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诗_赠别的诗
赠别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赠别的诗”。
诗歌鉴赏四:赠别诗
一、知识归纳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常见意象:驿站、津渡、杨柳、长亭、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酒、客栈、候馆、旅社 舟船 砧声 古道 阳关 胡笳、劳歌等
3.感情基调: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4.题材情感主旨:
①依依不舍的离愁、留念: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白居易)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 杜牧)(运用拟人修辞,借蜡烛写别情)
②借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③真诚友谊的歌颂: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赠汪伦 李白)
④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前两句哀景衬壮情;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勉励、安慰,体现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的情谊。格调高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⑤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冰心、玉壶代指诗人高洁之志
二、方法点拨
1、从关键词(情感词)入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味情感。
①送别诗往往借助特有的物象表达情感,如酒等,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主人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②送别诗中的景往往因不舍与离愁而带着感伤的意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寒”字在诗中就不仅仅是通常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
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送别时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4、抓细节描写。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一个小小的行为动作,却最耐人寻味。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还有,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词人以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
5、谐音修辞。
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等,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扬子江头杨柳春”,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几重”,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秋尽江南草木凋”等等。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题目:诗中‘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答案: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实乃“留”,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6、常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对别后情境的想象,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借用想象,表现两人相见日期之遥远。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二)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结合诗句谈谈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⑵你所熟知的哪首抒写别离的诗或词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写明作者及作品名称,并写下其
中最能体现这种写法的句子。
(三)《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四)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五)蝶恋花记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①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1)赏析“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两句的表达特色?(4分)
(2)本词最后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红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六)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 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七)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八)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九)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有何妙处?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十)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参考答案:
(一)(1)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②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③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④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分析略)
(2)①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②人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二)基本情感是离愁。①“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心”“秋”二字合成一个“愁”字。②借景抒情。后两句的“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 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作者的浓浓离愁和悠悠情思。③“望”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达出离别的不舍与牵挂。
(三)(1)首二句,先写眼前饯别场面之温馨,然后写离别之景,是为实写;末二句虚构了一个境界:想像别后友人夜泊潇湘,难以成眠之情景,是为虚写。由眼前写到将来,虚实结合,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更能体现出离别之苦以及对朋友的担心与思念。
(2)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①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猿啼”“客散”“暮江”“孤舟” 等特有意象,营造凄婉、萧瑟的氛围,表达哀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伤心” 一词直抒胸臆。
③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之单,突出诗人的哀伤。
④对比。把自己与朋友的遭遇进行对比,突出对朋友境况的担忧。
(五)(1)①选景典型。撷取斜月等自然景象和半窗、画屏等室内的景象,由屋外到屋内,层次清晰;②运用细节描写。“半窗”和“闲展”的细节表明夜深难以入睡,体现了主人公的郁闷伤感。
(2)①红烛没有办法留人、只能为惜别而流泪;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十分形象;③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借红烛间接表达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含蓄委婉,真切动人。
(六)①用“千”字好。“千里”虚指,体现出阴云范围之广,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与后句诗中“雪纷纷”照应。“十里”实指,没有这样的表现力。
②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是壮伟之音;王维之诗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担忧,体现的是缠绵忧怨之情。
(七)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答:①第三句采用设问句式,前句问,造成转折之势,为后句抒情作准备;
②运用夸张手法,仅仅望一下就肝肠寸断,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与极度感伤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含蓄细腻,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八)(1)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九)(1)答:①“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②“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秀丽的图景,但又暗含了送别之意。③“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2)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朋友间留恋而难舍难分的情感。
(十)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衔接作用,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王昌龄赠别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王昌龄赠别诗诗人王昌龄所创作的诗篇非常的多,有边塞诗作,也有赠别诗作,而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赠别诗就占了50来首.可见比重是比较大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
杜甫的赠别诗杜甫的赠别诗1《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
赠别诗有哪些导语:请你别忘记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别忘记那校园中每一个角落,偶尔回忆起那个时光,眼泪随着脑海里的剧情所流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赠别诗有哪些,欢迎借鉴!1、......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唐代杜牧赠别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