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宗教_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世界三大宗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人口地理学》课程作业

学 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专业 班 级: 111班 学 号: 11280137 姓 名: 李信从 联系方式:***/637787 上交时间: 2013年4月27日 科任老师: 陈渠 分 数: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制

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及发展

李信从11280137(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111班)

摘要:人们的生活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组成,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就更加地迫切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信仰的追求,从远古时代的图腾以及对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一直到如今非常成熟的各种宗教,人们的精神需要一个寄托。在当今世界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影响力最为广泛,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每个宗教都是从弱小变得巨大的,因此在这里通过这三个宗教的历程来了解它们能达到如今的高度的原因。

关键词:三大宗教,起源,发展

宗教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思想意识形态,也是政治力量。数万年前人类有了宗教意识,随之又创造了民族的、地区性的宗教。随着社会进步,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产生了最高水平的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虽然各自出世时间相距千年以上.但都是特定的奴隶制时代的产物。奴隶社会是三大宗教真正的母亲。这些宗教形成后在短时期内跨越哺育它的母国国界.广为流传,在封建时代获得长足发展,成为统治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革命后,宗教地位有了变化.但它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上仍具有特殊重要性。世界三大宗教是奴隶社会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1佛教 1.1佛教的起源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在他29岁那年,有感于人世间生、老、病、死诸等苦难,加之对维护婆罗门特权等级制度的不满,便舍弃了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因而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部落的隐修者”。经过艰苦的修行,释迦牟尼终于建立起从根本上区别于婆罗门教的新教义。释迦牟尼从35岁那年开始,便在印度的北部、中部的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门徒,门徒尊称释迦牟尼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宗教自然也就被称为“佛教”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宣扬众生平等,反对把人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反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同情不幸的人们,以此来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是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认为人们的苦难是“前世”修定的,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遵循佛教教义修行,才能摆脱现实的苦难和烦恼,所以佛教不仅得到了众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信仰,也使得许多奴隶制国家的国王认识到佛教宣传的“忍耐、顺从”等教义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纷纷对佛教加以扶植。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半岛,把佛教定为国教。从此,佛教开始了它的鼎盛时期,并且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传入中亚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由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由中国往东传入朝鲜和日本。目前,佛教仍广泛流行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对我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要算佛教了。1.2佛教的发展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创使人释迎牟尼为古印度北天竺迎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王子(大致与孔子同时代)。佛教虽产生于印度,却兴盛于东南亚、东亚等地。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最初释迎牟尼所创教义为原始宗教;到公元一世纪前后,因教义和戒律的分歧,佛教分裂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后期佛教自称为大乘,而把前期佛教则称小乘,以后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又同波罗门教相调和而产生密教。

佛教的传播,大致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两条路线,南传佛教基本以小 乘佛教为主,于公元前3世纪从印度南部传人斯里兰卡,后经斯里兰卡传入缅 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北传佛教约于公元前后(西汉末年)经帕米尔高原传人中国,再由我国传人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这时已出现了汉译佛经 《四十二章经》;隋唐时,佛教在我国进入极盛时期。佛教对我国影响极大,历 史上曾有“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三教融合的思想。目前世纪到2003年约有佛教徒3亿人,99.7%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佛教是泰国宪法规定的国教,佛教徒占全国90%,僧侣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

2基督教 2.1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泰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耶稣的这些言行触怒了富人和统治者,最后犹太贵族勾结罗马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这是对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早期的基督教还主张“反对富人,仇恨罗马”,因而基督徒往往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迫害。后来因富人逐步控制了教会,原来教义中等待来世降临的思想逐渐被忍受苦难、服从现实的思想所代替,从而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从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以后,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广泛区域内传播开来。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和亚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教派,卞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由于它们主要经典《圣经》相同和基本教义的一致,所以在习惯上都可以称它们为基督教。基督教教徒现在己超过10亿,遍布世界各地。2.2基督教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初(我国东汉初年),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拿撒勒人耶稣在30岁时创立,首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而后到达欧洲。罗马帝国最初对基督教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公元30年左右耶稣被罗马犹太巡抚本丢·彼拉多判刑,钉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罗马政府压迫的越厉害,基督教却越发传扬开来了,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基督教出现了飞速地传播。后来,因部分上、中层人士加入基督教并取得了领导地位,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为要从内部侵蚀基督教,并将罗马原太阳神的生日定为所谓的圣诞节。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内部也形成了西部罗马和东部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并于公元1054年公开分裂为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主教(梵蒂冈是天主教目前的中心)和以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殖民浪潮使得大批欧洲移民来到新大陆,基督教随之扩散到美洲。

