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_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报告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报告”。

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三篇

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三篇

(篇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为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在革命传统教育和现代社会实践中不断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提升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情操。第4期省级机关处级干部班全体学员*年3月28-31日在班主任朱中山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时间短、行程紧而收获多的红色之旅。我们在广安瞻仰了邓小平故居,了解一代伟人走出家乡为党为国奋斗的一生;在遵义会议会址回顾了我党历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瞬间;在息烽集中营缅怀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黔东南地区体验苗族山区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考察之中,全体学员的思想和灵魂受到一次次洗礼和震撼,更加理解十八大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头、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的丰富内涵,深深认识到90多年来,无论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领导核心,还是每一位党员,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信仰的力量进行着不懈探索。

遵义会议:我党在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走进清山环抱的遵义城,整洁安静的街道、朴实忙碌的居民、纯真快乐的学生构成一幅祥和的城市画面,令人难以想象,就在78年前,这里曾召开过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在那些日子里,中央政治局在军事上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遵义会议史料馆真实地记录了当年会议的激烈争论,反映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和魄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军政治部旧址、(博古)李德住地旧址„„,遵义城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当年那历史性的转折。

今天,当我们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回顾那炮火硝烟的年代、党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批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历史瞬间时,我们由衷地钦佩党的英明选择,由衷地钦佩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敢于向教条主义、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深刻理解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证明我们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遵义会议表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是采取非科学的、窒息创造活力的'本本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遵义会议后,我们党之所以充满活力,就是因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我们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提供了新的观点,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党中央集体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斗争的结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巨大威力。正是这个意义上,遵义会议使我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党已经发展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川广安:走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代伟人

位于广安市区北郊的邓小平故居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是一座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纪念馆的设计体现了邓小平“三起三落”而依然高扬的政治家气魄。站在邓家老院子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荷叶春意盎然,令人心中油然而生浓浓的乡情,耳畔不禁想起邓小平同志那句带着川味的深情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虽然自15岁走出广安后,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但从这震撼人心的话语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这位老人那份难以忘怀的乡情,更感受到了那份由此而升华了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邓小平故居图片陈列馆从“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小平您好”六个单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走出广安那年,邓小平刚刚成长为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张赴法留学的照片,年轻的他,带着鸭舌帽平静地凝望远方,脱却了稚气,眼神冷峻成熟,充满着那段法兰西岁月给予他的、对世界革命的深刻认识。

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同志把他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战争年代,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设年代,他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总是关注最大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观察和思考一切问题、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站在邓小平的故居前再理解这段文字,更觉得凝重而伟大。

息烽集中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力量

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走进息烽集中营,那里的牢房、那里的枷锁、那里的囚笼和水牢,无一不在告诉人们:革命年代,就在这种随时面临死亡的环境中,我们的共产党员用信仰支撑党战胜了一切困难和险阻,迎来了民族解放的胜利。无论在多么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坚守信念、执着理想,永远是他们不悔的选择!张露萍、车耀先、杨虎城、罗世文„„,历史记下了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苟利国家生死以”,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如何能用青春、生命和信念,谱写如此壮美的热血之歌?即便在这白色恐怖中,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还建立了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制定适合于特殊环境里开展斗争的行动纲领,以“合法斗争”形式抵御和挫败集中营当局的“政治攻心”阴谋。重温先烈们的遗书和寄语,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他们的铁骨,真正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共产主义作为坚定的信仰,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过了60多年风雨历程。建设时期,信仰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引领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其实,不只在息烽集中营,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

面对当今世情、国情、民情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些共产党员迷失了信仰,变得随波逐流。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日趋严峻。这些人不再记得,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信仰,有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信仰需要在感知历史中形成自觉,今天,当我们站在息烽集中营追忆往昔、荡涤心灵,深刻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多一些“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的思考,多一些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追溯和探寻,多一些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助于拓展每个党员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宽度,也有助于每个党员在感知历史中坚定信仰。

坚定信念,承担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遵义会议会址、广安邓小平故居、息烽集中营„„沿着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我们的领导核心、我们的先烈们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轨迹一路走来,再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深受震撼: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普通党员,我们不仅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且从党的几代领导人坚持不懈领导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履中充分感受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还从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的背影中充分感受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更加理解十八大报告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含,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们会倍加珍惜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我们深深懂得,要在学习党的历史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把这份信念和使命转化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

(篇二)

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党性,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年12月15-19日第七期省管干部进修班的学员,在班主任朱中山老师带领下,考察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和邓小平故居。还考察了贵阳市南明区的棚户区改造与生态工程建设。通过这次考察,不仅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而且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实事求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

