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叙事作品抒情风格_4叙事作品抒情风格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4 叙事作品抒情风格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4叙事作品抒情风格”。

(二)抒情与现实 抒情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

(三)抒情中的自我和社会(1)自我色彩(2)意识形态性。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抒情与宣泄(宣泄是抒情的一个侧面,但不是全部)

1、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抒情不是完全的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

2、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构成部分)抒情内容是指本文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象征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抒情话语与抒情内容的关系:两者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的声音和画面形象之中,不可分离。读者直接读到的是抒情话语,通过抒情话语才得以体悟抒情内容。* * 第四章叙事作品叙事性作品是叙事这一特定叙述活动的产物,因而对叙事性作品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叙事这种活动全过程的分析。

将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1)分析叙述活动同客观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叙事话语的内容中分析外部世界的事物进入文学话语后的形态特征

(2)分析叙述话语的特征-----分析话语形式

(3)分析叙说活动作为活动的特征----叙述动作分析

第一节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和叙事学

1、叙事理论西方与东方:

(1)传统的叙事理论:A、西方:侧重于叙事文学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B、中国:相对于西方,中国的叙事性作品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叙述性作品如汉代的史传、六朝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元的话本,直到明朝,小说成熟起来,才在小说戏曲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的理论。传统叙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叙事文学表现的生活内容――后人总结为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2)现代叙事理论:20

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叙事理论: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的研究思路转向了从许多叙事文本中寻找共同的东西,而不是像传统的叙事研究者那样研究一部作品的独特意义。他对俄罗斯民间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有7个范围的31个功能。后来在列维的传播下达到了法国学术界。?它不像传统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同 的性质,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把故事的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叙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叙事的涵义和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同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的话语类型。讲故事,就是叙事,它是所有叙事性文学的共同特征。叙事的简单定义: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 用话语 虚构 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后果。(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性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的解释。比如神话、英雄传奇。----宗教故事-------中国的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水浒》删改《水浒传》,将宋江投降、众英雄惨死的情凶全都删去,以卢俊义做一个恶梦梦见众兄弟都被绑上法场、面临处斩的噩运而结束。这个本相当受欢迎。四 叙事的构成1、叙述内容。即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

2、叙述话语。如何叙述故事内容,比如依照什么次序进行叙述,怎样处理叙述故事内容的轻重,哪些部分该进行场景的详述,乃至停顿叙述,哪些部分可以用概略叙述一笔带过,甚至干脆省略,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叙述等。

3、叙述动作----研究叙述话语的具体叙述状态----叙述者是以怎样的态度或表情对着什么人进行叙述的。叙述者怎样进行叙述的具体动作,当然在叙事作品中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叙述的声音中间接地推知叙述者的态度以及叙述动作的参与者―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一)事件。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事件由若干层次构成。任何事件或叙述单位在作品中都处于一定的关系中,承担一定的作用。(1)第一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第二类叙述单位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人物。第一类的叙述单位还可以分为 A:核心事件。B:辅助单位。它并不能改变事件的进程,而是使之延续并催化这个过程的完成。

(二)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 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叙事作品中的情节(1)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事件在发展中展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发展过程。

(三)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是事件、情节发展的动因,同情节相比较是第一位的。行动元与角色。

1、行动元。叙事作品中人物对故事来说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事件过程发生的推力。

2、角色。人物除了行动,还要具有鲜明的性格(个性及共性)。(典型)

(四)场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场景。

二、结构(1)表层结构。(2)深层结构。

三、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要遵循逻辑(要让人能懂、每一类故事的特有的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这样一个序列(1)行动的可能性(2)变为现实(3)取得结果行动组合的典型

1、首尾续接式:后弈射日的故事

2、中间包含式:(具体的)比如《干将莫邪》

3、左右并连式:(不同视角)比如《卧虎藏龙》(玉蛟龙一方、李慕白一方)根据行动发展同人的计划和目的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1、改善:改善的可能性――改善过程――得到改善《窈窕淑女》

2、恶化:恶化的可能性――恶化过程(或没有)――产生恶化结果(或没有)如《一个小公务员之死》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1、本文时间:阅读作品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2、故事时间: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的节奏性:体现为时序、时长与频率。?(1)时序。叙事作品中的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A:顺叙。本文时序与故事时序一致。(逻辑、前因后果)人们把按照虚构的时间或逻辑顺序进行的叙述称作“顺叙”。B:逆时序(倒叙、插叙)倒叙:先讲结尾,后讲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作品比如《祝福》、《呼啸山庄》。插叙:在顺叙中,插入此前若干事件的片断。这样的作品在长篇小说中比较常见。比如《巴黎圣母院》《芙蓉镇》。好处:逐步丰富、立体。(2)时长。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比如《悲惨世界》的故事时长主要是从1795-1832年。《芙蓉镇》的故事时长是从1963-1979年。《百年孤独》的时长是百年。叙述速度 故事时长/本文时长(几种情况)

(A)省略: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的时间不作叙述便跳过去。

(B)休止:这是另一个极端。此时故事进展为0,时间没有变化,故故事时长为0,叙述速度也为0。

(C)中间过渡状态。

(D)场景:本文时长与故事时长一致。相当于话剧中的场景被完全纪录。(E)概括: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或交待。(3)叙述频率。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事件的重复:比如《西游记》孙悟空打妖魔鬼怪,如祥林嫂“我真傻”的讲述----事件类型的重复; 话语的重复,反复讲同一类事件,比如《罗生门》《英雄》

二、视角(聚焦)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叙述人决定)一)第三人称叙事。“零聚焦”或“无聚焦”,即无限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大于人物)多是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他们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再同一个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也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比如《美国的悲剧》《苔丝》《阿Q正传》《悲惨世界》。《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第一人称。比如《简爱》《棋王》《尘埃落定》《干校六记》等。一种自己亲身经历,另一种以第一人称进行评价。

(二)第二人称:主要是戏剧作品。

(三)叙述视角和人称的转化。比如《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筐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又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第四节 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对虚构的内容而言,如何讲述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叙述的态度。叙述态度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评价。?

一、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叙述者和接受者。

1、叙述者(叙述者并不一定等于作者)[对叙述者的认识] 第一人称:日本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叙述者是一只猫。显然不是作者本人。鲁迅非常喜欢第一人称叙事,但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我,作为叙述者,显然不是作者本人。《祝福》《故乡》等作品也不能完全说是鲁迅。作品中有虚构的成分。《狂人日记》中的叙述者我,显然是虚构的。

2、叙述者与声音 声音:用什么语气或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

者的“声音”。----不同叙述风格的表现手段在不同风格的叙事作品中,叙述声音的表现不同,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在研究叙述声

张小娴作品风格

张小娴作品风格张小娴,1967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女作家,阿里文学签约作者。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小娴作品......

席慕蓉作品风格

席慕蓉作品风格写作情感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

张小娴作品风格

张小娴作品风格引导语:他终究不是命定的那个人。幸好他不是。总有一天,你会对著过去的伤痛微笑。你会感谢离开你的那个人,他配不上你的爱、你的好、你的痴心。张小娴被誉为爱情......

林清玄作品及风格

林清玄作品及风格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

陶渊明的作品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风格陶渊明作品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所以他的作品显出“真”、“朴”的风格,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陶渊明的作品风格!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

《4 叙事作品抒情风格.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4 叙事作品抒情风格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4叙事作品抒情风格 抒情 风格 作品 4叙事作品抒情风格 抒情 风格 作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