.突出主动探究。关于鸟类的多样性问题,本案例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一种鸟作为探究对象,尝试研究性学习,自己去发现,并用PowerPoint的形式总结学习成果,全班交流2.引进了多媒体技术,以网页的形式展示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一起分享,增加了课的容量。3.变革了师生关系。本课例改变了过去的权威式的教学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积极而又创造性的主动介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不仅仅站在了讲台上。更是站到了学生的背后;教师不仅仅是向导,更是学生的助手。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以及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2、学会脊蛙反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重点: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难点:脊蛙反射实验:脊髓的传导功能。教学步骤:

引言: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那么,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的主要功能 脊髓的反射功能

脊蛙反射实验 [先观察录象] 1.制备脊蛙 2.悬挂脊蛙3.观察搔扒反射4.破坏脊髓 讨论

1.本实验为什么要把蛙的头部去掉? 2.搔扒反射的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3.为什么破坏蛙的脊髓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

分析1:蛙在没有脑而只有脊髓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搔扒反射;而在没有脑、脊髓又受损伤的情况下,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的传导功能

实验:用针刺了一下手,人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同位互相做。为什么?这证明脊髓具有什么功能?

分析2:成人排尿反射过程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 练习设计

1、解释婴幼儿尿床的原因。

2、胸段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板书设计

一、脊髓的结构

灰质--神经细胞细胞体集中的部位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

二、脊髓的功能

1、反射功能:

2、传导功能

教学反馈: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模型、课件、生活中的实例和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知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从而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是启发不是很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探究有点流于形式,应该充分利用资料和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积极讨论探究,真正分析出原因,进而自己获取有关本节的生物学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掌握的比较牢固,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探索、综合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查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查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生物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博野镇第二中学 陈丛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生物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实践研究,它不仅适用于常规教学,而且适用于实验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教......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能力 初中生物 教学中 如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能力 初中生物 教学中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