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_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部分“名词解释”存在问题较多,现应部分学员要求,将其参考答案示列如下,欢迎批评指正。

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毛诗序》也提到“四始”,认为《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

8、二南:包括《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今人多不取此说。

9、四诗说(二南独立说):《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两个地方的土乐,因何得名,说法不一。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这就是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

10、叠咏体:《诗经》大多数篇章在结构上都采用重章复沓的方式,每章仅更换少数词语,各章结构、句式、语词基本相同,造成形式的整齐统一。

11、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12、《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13、楚辞体: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1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15、沈宋体:初唐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做诗讲求声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律诗在他们手中开始成熟,其中以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故称沈宋体。

16、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17、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18、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 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19、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20、曲子词:词之初始被称为“曲子词”或“曲子”,这说明词最早主要是配合乐曲的歌辞,后来与音乐的关系渐远,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1、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22、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23、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

24、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25、长短句:与诗相比,词在形式上最大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乱,故从宋代开始,“长短句”成为词的别称。

26、长调:词从其结构而言有令、破、慢三类,慢词一般为长篇,字数较多,但唐宋时没有长调之称,自明人顾从敬《草堂诗余》开始将九十一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下为短调,后人往往以“慢词”、“长调”同称,词的体制并不取决于字数多寡,所以长调、中调、短调的说法是由很大问题的。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志怪小说: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有关的。是普通百姓表达理想愿望的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的表达出来。志怪小说的内容是宣扬迷信思想,大谈鬼神妖异,神仙道术,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比较简略。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这与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小说。作者是干宝,原30卷,今本为20卷,作品虽然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但故事来源广泛,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故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对后世的小说和散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效仿《世》的作品有:唐王方庆《续世说新语》、宋王谠《唐语林》、明何俊良《何氏语林》、清王晫《新世说》等

山水诗: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山水诗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

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游记的名字再写出来)

花间词: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宋人以后,人们根据这类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演唱的戏曲。

西昆派-----由《西昆酬唱集》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诗话----诗话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南宋后期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著名的宋代诗话。

以禅喻诗-----以禅喻诗的风气开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改变了前人仅以参禅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禅宗在说明“如何是禅”的问题时总是恍惚其辞,悠谬其谈,绝不肯作出正面回答。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明清)名词解释整理: (明)1、吴中四杰明初诗坛颇具代表性的四位作家,分别是高启、扬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其中高启的文学成就......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名词解释汇总(隋唐五代文学) 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上官体:贞观诗坛的新秀上官仪是宫廷诗人创作水平最高的典范,他的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形式上“以......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上古文学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晚唐体 是指宋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因模仿学习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名,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 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