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_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萍乡语文评课活动中的发言

按:3月6-8日,在萍乡实验学校进行了3天的语文交流活动。期间听课4节,上课2节,一场题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一场《把语文还给学生》的讲座。3天内感受友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收获。整理一下当时评课的发言要点,仅留痕迹。

尊敬的文校长、赵校长和庞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尊敬的放弃过节和周末来交流的各位女同仁,大家好。

结合我对语文的和对语文课的理解,对今天听到的4节语文课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有些益处。

首先,我觉得语文评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

这三个维度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它是体现学科特征和教育指向的重要的点。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失却了语文,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可能。第二个维度是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者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才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程式,是教学内容由此指向学生发展的。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目前很多语文研究者最关注的一个点,所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误区里折腾着。

现在我来谈谈,语文教学的内容确定。

都知道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我们怎么去界定是否语文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上课过程在文本里停留的时间。2.教学内容中有没有语文知识的落实。3.教学内容中没有对语文学科情感的提升。

如果一节语文课在文本中停留的时间过短,那是不正常的。例如今天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在文本中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40分钟的课堂,在文本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怎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涵咏出文字的美丽。甚至连文章写了什么都还没懂。几分钟都没有就过去,就开始了拓展延伸,就开始了课堂表演等花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课堂延伸都是有机的生成性东西,它不是强加的延伸。它是自然的生成性,这个生成是由课堂延伸出来的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的表演不是课堂应该设置的环节,它是课堂里需要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时候才可以出现的。需要是第一要素,而不是表演是第一要素。表演是服务理解的,而不是表演是体现课堂手段丰富的。第二个关注点就是语文知识的落实。语文老师经常犯的毛病是阐释性和概念化。例如总是在课堂上讲课文里讲了什么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任务结束了,就算是课堂结束了。一天一个小学的语文老师问我:“梅老师,你说我们小学生要不要背一些国学的东西?高中的很多老师都说,从小积累一些国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会有用的。”我反问他:“你和我小时候都背《咏鹅》和《春晓》之类的唐诗,您现在除了会背,您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吗?我们上学时就学习背诵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在实践中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了吗?”他回答我说没有。既然没有,你背与不背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你会不会背这个事实而已。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告诉了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不能从中真正培养到学生的话,你这篇课文教和不教有什么区别吗?没有!是的,何况课文讲了什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读懂的。

所谓概念化,就是即使也涉及一些所谓的语文知识,涉及一些写作艺术的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并不能从这节或者这节语文课的学习中落实下来,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概念而已。例如象征手法。学生学习完了只是记住了这个概念,具体它是个什么,不理解,更不要说如何去运用它了。

第三个点就是对语文学科感情的提升。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语文可以排到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中的前几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不能让学生因为自己的课而让学生爱上语文。一直有人提倡语文要承担这样那样的责任,什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啊,虚假的噱头一堆一堆的。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在课堂上灌输进来吗?生长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代人了,不也是出了不少社会败类吗?问题是价值观人生观之类的东西本来就是一种缓慢的更偏向于自我滋养的。丢失了让学生喜欢语文本体,而去承担太多虚无的东西,这就是语文的悲剧了。

所以,我一直这么认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最大的人文就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中国的文字。让孩子懂得文字的魅力,懂得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爱上语文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爱上了阅读,灵魂的滋养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那是自然的事情。至于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看孩子们读了什么书?或许是基于此吧,斯大林才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接下来,我想谈谈学生发展这个维度。所谓的学生发展,就是要关注以下三个点:

1.学生从你的课堂上掌握了多少语文的基础知识; 2.学生增强了多少语文的审美能力; 3.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升。

针对阐释性的语文课堂(大多数的课堂),语文的基础知识之类的东西往往都是忽视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只会死抓基础知识。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东西,忽视了它也就等于放弃了构建语文大厦的根基。诚然,这块可以放给学生自主去解决。第2点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核心部分,不是去理解文字写了什么而是着重于语文的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带来的表达效果,着重于文章的篇章逻辑组合成的建筑之美等等。所以,语文界一直有教课文和教方法的争论。我认为,这一篇课文学与不学,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影响,而这一种方法掌握和没有掌握对孩子的影响就是大了。遗憾的是,前者一直被坚持,而后者能坚持的少。或许是因为很多语文老师自身都无法发现语文美在何处吧。

