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简介_刘长春简历
刀豆文库小编猜你可能喜欢“刘长春简历”。
刘长春简介((共8篇))由网友“Ynfvjignm”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刘长春简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刘长春简介
相遇伊瓜苏瀑布
作者:刘长春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穷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地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真相。
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展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桠,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空处不虚。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变化了,变化了。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如轻盈的旋转,激情奔泻似威猛的跳跃。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一条不到4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
绿廊不尽,瀑布不断。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在巴西的南部挤压成许多裂缝,随之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征。然后又产生断层,成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苏河的河心。突然地又在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塌落一个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壮观的u形大瀑布。耳边,一个惊雷紧接着一个惊雷;眼前,一团白雾连续着一团白雾。白雾的水汽弥漫在河谷间,又升腾于天空,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忽然又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天上的桥。走上天桥可以到达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来不及想像。地上也有一座桥。桥下是一条奔湍的大河,闪着绿松石般的光亮,扑腾着浪花。我走上栈桥,跨过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顾不得雨花淋湿了衣衫。雷再响,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走到了桥的尽头,抬眼看那劈头盖脸的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在u形的几百米宽面的峡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刚刚呼啸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天惊,震得山摇。
铺天盖地的飞瀑,是水的意志和伟力的抒情,它要冲垮一切,淹没一切。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如同它的一滴水珠。水是白色的,又不纯粹是白色的,巨大的白色中掺杂着几股棕黄色的,还有一股墨绿色的,像是一种泼彩,没有遮拦地倾倒,倾倒了,再倾倒,无休无止,只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变幻出来的?于是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绎和展示人间最壮丽的一幕。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高潮。
伊瓜苏,印第安语的意思即“大水”。大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密林深处的河流。(人民日报-10-14)
篇2:刘鄂简介
读刘鄂《绝唱》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数量如汗牛充栋,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也有20回几十万字,但为什么这一段《绝唱》偏偏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为什么人们要反复地品味、鉴赏、解读它?《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一路游历中的见闻和行动,展示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着重揭示了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的种种行为,突出揭露了所谓的“清官”的暴政,作者的立意在于“谴责”朝政。《绝唱》只是描写了一个民间伎人的高超演唱艺术,表面看来它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就《绝唱》的艺术表现来说,它结构单纯、语言质朴,也似乎看不出有多少“玄机”。这篇《绝唱》所以久传不衰、成为经典,我以为原因在于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艺术上的独创性。这是一篇真正的艺术精品,是那种融合各种文体和手法而又自成一体的艺术品,达到了不露痕迹、炉火纯青的境界。它的价值不在思想而在艺术。民间伎人白妞的演唱艺术,是“转益多师”成一家的“绝唱”,刘鹗对演唱艺术的表现是百川合一的“绝笔”。以“绝笔”写“绝唱”,朴素自然、柳暗花明,相映成趣、余味无穷。据史书记载,刘鹗出身官僚家庭,但并不热衷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他不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职业作家,但他广博的学识和宽阔的视野,使他能够吸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一种独创的小说文体。20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涌现出了许多旨在展示、揭露社会现象的游记小说,绝大多数在艺术上较为简陋,只是游记散文的连缀,而刘鹗的《老残游记》却脱颖而出,在艺术上达到很成熟的境界,与当时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并称为四大社会“谴责小说”。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刘鹗对一个个封建官吏嫉恶如仇,给予无情揭露;而对祖国的美丽山川、风景名胜“情有独钟”,特别是对百姓和民间艺人,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注。