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汝语文论文诗经中的爱情诗_诗经中爱情诗毕业论文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姜玉汝语文论文诗经中的爱情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中爱情诗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爱情诗

姜玉汝

【摘要】“问世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情作为人世间最真诚、最美好的情感,一直以来是人们的追求。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珍藏着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歌,自然健康、清新淳朴。《诗经》中的爱情诗可谓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恋歌。这些古老的恋歌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文坛上引发着永无休止的争论。后世许多优秀诗人对其推崇倍至,视为学习范本,而朱熹等理学家则将其斥为“淫声”“淫奔之诗”而大加讨伐。赞颂也好,贬斥也好,历史上的过眼烟云终不能掩饰住这些古老恋歌的熠熠光彩。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一同走进《诗经》,走进那为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情感的光辉画卷。

【关键字】诗经;爱情

《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简称“诗三百”,采集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诗经》原称《诗》,也就是配乐的歌辞。《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精练地概括了《诗经》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只是到了后来,一般认为是秦火之后,《诗经》的曲调部分逐渐亡佚,才成为纯粹的诗歌形式。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实际上也是音乐上的分类。宋代郑樵(1103-1162)说过:“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日‘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点序》)。明确地指出《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

《诗经》的爱情诗以其健康、率真的高尚格调、自主、坚贞的情感美质以及首创的情境相揉的比兴艺术手段,奠定了其在文学、音乐艺术史上独特地位,并对后世文学、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君子好逑”

《诗经》中表达男女求爱诗多不胜数,多表现了男女之间倾慕之情。他们的爱情细腻却又直爽。严酷的封建制尚未建立,离而今以金钱为爱情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的时代更遥远。社会在破旧与立新的交替中,出现了一段相对自由的空白。在空白中,男女之大防尚未建立,人际关系仍然比较开放。正是这段空白。成就了一方自由的土壤,滋润造就了《诗经》的爱情诗。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同样,当时的女子大胆豪爽,遇见心爱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咏出求爱的诗歌。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里《召南·摽有梅》就是一位妙龄女子急于出嫁的独白。红艳艳水灵灵的梅子的渐次凋落。令女子感到一份青春易逝的伤感与焦灼,她急切地呼唤心上人早日来迎娶她。这首诗里的大胆、直畅与率真,实令后世文学中那些羞答答的爱情汗颜。

二、“搔首踟蹰”

两人相爱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爱的两人不能时时相见,于是就产生了相思。诗经中有不少诗写的是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葛》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男子等待他所爱的女子,从而表现了男子期盼着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女子采摘去了,男子渴望与女子见面,一天没有见面就觉得好长时间没有见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可以看出那位男子是多么急着与他所爱女子相见。

又如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思念她的恋人,她珍贵地保存着男子送给她的信物,那信物就是男子原先随身佩带的配饰,她看到新这信物更加思念他了,她埋怨恋人怎么不主动约她,她想起来当时在城阙约会的情景,因为思念,渴望与恋人相见,于是产生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

《采葛》和《子衿》这两首诗把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淋漓尽致。因为爱得太

深了,爱得着迷了,所以一日不见就觉得隔了好久好久。

三、“人言可畏”

虽说当时社会青年男女们思想开放朴实,但每个社会仍有世俗礼仪的约束。是以,《诗经》中也有一部分诗歌来表达被礼制约束的爱情。爱情首先受到家庭的干扰。虽然当时的婚恋禁忌较少,但要确定婚姻关系还是有一定的礼教的限制。在当时要确定婚姻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如《齐风·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卫风·氓》中女主人公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如果父母反对子女的恋爱,就会给相恋的他们带来痛苦。如《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首诗中的女子已经有了心上人,她要求婚姻自主,但是却遭到家庭的反对,她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这使她感到痛心和无助。

又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篇诗歌表现了一个女子在家庭社会的压力下,一方面要恋爱,一方面又惧于被父母兄弟及邻里发现而受到指责的矛盾心理。她深深地爱着那个男子,但又迫于压力,不得不痛苦地压抑自己的爱情,反复劝阻她所爱的男子不要前来相会,从而反映出当时不合理的礼教风尚和恋爱自由的深刻矛盾。因为社会舆论,使得女子不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苦痛心情。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诗经中爱情诗

诗经中爱情诗对于诗经大家了解多少呢?知道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诗经中爱情诗,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周南·关雎【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诗经中的爱情诗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诗经中爱情诗__专业层次:级别:学号:姓名:分校(工作站):指导教师:年月日诗经中爱情诗赵××(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级***,......

《诗经》中的爱情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诗经》中的爱情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关于爱情方面的文化启蒙,是《诗经》的精髓所在,其中的爱情诗,纯真、热烈,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人......

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

《姜玉汝语文论文诗经中的爱情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姜玉汝语文论文诗经中的爱情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经中爱情诗毕业论文 诗经 语文论文 爱情诗 诗经中爱情诗毕业论文 诗经 语文论文 爱情诗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