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_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温州市龙湾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32501
1程荣娟
[摘要]: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提倡的多元评价相对于传统评价静态的一次性的操作方式,更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课堂上通过多主体有效互动评价,根据学生及文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成长。实施多元评价,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更能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课堂 主体 评价
多元化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功能的单一性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多元化评价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性评价,并代表着课堂评价的发展方向。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那么,如何在课堂评价中落实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在多元评价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一个学生读完《鸟的天堂》中‚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这个片断后,我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觉速度慢了些,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鸟的天堂里热闹、欢乐的情景。‛‚有没有信心再试一次?‛‚谢谢老师,我尽我所能!‛这次,他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在教学《请求》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开展朗读竞赛,各组根据本段内容把握好语感自己进行练习,具体练习时,大组可以再分四人小组进行练习,或者同桌互练,其他同学充当指导师。试读完毕后进行大组朗读竞赛,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的同学汇报朗读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妈妈对我的爱很好地表现出来。‛有的同学说:‚开始那句‘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应该读出恳求的语气,还要表现妈妈对我的爱;而后半句‘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应该用坚决的语气表现出我要求自立的决心‛‚还有他们语速太快了,应该稍微慢点儿‛……各组互相评价完毕后,再让大家朗读,整体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除了组与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之外,学生个人之间开展评价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
一篇作文做好了请同学相互评一评,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审美等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
一天学校教研组组织公开课,一位老师执教《晏子使楚》。在练习朗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时,学生对晏子话语的朗读总不到位。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老师当晏子,你们都当楚王,看老师当得像不像,打算给老师打多少分?(师抑扬顿挫地示范读,还加上了动作)
生1:我给老师打95分,老师当得像极了。
师: 你觉得哪儿最像,把那个地方学一下好吗?
生1:像模像样地学习老师的朗读也加上了动作。
生2:我给老师打88分,我觉得老师也有不够好的地方。
师:(略感惊讶又充满了欣喜):老师谦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
生2:您朗读是为了表达晏子的自信与理直气壮。晏子反驳楚王的话,软中带硬,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来反驳楚王。但当您读到‚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一部分时,您的语气好像不够自信,我觉得不合适,应该读得既严肃又自豪,应该这么读:‚……‛(生语气自信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甘拜下风,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课堂展现异彩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实物评价,态势语评价(如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使课堂显得异彩纷呈。
1.机智多变的口语评价,让学生听而不倦
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这样口头禅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久而久之,学生反应冷淡,感觉自然就无趣。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1)幽默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幽默的语言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
又如:上课时一位学生在打瞌睡,教师可面带笑容说:‚你太勤奋了,连睡觉还要坚持上课,精神可嘉啊!‛或者说:‚你太辛苦了,我都不忍心打扰了,刚才梦见什么啦?‛学生觉得老师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2)多变
评价用语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评价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这是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 “你已经完全进入这种境界了,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是对学生全身心地溶入课堂、溶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丰富的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很高。
(3)适宜
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个性而异
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
评价要因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而异
评价不仅要因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异,也要根据同一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而异。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应有较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如果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那就更出色了”,“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一些”等;对于中等生和差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考虑的思路正确,只不过马虎了一点。”“回答问题声音清楚、响亮,今天你又进步了!”“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进步”等。这样的评价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避免口头评价语言的单调和重复,又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2.形象生动的实物评价, 让学生乐之不疲 实物评价如果运用得好,能起到比口语评价更好的激励作用。
一次到一年级听课,一位老师上课时,带着一只小箱进课堂,箱子里放着红星、彩旗等各种各样的奖品。由于低年级同学比较好动,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教师像魔术师一样,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这办法很奏效,小朋友们坐得规规矩矩,小脸绷得红红的,小手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由于低年级的同学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长,一会儿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了,这时又开始教生字,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实,教师从小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说:‚小朋友,这些枫叶的背面都藏着字宝宝,谁能把这些字宝宝读准了、熟记了,这片枫叶就送给谁了!‛小朋友一看,黑板上的小枫叶红红的,多漂亮呀!学生的注意力又迅速集中了。
除了赠送这些形象的小物品之外,还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如一支书签、一颗种子、一副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但是实物评价一定要把握好度,奖品如果过多过滥,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使学生信心倍增
爱抚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时常低一下头,双手在抽屉里摸索着什么。这位学生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作业做得一塌糊涂,这次又在干什么呢?今天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教育教育。我便悄悄走了过去,可没有想到学生太投入了,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猛然一抬头,发现我站在他身边,惊呆得脸色变得苍白。手中的一幅简笔肖像画滑落在地,展现在我面前。没有想到这副画画的就是我咧开嘴傻笑的样子,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可实在画得很形象!‚哇!‛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并面露惊喜之色:‚这是谁画的?‛‚我画的!‛学生有些惶恐,结结巴巴地说。可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上课不认真,也没有告诉他乱画人物肖像画是侵犯人权的行为,而是边点头边‚嗯‛了一声又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走上讲台继续上课。本来这位学生诚惶诚恐地等着批评,可谁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给予他很高的赏识,这是多么地出乎意料,而对这位学生来说更是多么难得,‚哇‛和‚嗯‛这两个语气助词和友爱地拍拍肩膀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是很高的赏识,成了很大的推动剂。后来这节课他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多元化的评价功能,让课堂洋溢人文关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定向等多种功能,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新的成长。