黑妞、白妞就是民间艺人的代表形象,他倾尽全力去塑造她们,表现了他的民间情怀。一个作家创作中的融合和独创,既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所谓融合,就是要把各种表现手法、各种文体特征大胆“拿来”,“据为己有”,博采众长,达到一种量的积累。所谓独创,就是在融合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有取有舍,然后熔铸成一种体现自己“个性”的文体和风格。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融合与独创,许多文学史家都有所论述。张炯等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中就这样说:“刘鹗的创造,是把游记体引进小说,小说中的许多片断,都可当作优秀的散文来读。……胡适评论这部小说时说:‘刘鹗先生是个很有文学天才的人’,并说他无论写人写景,‘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描写’。”(见该书第5卷515页,华艺出版社9月版)李修生等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中称:“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高超的描写艺术……我国白话小说的传统是重叙事,不重描写,因此《老残游记》的这一特色在小说史上是不多见的。”(见该书42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7月版)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论述道:“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还出现了长段的心理描写。这在我国已往的小说中是少有的。”(见该书第4卷36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版)你看,《老残游记》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它是游记类题材,用的却是小说文体,而其中的很多片断又分明是艺术散文的笔法。有些写人写景的地方,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语言又颇有新词韵味,还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作者融汇了多少表现手法呀!但你并不感到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杂乱无章,它显得流畅、明净、细腻,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小说。这在当时的小说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小说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即《绝唱》),更集中体现了刘鹗的这种艺术独创。这一回中的大明湖秋色、白妞说书几个片断,其手法的新颖和描写的细腻,常常为评论家们所称道。白妞是《绝唱》中精心塑造的主角形象。“年纪约十八九岁……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看来这是一个贫家女子,秀雅而不娇媚,朴素而不寒酸,楚楚动人,矜持腼腆。作者略带夸张地写了她的眼睛,如“秋水”、“寒星”、“宝珠”、“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使这个貌似平常的贫家女子一下子光彩熠熠,显示了她作为一个名倾一时的民间伎人的精神和风采。寥寥数语,就把白妞活脱脱刻画出来,也把作者的惊叹、赞美乃至喜欢之情传达出来。这是大明湖、千佛山以及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艺术精灵”。白妞不是世家出身,也没经过专门的艺术训练,那么她高超的梨花大鼓艺术从何而来呢?作者借高升客店的茶房作了详细回答:
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同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甚稀奇。自从王家出了这个白妞、黑妞姊妹两个,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他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甚么出奇,他就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听就会;甚么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人的调子,他一听也就会唱。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他又把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
这位“白妞迷”茶房的一番话,可惜在语文课本中被删掉了,它清楚不过地表明,白妞无人企及的演唱艺术是她融合百家之后的一种独创。她在山东乡下的土调——梨花大鼓的基础上,融合了本地戏曲、不同的戏剧流派还有南方的戏剧曲艺的多种曲调、演唱技巧、表演风格等等,又凭借她的天才歌喉,创造出一种深厚、丰富、雅俗共赏的新“梨花大鼓”,征服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无数听众。这是茶房对白妞演唱的理解,也是刘鹗对白妞艺术的认识。可以说,白妞的艺术独创,与刘鹗的艺术追求是息息相通的。《绝唱》为什么能把白妞的演唱表现得那样出神入化?正是刘鹗真正听懂了白妞的演唱。
要懂得音乐,就要有一双能够辨别音乐的耳朵,这就叫音乐鉴赏力。史书上没有记载刘鹗究竟懂不懂音乐,但按我的推测,以他的博学多才和兴趣之广,他应该懂一点音乐,至少对音乐是喜欢的、敏感的。这在《绝唱》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核心部分是表现白妞的演唱技艺的,在逼真摹拟演唱声音的基础上,作者充分发挥他的通感联觉,展开一系列奇丽无比的心理活动,把最难描写的演唱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不懂音乐的人是很难写到这个境界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一开始描写白妞起唱时给人的感觉:“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妙在什么地方呢?就像“五脏六腑”用“熨斗熨过”,就像“吃了人参果”那样“畅快”。这都是一种心理感受、内心想像。在描述白妞高音区的演唱时,作者用攀登泰山来比喻,“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作者一定登过泰山,把对音乐的感受转换成了视觉形象。白妞的演唱由高音区跌落下来,作者又用飞蛇在黄山群峰中盘旋穿插来形容,这又是一种幻觉形象了。最后低音回环、渐渐消逝,又突然喷涌而起,作者用燃放东洋烟火来作比,在作者的心理世界中,音乐此时不仅有形,且有色,甚至可以嗅到火药味,变成了可看可感的东西。从舒缓优美,到高亢激越,到回环曲折,到磅礴而起,到戛然中止,把白妞的“梨花大鼓”艺术真是写绝了,谁能不“神魂颠倒”呢?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当代的歌唱家彭丽媛,她也出生在山东,她的演唱不也给人同样的艺术震撼吗?