遵义会议:坚持实事求是,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进入遵义会议展览馆,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和讲解员的解说,使我们渐渐穿越70多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来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的成功,关键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尤其是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前后五次反“围剿”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反对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支持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思想。会议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国革命:坚持实事求是,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城市暴动,推翻了俄国沙皇的统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能否借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呢?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一是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二是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三是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了机遇。坚持这样一条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一次伟大胜利,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其贡献在于: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 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 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四川广安市是邓小平的故乡。在广安,我们瞻仰了邓小平故居,参观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列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全方位再现了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三个青瓦坡形屋面,力图展示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历程。“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小平您好”六个单元的展出,使我们对于邓小平的生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以及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品格和精神,让我们敬佩不已。为了表达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无比崇敬的心情,全体学员一起向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

*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后,我们党面临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不尽快改变现状,就会出现亡党亡国的危险。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中国已经解决了13亿多人的温饱问题,现在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摸着石头过河”,也是特定条件下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80年代早期,在社会主义社会能不能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会出现什么问题?能不能允许非公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不能打破大锅饭,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边探索、边总结、边实践,就是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阐释。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是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与国外实际情况之后,所做出的科学论断,也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准确应用所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 精神。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也是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一项成功的实践。

实事求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

尽管这次考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收获是巨大的。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而且对于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遵义会议,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纠正了自己的错误;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实事求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实事求是,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种伟大精神,成为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

(篇三)

按照教学安排,*年12月15日至19日,第5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全体学员,赴贵州、重庆等地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全体学员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党性得到加强,度过了五天令人难忘的红色之旅。

一、考察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贵阳天龙屯堡、佛手山风景区,领略了了陡坡塘瀑布、黄果树瀑布和龙水峡地缝的壮观气势,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一代伟人邓小平四川广安故里,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和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同时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到由衷的自豪。

二、主要收获体会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百折不挠、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懈进取的力量源泉。在息烽集中营,看着一组组陌生的名单,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沉重阴森的刑具,革命志士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形象又一次浮现。在白色恐怖时期,在臭名昭著的息烽集中营,许多烈士不为敌人的酷刑折磨和引诱,英勇牺牲;脑海里浮现“小萝卜头”童稚却坚贞的脸庞,怎让人不为之落泪。面对生死善恶的选择,不为利禄所诱,不为酷刑所屈,他们在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表现出的革命气节、浩然正气和坚定信仰,永远令人崇敬。

在贵州省遵义市,我们参观了当年的遵义会址。遵义会议是在党和红军处于极端危难之际召开的,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为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党和红军而召开的。会议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重温这一段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正是党和红军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另一场伟大的革命--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然环境与革命战争年代不同了,但这同样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推进其发展的漫漫征程中也将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各种风险。但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困难、怎样的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应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对于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来说,要努力使自己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出自己的特色,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子,坚持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二是进一步坚定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四川广安。然而,自16岁“少小离家”直至1997年逝世,小平同志就再也没有踏上过这片土地。为什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邓小平故里,映入眼帘的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这也正是我们要找寻的答案。正是这样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深厚情感,才有了面对一次次重大挫折和打击面前,从不气馁消沉、畏缩退让,而是心怀坦荡、坚韧顽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几代共产党人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新时期,我们更要弘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绝不以权谋私,绝不脱离群众,绝不与民争利,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深扎根在思想中,全面落实在行动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服务。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全体学员十分珍惜这次难得机会,把这次考察活动作为坚定信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内容,作为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新的理念的一次机遇,作为重温党课与深化科学发展的一次有机结合。通过此次直观性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它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一段难忘的历程,为今后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最后引用我们学员中的老大哥--徐州铜山区汉王镇党委书记潘公志的一首诗,表达我们全体学员对此次参观学习的深刻体会:明日离宁赴贵阳,接受教育净思想。革命成功艰难日,数万烈士热血淌。吾辈今日享幸福,前人拼搏不能忘。全面改革路坎坷,披荆斩棘向前闯。今为人民当公仆,流血流汗又何妨。)

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走访红色路线——韶山毛主席故居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激励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藉此“七一”来临之际,广东环球制药党支......

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教育广播稿【男】各位老师 【女】各位同学【男】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女】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男】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

革命传统教育

第页感恩祖国主题教育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对国家的安危有深刻的认识,从小树......

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教育。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

革命传统教育

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教育。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

《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革命传统教育考察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报告 考察报告 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报告 考察报告 革命传统教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