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研究_低碳经济研究
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低碳经济研究”。
山东省低碳经济的研究
宋佳芳 经济1102 2011090173
摘要:近年来,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能源、产业结构、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展低碳产业、研究低碳技术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等四方面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政策;产业结构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性
(一)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新型能源
山东省是资源大省,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原油等传统资源,同时拥有利用价值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型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山东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作
为太阳能产业大省,近几年来山东省一直领跑国内太阳能产业,全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1500万平方米,每年利用太阳能热相当于节电108亿度,太阳能在全省城市普及率则达到20%。山东省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储量丰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1.71亿千瓦,风能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规划的第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5位,已经重点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地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在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山东省可利用生物质能资源量丰富,生物质能发电走在全国前列,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潜力巨大,位于鲁西南农业大县单县的国能生物质能发电厂,是我国第一座生物质能发电厂。
(二)山东省注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经济发展低碳化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强化重点企业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倡导绿色制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工业“粗、老、笨、重”形象不断弱化,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5.2%。通过落实节能评估、超能耗加价、差别电价、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全省关停小火电,淘汰落后产能,涉及水泥、平板玻璃、生铁、粗钢、铁合金、电解铝、焦炭、电石、造纸、酒精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单耗明显下降,能源产出效率大幅提高。“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累计节能2177.1万吨标准煤。不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节能降耗。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1∶54.3∶36.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降至0.41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6.3%,年均下降3.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第三产业单耗持续下降,有力促进了山东省万元GDP能耗的降低。
三、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低碳经济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摒弃碳高消耗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汇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年,低碳行业收入增长幅度达到75%,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航天业和国防业的收入总和,标志着低碳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二十一世
纪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二)能源供求压力大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山东省的交通、建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2009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34535.66万吨标准煤,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06647万吨标准煤的十分之一。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单一,主要为原煤和原油,其他一次能源很少。2009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原煤占到77.13%,原油为21.27%,电力为0.05%。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山东省的能源形势已经由充裕转为原煤总量不足、成品油外调量大以及“外电入鲁”保证电力供需平衡。
(三)产业结构粗放
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山东省的传统产业特别是高碳排放的重化工比重大,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山东省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较为缓慢,2009年轻工业生产总值仅占到重工业生产总值的51%。另外,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协调;加工工业能耗高、污染大,与基础工业发展不协调。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09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9.5�55.8�34.7。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既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也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山东省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四)环境污染严重
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山东环境污染严重。山东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污染。《2010年山东环境质量情况报告》显示山东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在省控河流检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的仅为34个,占32.7%,而低于Ⅴ类的有39个,达到37.9%。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海河以及小清河流域污染严重。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53.78万吨居全国首位,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40.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8.9万吨。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山东治理污染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
四、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行政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充分履行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节能减排负责制度,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政府各部门应健全并严格执行项目评价体系,加强新建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上马,把产业发展重点转移到现有支柱产业的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上,大力
推行清洁生产、深化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政府还应通过实行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经济政策,刺激企业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的创新。
(二)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山东省应该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资源消耗少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市场为导向的节能减排机制,如节能信息发布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制度、节能自愿协议等,以推进低碳经济市场化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的减排灵活机制。积极申报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加快研发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它不仅涉及电力、建筑、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部门,而且涉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众多新领域;既包括能源开发技术,又涵盖节能环保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要制定低碳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确阶段目标、重点支持政策,分步组织实施。要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低碳技术的科研开发,实施重大低碳技术示范工程,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快CO2捕获与埋存等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新技术的进程,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步伐,加强煤炭的洁净转化和利用,大力发展煤炭转化多联产和城市热电联供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为最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
(四)积极提倡低碳生活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公众都应承担起低碳时代的社会责任。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向公众进行节约资源能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宣传教育,进一步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减少浪费、合理消费的行动中来,使节俭文化和环保意识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积极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
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公民应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选择那些会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低碳生活方式。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鼓励建立低碳经济社区、循环经济社会、生态社区,建立低碳示范区和低碳示范城市,加快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山东省作为全国GDP收入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通过政府监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利用高科技现代化手段革新生产方式等一系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方法,在保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摸索出了一套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道路,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家诚.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低碳经济[J].当代石油石化,2010(3).[2]孟桐,孙微微.向低碳转型,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J].知识经济,2010(24).[3]秦艳红.循环经济战略下山东省能源消费现状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10(9).[4]朱峰.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人大工作,2010(8).[5]葛察忠,任雅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0(9).[6]蒋海勇.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6):56-59. [7]周清.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安排[J].税务研究,2011(5):25-29. [8]王顺敖.对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财税政策的思考[J].前沿,2010(16):67-70.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摘 要】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由于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所以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目前中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碳......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综述摘要: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也为各国经济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各国更是把低碳经济作为新......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
“低碳环保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减缓环境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初二二班宋凡概念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