篇3:刘永福简介
《西域图志》
清代官修地方志之一。全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平定准噶尔,天山南北尽入版图。次年二月,清高宗弘历下令编纂《西域图志》,以大学士刘统勋主办其事,派都御史何国宗等率西洋人分别由西、北两路深入吐鲁番、焉耆、开都河等地及天山以北进行测绘。资料工作在二十六年结束后,令交军机处方略馆进行编纂,于二十七年十一月完稿。四十二年,高宗下令增纂《西域图志》,历时四年,于四十七年五月告成。高宗亲自审定,即今本《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首四卷为天章,汇录有关论述西域全局的御制诗文;自此以下四十八卷,分为图考、列表、晷度、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政、贡赋、钱法、学校、封爵、风俗、音乐、服物、土产、藩属、杂录十九门。自疆域、山、水至藩属,计有总图、分图二十一幅,历代西域图十二幅。由于收集了所有正史、有关书籍和清代西域军营奏章、地方大吏的文告等资料,并且进行了实地测量和调查,故《西域图志》内容周详,文章质实,是研究中国汉代至清代前期新疆地区的一部很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篇4:刘豫简介
刘豫
(1073~1143/1146) 南宋初伪齐皇帝。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属河北)人。元符时进士及第。北宋末任河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兵南下即弃职逃走。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请改派江南一郡被执政拒绝。金兵围城,他杀勇将关胜而降。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先用金天会年号,不久,奉金朝的命令,改元阜昌。宋绍兴二年(1132年,金天会十年),刘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屡次派子刘麟、侄刘猊及宋叛将李成、孔彦舟等,配合金军侵宋。伪齐军曾攻占襄阳等地。绍兴四年,岳飞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同年,刘豫遣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遭到失败。刘豫屡败,金廷对他日益不满。绍兴六年,刘麟等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侵宋,金按兵不动,不肯协助。伪齐军大败溃退,伤亡极重,民怨沸腾。次年,金废刘豫为蜀王,取消伪齐政权。后又迫令迁居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改封曹王。刘豫被废时年六十五岁;卒年,宋、金二史本传都说在公元1143年(宋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但《金史·熙宗本纪》说在皇统六年,似以本纪为可靠。
篇5:刘锜简介
刘锜
刘锜(10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
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0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05),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大观二年(1108),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宣和二年(1120)死于熙州知州任上。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
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当为出生地。大观年间入官。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建炎三年(1129),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抗击金兵,激战半日,胜负未分。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完颜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赵哲以此被斩首,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八月,宋高宗得知刘锜战绩,诏令到行在临安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锜“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诏将兵不须起发,令锜疾速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宰相张浚,想中途截留刘锜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到后被任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从此,刘锜离开西北而在东南战场上建功立业。
绍兴六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任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说明宋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宋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
