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_大学生心理健康问答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答题”。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 建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普遍存在适应能力差、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脆弱、自我调适能力不高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优化外界影响,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测查,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学生自助与互助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多重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忽略心理疏导,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常常会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就成为了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适应能力差
适应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中学进入大学,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基本上能适应新的环境,但也有一些学生完成这个转变时间过长,甚至少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由于调适失败,少数学生出现了人际关系紧张,思想苦闷,精神压力过大,神经衰弱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情绪不够稳定,人生态度不够积极乐观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情绪飘忽不定,喜怒无常,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常与别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有些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耿耿于怀,整天闷闷不乐。这种过度化的情绪反应表面,反映了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健康的心理特质。
3、意志力脆弱
意志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体现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成才者必备的优秀心理品质。当今大学生较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在意志坚韧性上表现较差,有些人无法承受大一点的困难挫折,有些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和行为。
4、心理上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有人形容当今大学生是“被抱大的一代”、“被宠坏的一代”,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部分学生养成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到大学后需要自己独自面对、解决问题和困难时,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旦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心理上便陷入苦闷、不安、焦虑、紧张状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学生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否则,我们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也将成为空谈。现在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心理咨询(辅导)已不单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不只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它实际上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到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过程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高校心理咨询(辅导)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心理咨询(辅导)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关于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实施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了条件。
第二、心理咨询(辅导)丰富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心理咨询(辅导)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学校的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助于解决新形势下学校思政教育中面临的新问题。目前,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已经有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思想教育上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交流式理解学生,从而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心与心的共鸣。
三、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各种外界影响
外来影响的刺激是心理健康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其中积极的影响成为良性刺激,否则,就会构成劣性刺激。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宏观的社会、中观的生活社区及微观的家庭环境影响外,在这里主要是指学校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与环境的真正优化,必须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优化,需要教师树立并强化护心、育心意识,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2、全方位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存在有机的联系,心理素质既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又有机地渗透于其他素质之中。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一部分心理品质、心理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其他教育本身的要求,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保证心理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至于因对那些其他教育中所未包含的心理素质的忽视,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缺陷,制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约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如自我认识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等,这些内容难以通过其他教育来获得科学系统的训练。
4、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除了依据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所揭示的一般心理需要外,为使心理辅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应该根据教育与具体心理辅导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及行为观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为以班级或年级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辅导或心理讲座提供内容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量以及时发现、科学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矫治依据。
5、开展多形式的心理咨询
由于现实环境的多变性,学生心理的复杂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矛盾,学生的个别特殊问题难以在课堂得到全部解决,其心理需要无法一一全部满足。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咨询辅导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满足部分学生具体心理需要的重要途径。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6、学生自助与互助
解铃需要系铃人,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外界帮助的目的应是让主体自身学会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识,同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助,具备自助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对外来劣性刺激学会自我认识,科学思考,正确对待;对内心冲突,学会自我化解;对心理压力,能够自我缓解;对自我的不足、缺陷,勇于进行自我矫治;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疾病,不讳疾忌医,敢于主动求助。在同龄的学生之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心理互助潜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宽容、接纳、支持、鼓励、帮助、尊重,是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1]刘翔平.学生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胡德辉,唐淑云,胡卫民.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5]王希永,金庆町.大学生心理保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 李建(1981-),男,河北省新乐市人,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助教。
期刊文献
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学院名称:电气学院专业班级:电信科学类姓名:罗伟学号:12021204110206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罗伟(武汉轻工大学,电气学院,电信......
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由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及对策研究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在发生变化。通过调查研......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杨小丰杨国兵﹙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樊441053﹚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