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涛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_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谷涛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

谷涛

体育系03级3班学号031003015

指导教师熊扬名职称讲师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体育得到巨大的发展,但还是处在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状态。要促进其发展应使领导机关提高认识,建立全面基层组织,利用好农村学校,重视宣传,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新农村;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型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是国民主体,其健康状况决定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关乎国家发展。而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农村体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呼唤和孕育新的农村体育,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任务、注入新的活力。农村体育的发展必将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手段、提供新载体、贡献新支持。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体育建设必须有所作为。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全国农村体育及四川南端的11个贫困县。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法。

3分析与讨论

3.1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建国后的50—60年代初是我国农村体育第一次繁荣期,当时开展农村体育的基本思路是:“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00多万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约占当时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5%。我国农村体育的第二次繁荣期开始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农村体育更是取得了全面发展。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级的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占县总数的95%以上,许多乡镇也成立了领导或协调机构”(《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张发强,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1999年1月26日 北京);二是体育场地设施有所改善,“全民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特别是1990年2月开展的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进行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对于广大农村居民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道德品质,远离“黄、赌、毒”恶习,抑制“法轮功”侵蚀产生了良好作用,而每两年评比表彰一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使先进分布在全国广大农村,为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激励和推动作用。“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减少了疾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体育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四是体育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组织网络正在形成,“农村县城镇体育指导站增幅显著,由1995年的10292个增至99531个,增加了8.7倍”(《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张发强);五是农村体育竞争和激励机制更趋完善,为表彰和鼓励农村基层开展群体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从中

央到基层运用竞争激励机制并逐步成为制度,形成一套表彰体系。体育事业的持

续发展,为20世纪末农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所谓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

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

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

这种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

特征之一,也为建设小康体育增加了难度。

3.2 四川南端的11个贫困县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就行政区而论,包括宜宾市的宜宾、高县、屏山、珙县、长宁、筠连、兴文

七县,乐山市的沐川、马边两县,泸州市的叙永和古蔺两县。其中叙永、古蔺、兴文为国贫县,其它为省贫县。我们对分布在川南11个贫困县县级领导、科局

级干部、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学校师生五种社会群体,共3106人进

行了调查。

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不够,51.8%的人回答“不了解”,28.9%的回答“听说过”。究其原因,一是贫困地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当地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关注不够。80%以上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单位每年

都要组织1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

叙永、马边等四县均开展了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以传统项目

为主,如兴文苗族的踩山节和挤芦笙活动,马边县彝族的锅庄舞活动。80%的调

查对象能够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健身活动,近一半的家庭每季度有一次户外活

动。从范围上看,参与面较广。但从参与健身活动的频率上看,大部分人未能达

到健身锻炼经常化。

对用于健身活动的经费支出,家庭拥有的健身器材、报刊图书三个问题的调

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健身方面都有所投入,但投入的平均水平普遍较

低。支出水平在1%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63.2%。这与个人经济收入偏低,消

费观念的陈旧,相关书刊和健身器材的价格、质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学校体育现存问题中,最需迫切解决的是经费投入。调研中许多有识之士谈

到,贫困县的学校体育虽然有传统项目的优异成绩,达标率在上升,但总体上处

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的压力,经费的短缺,场地器材的困难,师资的缺乏。

3.3领导机关提高认识

3.3.1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多无化体育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制定城乡统筹

兼顾体育发展政策和规划。

3.3.2 认清农村体育重点是乡镇,抓住县城,中心镇实现农村体育突破,党的十

六大部署“全面分设小康社会新农村”战略后的20年里,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

性发展,乡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镇约2170个,2001年增至20364个,目前乡镇社区构成农村社会基础,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创造了大约1/4的国民生产

总值,因此,认清乡镇为重点,将对农村体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3.3 理清县、乡二级事权,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要求乡镇政府,应承担起地方体育事业建设,与现行法规相抵触,应清

理关系以免执行中造成混乱。

3.4建立健全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制订适应农村现实的措施,如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

委会是直接领导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又掌管本村经济事务,因此,建立健全村

委会,发挥其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并明确职能,责任、意义重大,引导扶持农村基层文体专业户。农村基层文体专业户是新兴的农村自发组织,由个人出资,满足农民文化体育要求,解决政府相关供给不足的一种全新服务形式,可以是村里提供场所,专业户提供资金的联合形式,或专业户自己投资场场,器材的自办形式,事实证明起到了普遍的作用。