3伊斯兰教 3.1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发源于公元7世纪中期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当时处于政治上极不统一和长期动荡不安之中的阿拉伯半岛上的社会各阶层,十分渴望有一个统一、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是“服从”的意思,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麦加开始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穆罕默德的这些言行,后来被集录在一起,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惟一经典—《占兰经》。公元622年,为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组建了军队。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宗教和世俗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在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阿拉伯半岛己经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基本统一起来。随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阿拉伯语为“哈里发”)便以“圣战”的名义向外进行领土扩张,伊斯兰教也随之向外传播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由近东传入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到今天全世界约有八九亿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中东以及以后逐渐传入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3.2伊斯兰教的发展

伊斯兰教是最年轻的世界性宗教。七世纪初(我国五代、隋时),由阿拉伯半 岛麦加(今属沙特阿拉伯)人穆罕默德(570-632年)所创立。穆罕默德把当时半岛上某些部落崇拜的主神安拉奉为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并吸收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和宗教形式,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王朝。

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时期在公元七世纪中叶的651年,目前,伊斯兰教徒约 有8亿多人,分布于70多个国家,绝大部分集中亚洲和非洲地区,印尼90%的人信仰伊斯兰教,是世界最大的伊斯兰国家,沙特、约旦、摩洛哥是迄今世界上 尚存的三个穆斯林王朝,他们都维护伊斯兰正统信仰,坚持政教合一的传统。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宗教知识的地方,最著名的清真寺是 位于麦加的“圣寺’,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可容纳50多万人同时做礼拜。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内则有穆罕默德的陵墓。

4三大宗教的特征

世界上的宗教数不胜数,唯有这三个宗教脱颖而出,它们必定有着其他宗教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正是它们的独特之处让它们与众不同,它们满足了人们心灵中对信仰的要求,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4.1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具有较高的神学理论素质

对宗教的一些基本间题,能够作出素质较高的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关于宗教的一些基本命题如人与神、灵魂和肉体、天堂与地狱、生与死、善与恶等,正是人们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压迫面前所迫切需要得到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宗教的经典和教义,为了回答这些基本命题,建立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神学观、生死观和伦理观。在神学观上,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世界的最高主宰者—神;在生死观上,要求人们去追求死后的天国幸福;在伦理观上,要求人们去接受神的慈爱和恩赐,等等。这些规范化的宗教理论,是通过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来表达的,佛教有佛经,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这是规范化了的神学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来统一信仰者们的思想。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神学思想有可能被任何民族所接受。这对于稳定它们的宗教体系,巩固其宗教结构和发展宗教组织,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一般的民族宗教和其他宗教都没有或缺少这种经典式的神学理论,致使信徒们缺乏宗教的理论素养,不能在信仰者的思想上形成一个理论化的神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宗教不能以理论化的普遍形式固定下来,就不可能为每一个民族所接受,因此不能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印度教虽有较著名的《吠陀》和《奥义书》等经典,但其内容庞杂,而且在理论上互相矛盾。加之印度教所强调的种姓制度,使印度教的神学理论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不具有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普遍的神学理论形式。所以它难以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只能局限于印度民族本身范围之内。犹太教也同样如此。它在神学理论上,只遵循《旧约圣经》,并没有象基督教那样具有《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更加完备的经典体系。加之犹太教把自己的民族看成是上帝最宠爱的第一子民,这就为犹太教的神学理论打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烙印,因此难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4.2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在宗教礼仪上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指具有简便易行的礼仪形式,二是指宗教礼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是世界性宗教必备的一个重要条件。

4.2.1世界三大宗教的礼仪同民族宗教相比,实行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宗教礼仪

