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空间视觉看文人笔下茶馆_公共空间视觉传达设计
从公共空间视觉看文人笔下茶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共空间视觉传达设计”。
从公共空间视觉看文人笔下茶馆
【摘要】哈贝马斯所谓公共领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茶馆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是传统中国最大众化的公共空间,是许多文人笔下故事发生的背景,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在揭示文学主体和带动文化产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茶馆,公共空间,文人,文学主体,文化产业
哈贝马斯在他的“公共领域”里曾提到咖啡馆是被视为“政治骚动的温床。”在西方像咖啡馆、酒吧、餐厅一类的都可以归为到“公共领域”里,而在中国与其相对的便是“茶馆”,当然茶馆也属于“公共领域”的范畴,也可以把它认为是“骚动的温床”。茶馆,作为中国传统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与市民日常生活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一些学者以茶馆为例,对公共空间、城市生活和城市近代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百年多的历史变迁中,茶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在近代文学作品中,成为文人笔下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老舍与北京茶馆
茶馆, 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和承载。《中华文明大辞典》载: “(茶馆)是供顾客饮茶、吃茶点兼休息、娱乐的场所。南北朝玄谈之风盛行, 作为茶馆的雏形的茶寮便应时而生。至唐代已很盛行, 至清同治年间茶楼盛行, 规模较大, 可容千人。南方较为普遍, 北方大城市中亦多见。”[1]它们一面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日渐丰富复杂,另一面又如老舍所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2]透过大社会的这一扇小窗子, 世间百态, 可尽收眼底。说到茶馆,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 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杰构。《茶馆》虽说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 通过一个茶馆和坐茶馆的一些人物的遭遇, 反映了戊戌政变、军阀混战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形形色色。时代兴衰, 王朝变更, 这洋洋大千世界都汇集在他笔下这小小的“裕泰茶馆”里。
老北京的茶馆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 文化内涵丰富, 遍及京城内外。各类茶馆又各具不同的形式与功用, 常见的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戏茶馆和野茶馆等, 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老舍《茶馆》描写的是老北京的大茶馆, 表现的是大茶馆的模型。大茶馆集品茶、饮食、社交、娱乐于一体, 较其它类茶馆规模大, 影响长远。正因为大茶馆功能多、服务周到全面, 曾走红一时, 成为老北京茶馆文化的代表。而老北京的茶馆各种类别等级都有。据《清稗类钞》记载: “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往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 亦厕身其
[3]间, 并提鸟笼, 曳长裙,就广坐,作茗憩,与圉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老北京茶馆茶客以八旗贵胄与清室官吏为主, 贵族子弟闲散无聊, 茶馆便成了他们社交与游乐的重要场所。清代郝懿行《都门竹枝词》中描绘京都:“击筑悲歌燕市空, 争如丰乐谱人风;太平父老清闲惯, 多在酒楼茶社中。”[4]北京向来文人多、闲人多,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士民众庶,茶馆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挑夫小贩云集的场所。老北京的茶馆就因此遍及京城内外。而茶客通过在茶馆中的活动、见闻以及与其他茶客的邂逅、交谈而共同学习相处之道,了解城市社会的相关信息,进而感受与理解所处城市的文化,可以说茶馆中日复一日上演着“公共”所描述的情景。
二、鲁迅与绍兴茶馆
据地方志载,旧时绍兴有名的茶馆有适庐、镜花缘、第一楼等。绍兴的平水珠茶是很有名的,唐人有诗赞曰:“素瓷雪花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这首诗用辞和比喻都落了俗套,茶的好处大概不在令人有飘然之感,而在于那微苦的况味正如人生。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日铸雪芽”,倒是极简妙的文字,日铸岭即位于绍兴平水。值得一谈的是绍兴风俗“吃讲茶”,这个风俗周作人也提起过,一般是甲乙方有了纠纷,去茶馆找人评理调解,每人奉茶一碗,说明前因后果,大家讨论,然后由坐“马头桌”的判定是非(茶馆最外面专设两桌,称“马头桌”,是当地位高望重之人的专坐。),是非既定,由有过错的一方付茶钱,即使心中不服,亦不得再有怨言。这种风俗,倒和老舍《茶馆》里“烂肉面”的事有几分相似。
说起鲁迅的茶馆,让人不得不首先想到的是《药》[5]。店里没有人的时候,店面就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店里人多的时候,“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其中写驼背五少爷,“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2-
