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_天气雾霾
雾霾天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天气雾霾”。
近日,我国不少地区雾霾天气反复出现。截至1月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表明,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严重污染。1月18日,北京、石家庄等地又相继发布雾霾预警,空气质量再现污染。1月19日开始,西北地区东南部、内蒙古中南部、华北等地普遍降雪,空气污染有所好转。
雾霾渐渐消散,但人们对雾霾的反思还远不能停止。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
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91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5.4%的人期待面对严重雾霾天气,政府尽快启动紧急预案,提供公共服务。
91.4%的人感觉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河北石家庄市民樊先生平时经常去公园晨练,但在得知“空气严重污染”的消息后,他就没再晨练了。“只要出门就会感到嗓子不舒服,一直咳嗽。药店里的清肺止咳药剂也成为了‘抢手货’,部分药店还出现了口罩销售一空的情况。”
调查显示,91.4%的人感觉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具体影响为:“患病,如咳嗽、咽痛、胸闷”(50.4%),“关闭门窗”(47.3%),“不敢外出”(38.9%),“出门戴口罩”(38.9%),“减少开车”(22.7%)等。
据北京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副主任潘小川介绍,雾霾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PM2.5,通常包含许多有毒的重金属甚至致癌物质,不仅降低空气能见度,超过一定水平会影响人们健康。人体吸入后,在短时间会出现急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空气污染物在人体潜伏期也很长,长期积累很可能形成慢性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
潘小川建议,在PM2.5指数超标情况下,儿童、孕妇、老人等群体最好避免出行,普通人出门可以配戴口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教授张金良认为,公众可以选择在中午污染指数较低的时候开窗透风,保证室内流通换气。因为中午地表温度上升,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要改善环境状况,重点应放在执法层面
调查中,49.0%的人感觉所在地区空气质量较差,30.9%的人感觉一般,仅19.3%的人感觉较好。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李卫军博士认为,最近中东部地区城市的雾霾成因,主要是城市及周边区域的人为源排放。污染物排放之后加上大区域气象条件不佳,风向较弱且冬季形成逆温层天气,导致了大量人为源污染物无法排放或扩散出去,从而在密集城市区域的中东部形成了大面积的区域性雾霾事件。
他指出,导致区域性雾霾事件的三大人为来源是,冬季燃煤取暖、重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城市里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都集中在各个城市上空,连成一片。一旦类似的大区域气象条件出现,这种大区域性的极度空气污染事件还会再次重现。”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汽车增长快,尾气排放超标”(78.0%),“产能落后,工业污染严重”(70.2%),“建筑施工扬尘”(59.4%)。接下来还包括:“燃煤排放”(54.4%),“地区间污染物扩散”(52.0%),“气候原因”(37.2%)等。
近日,山东济南市民张鹭向当地环保部门打了投诉电话,举报单位附近有施工扬尘污染问题。“环保局告知我此类事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要找城管部门。我又向城管部门反映,却一直不见有人来管。”
在中国政法大学1月17日举办的“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危机与对策”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所长胡静指出,目前我国环保相关法律规定较为严格,如环评中的一票否决制。然而环保法的实施程度很低。当前的执法处境是,地方环保部门常常受到制约,不是按章办事,而是按“长”办事,听从地方政府首长的意见办事。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对于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依法查处,或者对环保部门的正常执法行为加以干涉。
胡静认为,要改善环境状况,重点应放在执法层面,应该将地方政府纳入我国环境法规制对象,还要设立公众对企业、政府的监督。政府可以考虑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如果地方政府严格执法将实际排污量降到总量控制指标之下,多出来的指标可以用来上马新建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地方政府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我国正处在工业污染高峰期,也处在环境问题的转折点
调查显示,85.4%的人希望在面对严重雾霾政府尽快启动紧急预案。
“在空气污染危机处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透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戴亦欣认为,雾霾发生时,如果政府能进一步公开信息,例如及时公布具体停产企业的减排量,会让公众对政府工作走向有更明晰的掌握。政府可以在社区、学校加强对污染物情况的介绍和防护知识的讲解,告知民众能为缓解污染做些什么。
公众期待政府如何应对雾霾?调查中,69.9%的人期待“找出雾霾成因,抓紧积极治理”,64.6%的人希望“及时披露空气污染信息”,58.2%的人期待“向民众发出污染预警”。接下来依次是:“对污染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措施”(54.5%),“限制机动车尤其是公车上路,减少尾气排放”(49.5%),“提醒人们减少外出,出门要戴口罩”(48.7%)等。
李卫军认为,空气污染要在源头上进行控制。首先是工业排放,在石家庄、济南等城市,重工业污染排放比重巨大,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位于城市上风向,需要将这些重工业企业合理规划,做到节能减排、清洁排放。其次,城市交通规划及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减少城市人为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最后,政府及媒体应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民众对空气污染事件的关注。
“我国当前处在工业污染高峰期,也处在环境问题的转折点。”戴亦欣介绍,环境研究中有一个倒U型曲线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逐步增加,曲线呈上升趋势。据国外学者在1994年的计算,当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左右时,会出现转折点。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环境意识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愿意采用技术进步或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来获得环境的改善。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它们已经过了这个转折,环境也已得到改善。
戴亦欣认为,当前我国公众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但推动转折需要全民的环境行动力。“普通人可做的非常多,做一些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调室温等力所能及的事,都能帮助降低污染物的总体排放。”
普通人能为减少空气污染做些什么?68.5%的人表示要“不开车或少开车”;67.7%的人建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5.4%的人选择“不抽烟或尽量少抽烟”;51.0%的人会“学习雾霾防护知识并向身边人宣传”;45.2%的人会“从自身做起,注意节能环保”。实习生 宁迪 本报记者 王聪聪
雾霾天气之所以产生,从大的方面,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现在的发展思路,是沿用了西方走过的路。先是不顾一切地发展,为了GDP各种项目都可以上,拼命地消耗能源,然后等到空气黑得不行了,再想到治理。