特别是基督教更是如此,信徒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礼仪如祈祷,就可以祈求上帝的祝福和宽恕。这是一种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谁都可以做到的最通常的宗教礼仪,既无需贡物,也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其生死婚葬的礼仪也是简单易行的。所以,基督教的礼仪形式最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指出:繁杂的宗教礼仪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古代东方大部分衰落了。基督教没有造成隔绝的仪式,甚至没有古代世界的祭礼和巡礼。它这样否定一切民族宗教及其共有仪式,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它本身就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34页)佛教的礼仪则可简可繁,最简单的如对天焚香,向神象叩首念经,繁的则可根据信仰者的财力物力来实行。伊斯兰教的礼仪要稍繁一些,各种礼仪的戒规较多,带有较浓厚的阿拉伯民族习俗。也正由于这样,使伊斯兰教比基督教、佛教具有较浓厚的民族性,一般限于阿拉伯世界的范围之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伊斯兰教由于保持着它的特殊东方仪式,它的传播范围就局限于东方以及被阿拉伯贝都英人占领和新移植的北非。在这些地方它能够成为主要的宗教,在西方却不能。” 4.2.2世界三大宗教礼仪的文明素质还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宗教礼仪,对于强化宗教的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人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基督教徒在具有艺术性的宏伟教堂里做礼拜时,有唱诗班伴着音乐唱圣歌,有神职人员播道和讲解索尚神学的伦理,使教徒们完全置于一个神圣的境地之中。伊斯兰教也不例外。这就使信仰者不仅能激发宗教感情,而且也成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享受。特别是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以文学的形式来阐明宗教神学的哲理,使教义生动活拨,具有文学的感染力。佛教的哲理虽较为深奥,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也有一部分文化水准较高的人却能欣赏佛教的深奥哲理。特别是由于佛教寺院具有较高水平的佛象雕塑艺术,这既能增加寺庙神圣灵光的庄严性,又体现了佛教艺术对人们的精神感染力。佛教把深奥的哲理性同佛教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佛教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也能为一般群众所接受。这种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其他一切宗教所不及的,甚至是没有的。中国的道教尽管在塑象艺术、道教音乐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信仰素质不高,而不能发挥其文化素质的应有的宗教作用。日本神道教的神社虽然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其信仰素质和理论素质都不及三大宗教,因此也不能成为世界性宗教。

4.3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素质

具有庞大的宗教专业人员,宗教机构和庙宇、教堂、修道院、宗教学院等,还有一套严密的教阶制度。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宗教势力起到了保证作用。用恩格斯的话来说,这三大宗教是地道的“人为宗教”。这就是说,这三大世界宗教,也并不是单靠自发的传播就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为了使人们接受它们的宗教信仰,就要依靠这种宗教的专业人员、机构和寺庙教堂,对神学理论、教义教规、礼仪规范进行研究和传播,并通过组织手段来扩大它们的宗教影响。5总结

总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宗教,决非偶然的,并非纯粹“人为”的,而是由其宗教本身的内在原因及其较高的宗教素质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这是整个宗教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其中以宗教的信仰素质和理论素质尤为重要,这是其他宗教素质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麟书.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J].宗教学研究,1984,6(0):3~8 [2]康志杰.陈思先.毛泽东对世界三大宗教的解读和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0(5):22~25 [3]周万福.世界三大宗教概说[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10(3):111-112 [4]朱正超.世界三大宗教[J].地理教育,2003,11(6):20 [5]谢冬慧.世界三大宗教法之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7,5(5):137~145 [6]黄陵渝.世界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J].百科知识,1997,1(1):53~54 [7]朱锡强.世界三大宗教起源谈[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6(2):115~118 [8]蔡先保.试论三大宗教经典对文学的影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9(3):52~61 [9]周树平.浅说世界三大宗教[J].中学政史地初中地理,2006,8(2):31~33 [10]陈超.谈谈宗教的宽容主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10):7~9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耶稣为救世主)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教案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汪桂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2、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前言:宗教是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综合产物。以往,宗教学界和历史学界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一般都着眼于宗教本身的教义和信仰,注意......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黄鹏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

《世界三大宗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世界三大宗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三大 宗教 世界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三大 宗教 世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