去得最迟。”原以为这种一泡就是一整天的茶客只有北京有,读了这小说之后才知道绍兴也有。除了每天都来的驼背五少爷、还有花白胡子的人、满脸横肉的人、康大叔、红眼睛阿义,除了来这里喝茶之外,也关心了小栓的身体,更关心“夏瑜”的命运。康大叔在提到夏瑜的死因而看到众人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满脸横肉也开始凑热闹,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可见绍兴的茶馆,作为民国时期的公共空间,是非常受欢迎的,众人能在这个小地方说起某一新闻引起大家的兴趣,就能得到满足心灵上的满足。这表明,茶馆并不是单纯的商业性经营场所, 而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地亲和在一起。但更为重要的, 这种亲和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已广泛渗入于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的华老栓与华大妈,也是茶馆中不可缺少的形象之一。尽管为小栓的事费劲心思,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但老栓任然“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而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赸着走开了”。华老栓和华大妈的做法与《茶馆》中王利发“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的处事哲学相似,这不仅是经营者精明的做法,更是以这样的方式使人们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中更具言论自由的权利。这样的茶馆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是三教九流真正的聚集地。
三、沙汀与成都茶馆
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中, 沙汀因其用浓郁的“川味”笔墨成功地向人们展现了内陆边地乡镇文明这一独特景域而倍受推崇。而“茶馆”即是其作品中最常见的这种典型文化场景。
沙汀的乡镇小说是“专事叙述乡镇的乡土小说”,“茶馆”便因其是“乡镇文化消费的恩物”[6]而为人们首选的休闲空间, 成了人们重要的另一人生舞台。因而要描写出巴蜀内陆乡镇生活的精髓就不得不描写茶馆。沙汀在一篇描写家乡人们喝茶情景的散文中就曾说
[7]“除了家庭, 在四川茶馆恐怕就是人们唯一寄身所在了”。没有茶馆就没有生活, 沙汀在诸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防空》、《某镇记事》、《淘金记》等描写乡镇特殊风貌的小说里强烈地向人们传达出了这点。另一方面, 现实生活中茶馆也因为超出原有的休闲、娱乐作用具有了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方位的多重意义, 而成为一个典型的巴蜀文化意象。因此当作家把它纳入作品中后, 茶馆所扮演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场景的角色, 它还具有了丰厚作品意蕴的功能。在四川, 茶馆既是休闲娱乐之地, 亦为社会生活和地方政治的-3-
中心。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民众、富人还是穷人, 忙人还是闲人都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里活动, 交易、会友、推销、卖艺、闲聊或无所事事、观看街头行人, 这样一个茶馆就成为一个小社会, 它往往可以成为故事的“生成地点”, 各色人物的性格风貌即可在这儿得以集中展现。此外, 茶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表面上看是一个聚众厮混, 融会各阶层为一体的社会活动场所。但实质上它仍然存在着若干阶层的划分。不同身份的茶客往往所处的茶馆档次不同, 就算是同一个阶层的人物也因各自的利益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而保持各自的茶馆势力据地。因而为了更能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 沙汀还充分运用了茶馆所具有的这种表征来暗示人物身份, 使其言行的生成更顺理成章。比如,《丁跛公》中, 位处南门城边没有牌号的“半边茶铺”虽然茶客分子复杂, 有绅士, 也有歪带帽子的赌徒, 但却多是八娃子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而另一个有名的茶馆“者者轩”则是一个所谓正派人的巢穴, 他们就是《防空》中的愚先生、赖督学等人。象“畅和轩”、“涌泉居”这样同是一个市镇上的高级茶社, 但由于人物的政治社会地位、出身、为人的不同,它们在格调上也就存在显著差异。但等级过于明显的茶馆,就远不像《茶馆》或《药》中那样自由真实。
四、茶馆揭示的历史主体
公共空间是城市最主要的景观,也是对城市变化及其现代性具有很强敏感性的城市构成部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最能从中反映整个社会环境。在文学长河中,不仅老舍,鲁迅和沙汀以茶馆为背景来写小说,还有很多以茶馆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进行写作的,但大多数作品都本着一种目的运用茶馆,则是用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反映最真实的社会。
老舍在《茶馆》,依靠画面的连接来展示当时社会的各种世相以引起观众的兴趣。老舍不把视点集中在某一点上, 他注重的是怎样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 如同中国的戏曲, 让流动的场景变成一个链条, 借助场景的自然流动展现一种社会现实。这里的场景,当然是指裕泰茶馆,是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与茶馆的命运相与浮沉, 茶馆本身也就不得不或多或少地烙上历史变迁的印记。当然, 这也是老舍创作的一惯原则, 他曾说过: “背景的重要不只是写一些风景和东西, 使故事更鲜明确定一点, 而是它与人物故事都分不开、好似天然长在一处的。”[ 8 ]《茶馆》中的茶馆, 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生成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且真正与人物长在一处。老舍对社会历史的批判, 且融入对茶馆的细节描绘或精细建构的意图, 使《茶馆》透露出了更多的现实沉重感。
鲁迅和老舍先后选取“茶馆”作为故事的“生成地点”,其深意当源于此。在《药》中, 鲁迅除了建构夏瑜的悲剧外, 更不遗余力地展示茶馆中作为社会环境存在的群体的悲剧性。他把悲剧人物夏瑜推向幕后, 把全部的激情与心血都倾注在挖掘连革命者的血都救治不了的麻木的众生上, 并从中推出华小栓这一代表人物, 从华小栓的悲剧揭示“茶馆环境”自身的深刻的悲剧性, 也加深着夏瑜悲剧。