英国、德国、美国这些工业国家,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都产生了不能忍受的污染。但是,为什么十八世纪之前,当中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整个世界没有象今天这样的雾霾天气? 我们在反思西方思维的缺憾的时候,更应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上来。近代以前的中国,从不需要环保,因为根本就没有污染。中国文化历来就是低碳文化,始终是可持续发展,兼顾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预知到不加节制地开发、消耗最终会让自己深受其害,所以根本从源头处就节制自己的行为。
《庄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到,一个老汉为庄稼浇水,宁愿手提瓦罐,每次走下河塘取水,而不是用省事的水车。为什么?老汉说,用机械的人,一定有机心,一有机心,就失去了淳朴之心,从而就会心神不宁,与大道相违背。他还补充说,我可不是不知道用机械,而是耻于用它。体会一下这个老人的做法,自己提水,一来锻炼身体,身心舒畅,二来不用机械,不用砍树,节省能源,一举多得。
中国文化并不排斥科技,而是要让科技的发展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不是排斥欲望,而是让欲望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中国文化提倡中道和谐。中国唐宋时候,尤其是宋朝时候,GDP占全球四分之三,经济、科技、社会都很发达,但是也没有出现今天这样的雾霾。那时候的工业,都是低碳工业,象丝绸、陶瓷等。
环境的污染,源自人心的污染。当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环境自然不会清净。整个世界被“消费刺激生产”的思维左右,拼命刺激欲望,地球怎能不被污染?当我们每个人只顾自己方便和享受,浪费食物、用品、能源的时候,环境自然就加重了污染。
在雾霾中,我们首先要反思我们大的发展思维,应重拾中国文化的精神。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可以为雾霾的减少贡献力量,少浪费一粒粮食、一张纸,一滴水,少开一次车。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八项规定”也善莫大焉!吃饭简单些,会务俭省些,这些也都是低碳行为,也都在为减少雾霾做贡献。
十八大报告为亿万中国人勾画出一幅“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但新年伊始频发的雾霾天气,深深刺痛中国百姓的心,更引发世界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指出,雾霾成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水汽和污染源的存在;二是静稳的大气条件。
三月,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聚首北京,聚焦雾霾话题,反思雾霾为什么会在今年爆发?为什么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说,雾霾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中东部地区,说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城市发展造成的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已不可承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指出,雾霾成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水汽和污染源的存在;二是静稳的大气条件。污染物质主要是人为所致,但今年以来我国具有全球陆地最有利于形成雾霾天气的自然条件,地表风速呈现减小趋势,更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管何种原因,燃煤、汽车尾气等被认为是人为污染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而全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有专家指出,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想要摆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不现实,发展主要依靠煤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已经到了协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转型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路子,要痛下决心解决问题,这是个重大考验。”赵立欣表示。
她同时指出,可以加大研究发展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结合不同地区推广新技术。比如,在广大农村,目前沼气只是用作单个农户家的做饭、供暖,尚形不成规模,利用率也不高。但如果国家统筹考虑,从顶层设计予以支持,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孟庆强指出,电力是传统的燃煤大户。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比例。
“尤其要加快特高压发展,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建设坑口电站,输煤输电并举,改变电源过度集中在中东部的不合理布局,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
赵立欣表示,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尾气排放惊人。多年来,电动汽车的推广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充换电设施迟迟不到位,在于国家层面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都不够大。
然而,在代表委员们看来,雾霾频发也不简单是环保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污染就解决环保问题,说发展交通就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通盘考虑。”赵立欣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说,要建设“美丽中国”,根本上必须完善现有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虽然多部委对环境保护都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没有达到大家„眼热‟的地步。力度要继续加强,既要加大奖励,也要加大相应的惩治力度。”
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雾霾。在这场空气保卫战中,没有人能够幸免。从最初要求公开PM2.5,到近期公民要求环保部门公开污染信息,真立欣代表指出,要仔细聆听并认真回应关切公众生存的环境诉求,保障公民知情权,让公民积极地参与公共决策,才能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天气早上,我发现外面雾蒙蒙的,连山都看不清楚,太阳也懒洋洋地躲在被窝里不肯起床,能见度非常低。打开电视,新闻里也都在说这个事情,原来这几天南京,安徽等地区的学校都因为雾霾......
雾霾天气【导读】1月以来,严重的雾霾天气屡次“发威”、频袭中国。据统计,今年以来,中东部地区已经发生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28日以来的本轮雾霾天气则在肆虐范围上更加......
Similarities between fog and haze are visibility obstruction.But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og and haze and conditions but there's a big difference.Fog......
雾霾天气攻略郑州这几天不知怎么了,漫天遍野的大雾,快赶上重庆了,空气严重污染,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呢?既然这是事实,我们有什么办法没有?1:出门要带口罩,并且要到正规的......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抓不到的雾霾最近几年,人们生活中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就是雾霾天气了,这种天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它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在最近这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