3.5解决场地师资

利用农村学校最大限度地解决场地师资问题(1)利用场地:目前全国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小学3.8个,中学1.3个,“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在贫困地区投资助建设,希望小学,11000余所,这将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最稳定的场地来源。(2)利用体育师资,“九五”以来,有数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重新上岗,农村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是解决农村体育发展最现实的师资来源。

3.6重视宣传

重视宣传,提高农村人口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认识,从根本上激发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才有为农村体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7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政府各职权部门要鼓励农村体育向纵深发展,解决设施问题,提供健身服务指导,大大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将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提出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主题口号,并确定了以“体育三下乡”为主题活动。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基于这些认识,从农村体育发展状况、机遇挑战、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经济滞后,经费短缺,是导致农村体育设施匾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生活。

4.1.3 农村群众体育工作落后,农民对体育的错误认识是影响农村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1.4体育设施的匾乏,体育师资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受制约,势必影响国家整体农村体育的发展。

4.1.5创造条件,保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现代农民已经认识到体力运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他们渴望,到场馆中健身,渴望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体育在农村中充满生机,只要保持蓬勃的发展趋势,我国民国体质水平会有一个巨大飞跃,这将为我国经济更快速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4.2 建议

4.2.1体育建设是和谐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体育可以增强广大农民的体质,提高生产力,服务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和谐的村民关系,增强基层凝聚力,服务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培育先进的思想观念,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服务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新农村体育不仅本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而

且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发展农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2.2新农村体育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体育健身项目单一且,特色性、普及性缺乏,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时冷时热、时有时无,体育健身指导远远不够,农民体质状况堪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体育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农村体育工作任重道远。如果体育建设这颗“螺丝钉”没拧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进度,缺少体育这一环节的完美,就缺乏新农村建设的和谐。

4.2.3新农村体育建设形式要多元

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特色可以出优势,出效率,唯有特色之树常青。新农村体育建设走特色促普及、特色促发展之路。植根乡情,培育农村体育新特色。

我省农村的类型颇多,有平原型、丘陵型、水乡型、少数民族型和城郊结合型等等。2003年和2005年,省体育局组织开展了两次体育特色乡镇的评选活动,培育并涌现出了一批体育特色乡镇,像荆州龙舟之乡、咸宁象棋之乡、襄樊自行车运动之乡、宜昌巴山舞之乡、十堰登山运动之乡等,发挥出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2.4新农村体育建设要注重整合当前,纵横联合、部门联合、行业联合已成为整合资源、拓展新领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和重要举措。发展农村体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突破地区封锁、行业界限和部门垄断,找准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体育与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的结合,把农村体育的场地、组织、活动、指导、科普、培训部分嫁接到农村科教文卫旅。

可以考虑将农村健身科普与农技科普结合起来;将农民健身技能培训与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进城培训结合起来;将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环境的优化以及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和对游客的吸引力结合起来搞好新农村体育建设是一篇大而重要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研究,着手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发强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少量,全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1-1.26

(2)陈立 树立科学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2004—2.27.(3)裴立新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问题思考,中国体育报2004.6.24。

(4)马艺华体育在农村充满生机,中国体育报2004-5-13。

(5)曹或西部农民渴求“体育开发”中国体育报2005-8-1

(6)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全国体育发展论文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大思路〉1998

(8)邵华,顾美容,张燕,“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及发展”1996

(9)康辉兵“南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分析”1998

(10)杨占明 李润梅 “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1999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Jack作品以赣州宁都县为例摘要:目前国内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研究方向多有不同,其中不乏生态环保方面的调研。但这些......

我国体育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体育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以361度品牌与美国耐克品牌作对比公共管理学院09行政管理4班梁高晖200930830416摘要:近年来,随着奥运会和亚运会相继落户中国内地,国产体育品牌......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系别:工程管理专业:经济信息管理姓名:杨焕龙学号:班级:Z09085918 Z090858【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

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假期社会实践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洛阳理工学院B08040528 李翼航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

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设立网站或开......

《谷涛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谷涛 我国新农村体育发展状况调研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 体育 发展状况 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 体育 发展状况 新农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