在《某镇记事》里沙汀用散文化的笔调描述了川西北小镇的日常生活状态, 每天“各人按照老规矩一早起床, 于是一路扣着纽扣上茶馆里”, “吃过早饭, 又上茶馆, 而且说着照样的话, ‘换一碗’, 或者‘茶钱这拿去’”[9]。小镇生活中的人们就这样无所事事, 他们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打牌、喝茶、听“讲圣谕”、打围鼓, 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值得提谈的了。这样沉闷的乡镇生活, 是滞后而非合理的, 茶馆就是这样一个缩影,“一个慢慢酸化着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的地方。”[7]在这种封闭落后的人文地理环境中长久积累产生的国民心态, 也就差不多都是“这样一种茶馆味, 厚重、粗俗”, 反映了巴蜀文化中耽于享受的一面。
五、老茶馆带动新产业
老舍通过《茶馆》展示了中国茶文化之一斑。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于茶无涉的事情;茶馆的老顾客可以赊账,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再次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这类细节,给《茶馆》索要表现的主题。《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在1988 年尾,富有北京茶馆文化特色的“老舍茶馆”建成开业, 这是中国茶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茶馆以文人茶客之名命名, 古有陆羽、白居易(乐天)、徐渭(青藤), 近代似乎只有老舍一人独享其荣。继北京的“老舍茶馆”之后,台湾,深圳,天津等地也陆陆续续开放了老舍茶馆。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虽已衰败, 而茶馆本身并未随旧的中国一块消失, 而以其自身的改进跟上了时代, 成为今天人们休闲的场所, 你要是到茶馆里去“泡”上一“泡”, 定会领略个中情趣。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
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前门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馆弘扬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崭新手笔。它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艺之道为神,融合雍容贵气的京城之韵,创造了一个梦想中的茶艺馆。在这里,只有悠闲与宁静,只有轻松与自在,听悠扬的古筝,看精湛的茶艺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来的半日悠闲。
六、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文化产业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茶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再次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打造传统茶馆、重塑传统文化,成为了旅游特别是休闲文化游中的重要内容。纵观今日茶馆,一些复古茶馆、茶艺馆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传统茶馆的文化与杂耍演出等活动形式,但其消费水平一般较高,偏向高端会所的经营方向,消费群体仅为城市中一部分人群或游客,而不能作为普通市民阶层的日常消费行为,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要打造真正的传统茶馆,既要使其成为底层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要注重其与城市文化的密切联系,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重塑京城茶馆,使传统公共空间在新的社会形式下获得新的发展,并成为推动城市文化经济产业的重要力量和考察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茶馆发展及近代变迁状况的研究在此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德平.中华文明大辞典.海洋出版社,1992.[2]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A].茶馆的舞台艺术[C].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3]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清)郝懿行. 都门竹枝词[A] .孙殿起辑.北京风俗杂咏.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 [5]鲁迅.《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6] 吴福辉.沙汀乡镇小说·序[ A].沙汀乡镇小说[ 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7] 吴福辉.《沙汀传》[ M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8]老舍.《作家论创作》(上).花城出版社,1981 [9]沙汀.《沙汀集》.花城出版社,2012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杨林 金鑫内容提要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准则,但是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观宋朝文人之婚姻状况每每谈到宋朝,我们都会想到宋词的艳丽,想到宋朝文人与歌妓交游,为歌妓填词的情景。灯红酒绿,拥妓纳妾、声色歌舞,这就是宋朝文人的生活吗,他们的婚姻状况到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文人笔下的七夕诗歌欣赏,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人笔下的七夕诗歌欣赏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是我国古代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由于此节日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纠缠在一起,节日中的拜星、乞巧、化生、卜巧等......
文人笔下的雪的优美散文“雪花想下又不想下,犹犹豫豫。你们商量商量,自己拿个主意。对面人家的屋顶白了。雪花拿定了主意:下。”读汪曾祺的《下雪》,韵味悠长,平淡朴实中充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