绍兴七年正月,当宋高宗巡幸在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宰相张浚荐刘锜文武全才,被任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宋高宗的护卫军。二月,王彦罢兵权出任地方官,将王彦所部也隶属于刘锜。刘锜将侍卫马军司多人及王彦所部万人,淘汰老弱,整编为六军十二将,共6000人。十月,刘锜兼任庐州知州、淮西制置副使、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率部进驻庐州。绍兴八年六月,刘锜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锜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绍兴九年二月,刘锜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十年正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三月,刘锜率所部6000人和殿前司3000人以及诸军家属前往。同年五月,金破坏和议,当刘锜于五月中旬到达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时,东京留守孟庾已向南犯的金军主帅宗弼投降。刘锜与顺昌知府陈规立即部署防务,坚壁清野,拆除、烧毁城外民房,修缮城池,部将许青、贺辉、焦文通、钟彦、杜杞等分守四城门。五月末,金军开始围攻顺昌。六月初,围城中的刘锜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随后又接到“择利班师”的诏旨,刘锜认为大敌当前,不能轻易退兵,应继续坚守。由于刘锜屡败攻城金兵,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亲率主力由开封赶到顺昌,对金将说:“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来日(顺昌)府衙会食。”次日清晨,10万金军四面猛攻,宗弼率重铠亲兵“铁浮图”(铁塔兵)进攻东门,刘锜亲自率军出东门抗击,宋军将士以枪揭去金兵兜牟,以刀斧斫敌臂,甚至以手抓扯,恶战大半天,终于将金军打败。刘锜“遍诣诸营,抚劳官军及安慰中伤之人,盖家至户到,人人皆得其欢心”,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金军害怕刘锜派兵夜袭,加上大雨及颍河水涨,相持数日后,只得撤兵北归。顺昌之战阻遏了金军南侵的矛头,稳定了局势。当时“马军都虞候刘锜大败乌珠(宗弼)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刘锜以功建节,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顺昌知府、沿淮制置使。同年七月,刘锜任淮北宣抚判官,时岳飞北伐驻颍昌(今河南许昌),而张俊已自毫州退兵,岳飞已陷入于孤军作战地位,告急于刘锜,刘锜派部将雷仲出兵牵制,进抵太康(今属河南)。岳飞被迫奉诏南撤,岳飞部将赵秉渊尚坚守淮宁府(今淮阳),刘锜部将韩直协助赵秉渊击退进犯的金军。九月,在宋高宗、秦桧乞和政策下,诸大将都奉诏退兵,刘锜退驻太平州。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军攻占寿春府,刘锜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锜随即巡视,因其城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二月,刘锜自东关出兵至柘皋,与10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金军大败,退向西北的紫金山。柘槔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金军战败后逐步北退,主帅张俊因争功而忌妒刘锜,命刘锜先回,自己想与杨沂中耀兵淮上以显声威,但当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时,又命刘锜率军北上抗金。由于轻敌,杨沂中、王德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杨沂中、王德等惊慌南逃渡江,只有刘“锜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驻军历阳(今和县),奏请准许后,才渡江回归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
同年四月,宋高宗、秦桧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刘锜因而自请退闲。七月,尽管枢密副使岳飞请求不要罢刘锜的兵权,但刘锜仍被罢军权,改任为荆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绍兴十七年,以宫观退闲,绍兴二十五年,重又起用为潭州知州。绍兴二十七年,加太尉,又任荆南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绍兴二十九年,面对金帝完颜亮准备南侵的形势,刘锜兼节制荆南府屯驻御前军马,重掌兵权。绍兴三十年五月,设荆南府御前诸军都统司,刘锜兼任都统制。十月,刘锜调任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随即拣退病马,训兵练卒。
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刘锜移骑军渡江屯驻扬州。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形势,宋高宗想借助刘锜顺昌之战建功的威名,任命刘锜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以建康府都统制王权为副使。八月,刘锜扶病出镇扬州,并派部将王刚屯守宝应(今属江苏),又派部将吴超进驻淮河南岸的盱眙军(今盱眙县)。
十月,刘锜又兼京东、河北东路招讨使。随后扶病前驻盱眙军部署防务,又沿淮河进至淮阴,正当刘锜在淮东抗击金兵,主管淮西防务的王权及其部属,当金军渡淮南下,便即不战而逃。面对金军临江的形势,宋高宗以金字牌召刘锜退兵守江。刘锜自淮阴退到扬州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仪征)。刘锜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无日不战,为稳定人心,又将妻、子从镇江渡江迁来瓜洲。金军占领扬州后,以重兵南下争夺瓜洲渡,与刘锜部将左军统领员琦相遇于皂角林,员“琦陷重围,下马死战数十合,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有四人往林中设伏”,杀败金兵,金又派大量生力军前来,刘锜也派两军支援员琦,双方恶战大半天,金军死伤三千余人,战败退兵。皂角林之战是此次金军南犯以来首次失利的恶战,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但淮西主将王权已逃回江南,宋高宗诏令刘锜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遂留其侄中军统制刘汜率部属1500人坚守瓜洲渡口,已病重的刘锜乘肩舆渡江到镇江,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叶义问即以李横代刘锜指挥作战。十一月,金军再次大举进攻瓜洲渡,李横、刘汜战败,金军占领瓜洲渡口。数日后,“采石之战”,虞允文组织军民,打败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帝完颜亮,完颜亮东走扬州,不久为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刘锜病死于临安,后谥武穆。《宋史》称:“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又称:“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然锜卒以病不能成功。”评论虽不无夸张,但刘锜抗金,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锜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