1.导向——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提升经验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好的导向性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学法、深化认识的作用。
古诗《示儿》教学片段:
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课文《示儿》,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用低沉的语气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大家表扬他‛(示意学生表扬)。学生一边拍掌一边机械地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有点紧张,读得没有激情。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谁还来试试?‛于是此生低着头坐下。第三位是男生,声音比较低沉、语调缓慢,教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他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向你学习。‛ 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的引导价值有几何?原来低沉、悲凉的课文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棒在哪里,不知道;‚继续努力‛,从哪方面去加强,不清楚;‚真有感情‛,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假如教师对第一位学生评价:“从你低沉的语气中,我听出了你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难过。”;对第二位学生评价:“如果你读的速度稍微慢一点,语气稍微低沉一点,把课文中描述的情节浮现在脑海里,注意语气和表情随着句子意思变,肯定会读得很棒!”;对第三位学生评价:“从你低沉、伤感的语气中,我体会到了作者那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权贵们的无比愤慨之心!”,相信不管是朗读的学生还是在座的其他学生都会主动建构起朗读此类情感基调句子的经验,并巩固下来,提升了原有经验,促进其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对以后的朗读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2.情趣——激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兴趣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让人回味无穷。
师:第二天,天放晴了,我们去看看雪景好不好?(生齐答:好)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笑声)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生:‛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
(一生再读课文,但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领读)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支老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情趣性的评价,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性,多了想象和意境。
3.诊断——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产生投机取巧的思想,教师的评价就要及时地发挥诊断功能,避免学生步入思维的误区。必要时教师还要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
师:你说得不错。
生: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哄堂大笑)
师(较尴尬,但为了不打击发言积极性,还是鼓励道):你说得有道理。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
师: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
教师眼里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虽然体验是独特新奇了,课堂是民主、开放了,可“狐狸”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在学生的思想上必然造成混乱。教师既要发现学生思维的与众不同,更应通过评价“照亮”他认识上的误区——得不到别人的东西时,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是不可取的。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呢?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促使他在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时,主动建构正确的认识。他会想:我要是像狐狸那样,那不是要成为人人都讨厌,没有朋友的坏家伙吗?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用这样的办法只能骗一次,而且别人都会讨厌它,不信任它。我才不会向它学习呢。”此时,他心里已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认识与感情也逐渐趋向成熟。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高质量的评价。
4.激励——引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才会真正产生激励性的效果。如果在恰当的时候,你由衷地对发言的学生说:“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 “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 “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大家在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等等就会让学生心潮澎湃,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实践证明,激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麻雀》教学片段
生1:(声情并茂地朗读)‚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同学们,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2:我听懂了老麻雀很勇敢。生3:我读懂了老麻雀很伟大。它为了拯救小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明知危险,还是要拼一拼。
师:你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
生4:我读懂了母爱的伟大,因为老麻雀爱小麻雀,才会奋不顾身。
师: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义无反顾。我们人类不也是如此吗?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了?
生5:我有不同意见,这只老麻雀可能是小麻雀的其他长辈,只要是长者,都会保护弱小者。有一次,邻居的小孩掉进水沟里,就是他叔叔把他救起来的。
师:你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真是好样的!我支持你的意见。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时,教师发出赞赏:“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学生比较理解到位时,教师表示认可:“你很有见地,老师也有同感。”;甚至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深化时,教师还是先加以肯定:“母爱的伟大,说得多好啊!”然后再激发深入思考:“这么说,这只老麻雀是母亲了?”;当学生的思维深入时,教师发出由衷地赞美:“你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真是好样的!”教师这些激励性的评价用语是激发学生思维深化的兴奋剂,是开窍的电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等,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及时地运用恰当、有效的多元化评价策略,致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就会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阳光!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学英语多元评价策略的探索一、探索的背景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
一、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过程方法多元的评价;三、积极参与,主体多元;四、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单一的模式或标......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方法与策略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更多的是机械地、习惯性地点评,“真好!”学生的表扬声、掌声不绝于耳,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
小学生本真日记多元评价策略的研究方案武义县 钟晓勇一、课题的缘起1.该课题是“本真日记研究”的继续近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里,笔者对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曾经做过相......
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和策略——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安岳县天宝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唐拥军语文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