第3点就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个问题一直被很多老师质疑,思维能力怎么能够得到提升呢?今天我以徐老师这节《日》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这是巴金先生写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一首散文诗。这么短的一篇文章,很多老师会如徐老师一样抓住读和象征手法讲课。如果这么做就要做足读法指导。我们从课堂上来看,徐艳玲老师其实是做足了的,她的读法指导非常丰富,为了让学生落实这个知识点徐老师对象征手法也采取了理解、实践等手段。但是我们能明显感觉到,40分钟的时间,还是有10几分钟时间用不完,所以就会出现后来课堂的旁逸斜出。如果我来设计这篇课文,我会这么设计:

请同学们将课文读成三个层次,并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按照记叙、议论、抒情三个角度来看文章的。第二个讨论话题我会设计成:请同学们把文章读成四个层次,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话题其实是按照文章的起承转合来理解的。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几个段落,你认为哪个段落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是承接第二个话题的,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结合有机严密。

三个话题连在一起,同学们就懂得了如何去写作一篇类似的文章。具体而言就是:

第一步:讲一个故事开启

第二步:再讲一个或几个类似主题的故事,由话题展开。第三步:解释几个故事的共性,发表议论,谈自己的中心观点。第四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样下来,一个文本的学习,既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写作的方法,也懂得了文本的美妙,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最后,我来谈谈第三个维度,也就是教学流程或者教学艺术的维度。这个维度是初级评课者往往关注的,因为他们不能从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本身和语文教学本身,只能在这里着手。当然,还有更弱智的评课者,抓住细枝末节不放。

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也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关注。1.活动的合宜性; 2.活动的整体性; 3.活动的逻辑性。

不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设置不同环节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不是合宜,却值得衡量。所谓合宜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放在这里是否适宜,二是活动本身是否有效。

从最简单的举例。让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例如我们学习的杜牧的《赤壁》。老师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介绍杜牧的作品,杜牧的时代,杜牧和李商隐等等相关知识。当然,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放在这个位置是不是合适却是值得商讨的。如果我们学习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就可以介绍他的相关资料了,因为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关节点。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活动是否有效。如果未来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或者仅仅是为了让课堂热闹,而不利于学习过程本身,那这种活动就是无效的。例如《木兰诗》这节课,老师让学生表演“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两个孩子表演也非常精彩,但是这种表演本身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理解文本或者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呢?或者说如果不表演会不会影响到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呢?这样一看,这样的表演是不需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效的。

我所说的活动的整体性是就细部活动而言的。如果一个课堂的活动太多,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不正常的。正常的语文课堂,它的活动是两到三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四个。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上课,一节课他可以提出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问题。你想想,这样的问题能够深入下去吗?能够拓展开来吗?一个接连一个赶马似的,哪里有什么休息消化的时间啊!

最后一点就是活动的逻辑性。这个很容易理解,活动如果没有逻辑衔接,自然就是散落的珠子。散落的,即使再美丽,也是散落的,它们成不了精美的项链。

具体的每个课堂每个细节每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我这里仅仅是呈现自己对语文课堂的一点看法,希望朋友们对照一下自己的课堂,看看能否对您有点启发。

如果有,是我的幸福,没有的话我来改正。

谢谢各位同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听我的唠叨!

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作者:窦桂梅 文章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06(6) 点击数:319 更新时间:2007-2-11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面对《游园不值》那寥寥的几句,怎能做到别......

语文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

教师三个维度

1.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一)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1、专业理念与师德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二)十三个领域:1、职业理解与认识2、对小学生的态......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老师必知的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中国教师杂志 2017-09-07 09:38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送上一份干货,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今天告......

一年级语文《三个小伙伴》评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一年级语文《三个小伙伴》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维度 评课 语文 从三个维度看评课 维度 评课 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