篇6:刘方简介
刘方
刘方(?—6),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
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对此不满,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刘方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因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刘方进爵为公。
隋开皇三年(583年),刘方随卫王杨爽出征突厥,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破沙钵略可汗军,进位大将军。此后历任甘、瓜二州刺史,尚未出名。
仁寿二年(6),交趾(郡治宋平,今越南河内)俚人(古族名,主要分布在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首领李佛子叛乱。占据越王故城,并派其侄子李大权据龙编城(今越南北宁仙游东),别帅李普鼎据乌延城。左仆射杨素刘方有将帅之才,在杨素的推荐下,隋文帝诏命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率27营隋军前去平叛。刘方军令严明整肃,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病他亲自抚慰关照,士兵皆愿为之效命。时长史敬德亮随军行至尹州,病重不前行,留在州馆。分别之际,刘方见其病危,难以痊愈,一时流泪不已,被人称为良将。隋军进至都隆岭,遇俚人2000据险抵抗,刘方派营主宋纂、何光、严愿等击破之。隋军继续前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刘方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李佛子恐惧,被迫投降,被执送长安。一些桀黠之徒,刘方恐将来反乱,皆斩之。此役,刘方恩威并施,使士卒在人地生疏的恶劣环境下,纪律严明,团结致胜。
隋文帝晚年,群臣说林邑(即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多奇宝。时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趾,于是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正月,刘方派钦州刺史宁长真等率步、骑兵万余出越棠(今越南宜春至海万霎间),自率主力以舟师出比景(今越南南部)。当月,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刘方军击退。三月,刘方军至阇黎江,林邑军据南岸立栅,刘方盛陈旗帜,击鼓而进,林邑军惧而溃逃。刘方随即 指挥部队南渡阇黎江,行三十里,林邑军乘巨象由四面合围。刘方出战不利,便挖掘了许多小坑,坑上用草皮伪装,然后派兵挑战。林邑军不知是计,见刘方军败退,便穷追不舍,象多跌入陷坑,部队阵脚大乱。刘方派兵用弩射大象,象返走逃窜,林邑军溃乱不可收拾,被俘万人。于是刘方率军反击,济区粟,度六里,战斗多次,全取得胜利。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军据险为栅,又被刘方击破。刘方一直追到马援铜柱南,攻占林邑国都。四月,林邑王梵志放弃国都逃入海岛。刘方进入国都,俘获其庙主18人,全都为该庙整修了神像,刻石纪功然后班师还朝。
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肿足,死十之四五,刘方也染疾,在途中病逝。隋军撤后林邑王又重占国土。隋炀帝闻讯后非常悲伤,下诏书说:“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隋书·刘方列传》)。子刘通仁嗣。
篇7:刘毅简介
刘毅
(?~412) 东晋北府兵将领。字希乐,小字盘龙。彭城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曾为桓弘中兵参军。元兴二年(403)桓玄代晋建楚国,刘毅与孟昶、刘道规等在广陵起兵,斩青州刺史桓弘,与刘裕(见宋武帝刘裕)会师京口,攻入建康,为冠军将军。义熙六年(410),与农民起义军首领卢循战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长江中),大败,降为后将军。旋又为荆州刺史,据长江中游。他与刘裕协同过平桓玄,而功居其次,意常怏怏,求与裕抗衡。义熙八年刘裕受诏率众讨伐,刘毅兵败,自缢于江陵。
篇8:刘伶简介
刘伶简介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长 春 简 介长春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长春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东......
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
长春石化集团简介长春集团于1949年在台湾创立,是台湾第二大石油化工企业,产品行销世界五十余国,是台湾名列前茅的大型综合塑料、电子和精细化工集团,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在......
刘彻简介((精选9篇))由网友“风在六月扬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刘彻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刘彻简介 刘彻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史称汉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刘伶简介((整理11篇))由网友“nnspac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刘伶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1:刘伶简介 刘伶简介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