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内监督之浅见(推荐)_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加强党内监督之浅见(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加强党内监督之浅见
傅泰松 吴月香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内监督,把它视为维护党章党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受执政和反腐败考验,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纪委,在加强党内监督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在加强党内监督中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在加强党内监督的认识上,要从强化监督意识上下功夫,提高监督的自觉性。一是存在“监督无关”的情绪。有人认为监督是各级纪委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政治上的大错犯不了,工作上的大事管不了,生活上的特殊化搞不了,没有什么可监督的;二是存在“监督不了”的情绪。有人感到自己对上看不到全局,对下发现不了多少问题,对同级还要照顾好关系,许多问题靠我们是监督不了的,所谓监督不过是说说的,动真格的谁也不痛快,弄不好会自惹麻烦,群众是无法搞监督的;三是存在“监督不好”的情绪,有人认为现在是腐败现象和党内不正之风的“高发期”,要想党风好转是太难了,靠党内监督维护党纪是难以奏效的,现在的党内监督没人听,没有用,党内监督很难搞好。
上述情绪的存在,说到底是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高,对党内监督的责任不清,对党内监督的信心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上下功夫。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引导大家深刻理解我们党重视和加强党内监督,并强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关键,监督又是反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的关键。因此,要教育大家克服监督搞不搞都没有啥的思想,把党内监督作为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重要措施来抓。其次,要经常激发加强党内监督的责任感。每个党员都应该关心党的建设,更应关心通过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党纪建设。在党内监督中每个党员既是监督员,又是被监督者,既有监督的权力,又有接受监督的义务。作为监督者,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大胆批评、抵制、揭露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为被监督者,要真心诚意接受监督,有缺点错误,要立即改正。因此,要引导大家以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监督,认真接受监督。再次,要切实提高加强党内监督的信心。部分同志对党内监督产生畏难情绪和丧失信心,一个重要因素是感到党内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解决,监督起不了作用。所以,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讲实效。对监督者,要有切实有力保护措施,不使他们受到不正公待遇甚至遭到打击报复;对被监督者,要有切实可行的制约措施;当不能接受监督时,要用严格的纪律来保证;对举报出的问题,要认真查处;该说清楚的要做好解释工作,该处理的决不姑息迁就。这样,党内监督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才能让大家看到监督的作用和效果,增强搞好党内监督的信心。
二、在实施党内监督的过程上,要从理顺各方关系上下功夫,达到监督的顺畅性。
要处理好加强党内监督与党委班子团结的关系。实践中出现较多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担心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愿意采取监督的方法,遇事“和为贵”;还有一种是由于开展批评的方法不当,或者是由于被监督者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的确影响了关系,发展到班子不团结。这两种现象,实际上都是没有处理好开展监督与加强党委班子团结的关系。应该明确,开展党内监督正是为了加强党委班子的团结,通过监督使每个党委成员能够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进而团结在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加强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样,一个真正团结的党委班子是应该也能够搞好党内监督的。处理好开展监督与加强党委班子团结的关系,就是要从维护党组织的先进性出发,大胆地坚持原则,恰当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进行党内监督;就是要从维护党员的先进性出发,严格检查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不讳疾忌医,自觉地接受监督。要处理好加强党内监督与维护党委班子威信的关系。加强党内监督,就是要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使党的领导有权威,形成核心作用。在监督与“权威”的关系上,当前有两种顾虑必须消除。一是慑于“权威”不敢公开监督,担心被监督者对逆耳之言一闻则跳,怕打击报复;二是怕影响“权威”不愿接受监督。首先,要认识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加强党委领导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搞好党内监督。通过党内监督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直接参与的机会,增强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发挥党员群众贯彻决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党委领导的威信。其次,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都要克服不必要的担心情绪。要相互信任,相信领导,相信群众,监督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维护党委的领导,为了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再次,在实施对党委的监督时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分析“民意”,不能把领导总是摆在“被告席”上,接受监督与“被告”是两回事。
要处理好加强党内监督与接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关系。按照《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纪委应对党的委员会成员及同级党委领导干部的纪律监督负责,同时又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能否处理好这个关系,也是影响落实党内监督的一个因素。矛盾的一个方面是党委有的主要领导干部错误地把纪委视为本级组织的一个部门,只重视发挥纪委对下监督的作用,却往往忽视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是纪委干部,往往是不敢或是不能很好地实行对同级党委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接受领导多,发挥监督作用少。要处理好对同级党委成员的监督与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的关系,首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党内监督中起带头作用,要把自己臵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积极支持纪委工作,同时也要认真履行监督的责任。其次,纪检干部应该忠于职守。要秉公执纪,不怕邪恶,不徇私情,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党的事业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纪委的职能作用,同时要及时向同级党委汇报监督工作的情况。再次,纪委在监督工作方面要认真履行好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对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反映。
三、在开展党内监督的成效上,要从抓住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讲实效,避免走形式。为了增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党内监督条例对监督的重点、任务、制度和做法等都有明确规定。在执行这些规定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问题,真正使党内监督卓有成效地落到实处。当前,讲实效中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对以下三个关键环节的监督,必须摆到重要位臵上来。
首先,要加强法律监督。《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定型化、法律化,是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和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具有最高的权威。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绝对不允许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我们各级纪委的有关部门,应当把检查各级党委的决策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决断是否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作为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防止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其次,要加强制度监督。经常地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是我们加强党内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民主集中制为主体的集体领导制度。坚持这一制度,主要是防止和监督个别领导干部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把行政领导职务带进党内,搞个人专断等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是党的生活制度。对于一般党员和一般党员干部,主要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监督。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坚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制度和报告工作的制度。定期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及时解决党委和党委成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实行党委自身监督的好形式和好办法。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小组生活会,诚实坦率地向党小组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是他们接受群众监督的好途径。要坚持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坚持党委全委会向同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制度,以接受全委会、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再次,要加强纪律监督。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因此,严格党的纪律监督,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在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活动方式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尤其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严格党的纪律监督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要严格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全党服从中央。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同舟共济,共闯改革难关。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对于那些钻改革空子大捞一把而完全丧失了党性原则的党员,对于那些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而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清除出党。接收新党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防止不够党员条件的人混进党内。三是要严格遵循“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党的纪律是为全党制定的,不管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全体党员都要遵守,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要坚决反对那种党的纪律只管普通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臵身于党纪之外的封建特权思想,杜绝对违纪案处理中“上宽下严”的不良现象,确保党内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是经济形式的监督,人大监督是法律形式的监督;审计监督偏重于定量分析,人大监督偏重于定性分析;人大监督比审计监督的法......
三、《条例》所具有的特点 通过学习条例内容和众多专家的权威性解读,我体会到《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内监督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党......
党内监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奈曼旗纪委监察局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实现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是党的先进性和发挥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P:62第一章 总 则 P:62第二章 监督职责P63第三章 监督制度P66第一节 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P:66第二节 重要情况通......
中文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类 别:条例 属 性:党内法规作 用:加强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