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_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课程:民族风情旅游

作业题: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学 生:*** 学 号:20110109109 班 级:11机械设计与制造3班 课程老师:***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何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乡村旅游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随着近年来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已进入大力发展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传统模式在寻发展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懒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也要以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乡村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符合中央和省、市政府的精神,也顺应当前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乡村地域广阔,市区人口较多。广阔的乡村天地和众多的市区居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在消费市场。

2、旅游资源丰富,特色较为明显。为广大市民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农村文化等乡村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3、多种方式开发,知名品牌较多。具体乡村旅游景区(点)对规划重视不够,缺乏景区(点)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多数以投资业主个人主观意见为决策,导致景区(点)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主题不够突出、配套功能不全、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4、重“产品”轻“精品”。由于缺乏科学的景区开发详细规划,加上部分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从事乡村旅游的经验不足,经济实力不强,文化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打造的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品味一般,缺乏档次,存在“有产品缺精品”现象,很难吸引异地游客二次消费和重复消费,影响综合效益的提高。

5、重“开发”轻“营销”。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只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在旅游产品形成向社会公开经营前后,忽视产品的宣传营销,既没有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也没有在市区或主要交通道路设置醒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市、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意识或区域旅游企业宣传互助活动,产品营销意识淡薄,“守株待兔”有余,主动出击不足。

6、重“景观”轻“文化”。部分乡村旅游开发业主只注重景区内相关景点和游览项目建设,仅满足游客“视觉”需求,但对该景区(包括景区内重点景点、设置项目等)的文化内涵轻于挖掘,满足不了游客希望通过游览了解相关知识的“听觉”文化需要。

7、重“游览”轻“体验”。多数乡村旅游景区(点)只重视景区内相关游览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但在游览项目的设计和布局上,缺乏对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项目的设置和建设,游览的“兴奋点”不足、“刺激性”不高,造成游客容易产生“旅游疲劳”现象,也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积极性。

二、现在以柳州市三江县三江侗乡乡村旅游为例

乡村旅游是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是以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柳州是广西民族风情最丰富、最集中、最原始、最浓郁的地区。壮族的山歌,瑶族的舞蹈,苗族的节庆和侗族的建筑并称为柳州风情“四绝”,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看点,发展好乡村旅游业有助于推动柳州打造好旅游名城。然而搞乡村旅游开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真实、原始、完整的乡村风貌逐渐缩小变少,存在文化保护难度加大,旅游产业价值链较低等问题。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县,西接贵州从江县,北靠湖南通道县、贵州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三江侗、苗、瑶、壮与汉族之间团结融洽,结成了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民族关系,多次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的称号。三江的侗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是柳州和广西重要的旅游县。自2003年以来,在每年的10月黄金周,三江县已成功举办五届“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标志着侗乡旅游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和国家4A级景区称号。现在正努力打造成为湘、黔、桂三省区旅游胜目的地和全国旅游强县。人们说:中外游客何处去?风情三江等您来!是柳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受外来文化影响,乡村旅游基础减弱。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深厚的历史底蕴,珍贵的传统文化和生态农业园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和城市相比属于“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随着开发旅游,外来文化对农村形成了较大冲击,使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流行歌曲的播放代替了淳朴的山歌,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还有大部少数民族年轻人不再安于现状,外出打工,剩下的是老弱妇孺,长此下去,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丧失了,乡村旅游必定会走向衰退。

2、古村落实行大改进,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特色。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居住地区大多沿河溪两岸,风雨桥几乎每寨都有,有的并不只一座,是入寨必经之路。风雨桥可供行人遮风避雨,又兼作寨门、村民休憩聚谈之所,更重要的是有风水之说,当有溪河穿越寨子的时候,在寨头或寨尾建一座风雨桥,能够拦风水,使风水不外流。每逢盛节,外寨亲友来会,全寨人齐集桥头,盛装迎接,唱拦路歌,用竹筒杯敬客人酒,吹芦笙迎接,显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风雨桥的选址十分注意地点,建桥地址必是风水宝地无疑,使之既能起风水作用,又能在桥内观赏到周围的美好景色。来到这里的旅游者主要是想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由于农家旅游经营者缺乏对游客需求与旅游服务的了解,将乡村游简单化为以农家菜为招牌提供餐饮服务,以农家院提供娱乐和住宿,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同质化。随着近年旅游人数的增多,为了方便游客住宿,村民们缺乏村落整体保护意识,建起了一座座新楼房,严重改变了古村落的自然风貌,特别是对古民居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工程,建起整齐划一的廊檐,家家户户挂上统一的红灯笼,在古城墙、古城门等古建筑旁设立花岗岩石碑等,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丧失了原有的古韵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特色。

3、组织和管理模式欠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留守老人居多,与外旅游者语言沟通有缺陷,服务质量不高。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村寨村民自主开发旅游的意识有了提高,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虽然已成立了旅游开发的专门机构,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没有标准,消费价格没有标准。农家旅游经营业主的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为本地农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导致知识结构,服务意识和技能均达不到要求,影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过于依赖自然环境和历史底蕴吸引游客。旅游管理机构缺乏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还仅仅停留在景点门票收入上,加上对非本土特产的推销性买卖,缺少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和讲解,以游客自行游览为主,由于小岛面积较小,游览的项目不多,活动的范围不广,缺乏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留宿、参与和体验活动,致使游客逗留的时间不长,周边产业得不到有效带动。

三、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文化的保护与挖掘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乡村旅游一旦展开,以农村的风土人情为载体,乡村的独特文化遗产一般来说不仅不会受到破坏,反而会得到恢复和保护,这对发掘乡村文化无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不重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而是热衷于引进外来文化、城市文化,其结果是随着游客的增多,非乡村文化逐渐渗透,乡村文化优势被异化、消弱,从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当地村民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游客,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文化的保护,促进他们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二)注重保持本色,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东施效颦,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和深度挖掘,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等方面做足文章,不断深化乡村旅游的内涵,开发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的旅游产品。要鼓励和引导经营户根据导向和消费需求,依托产业特色、生态优势打造品牌景点;依托文化底蕴、特色民俗风情打造品牌活动;依托集观光导游员、民俗风情讲解员、特色活动指导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于一身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队伍打造品牌服务。营造品牌促提高,经营品牌促发展,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防止出现“千村一面”,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特色与魅力,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农家旅游经营者的专业培训和资金援助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乡村旅游主要服务城市居民,对从业者的要求远高于传统农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将促进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因此,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适时地开展对农家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四)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实现有序发展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和依据,也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按照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具体规划,使整个旅游点在建筑风格、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突出自身特色。二是要在旅游资源评价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旅游景区主题形象定位,制定旅游发展的计划和目标,积极开发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旅游项目,使游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三是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如何开发乡村旅游》,主编

陆素洁

《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主编

何丽芳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文 作者 饶悌亮

来源 http://www.daodoc.com/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

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的思考

一条好路子-----对白银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

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对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美丽乡村要求达到“四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

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让各......

乡村旅游发展

月25日上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省纪委副书记赵廷运带领省政协调研组一行深入我区莲花湖、王家山等地调研乡村旅游工作。市政协主席康廉英、副市杨健、市政协......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旅游 乡村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旅游 乡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