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纲要_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要点
第一单元《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
第一节《诗经》概述
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了解《诗经》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305篇。
了解《诗经》按照音乐性质不同的分类,每一类的特点。
了解传授《诗经》的四个学派,重点是毛诗。
如果给出必要的注释,应当能够分析国风中诗歌基本的主题思想。
能够解释赋、比、兴,重章复唱(重章叠句),四始六义。
了解《诗经》与《楚辞》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诗经·卫风·伯兮》 《诗经·王风·黍离》
背诵两首诗。
能够熟练掌握两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
了解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能够举例说明。
能够把这两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诗歌在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做比较,如《卫风·伯兮》与《小雅·采薇》。
附《诗经》复习资料:
一、《诗经》的概述
《诗经》名称的由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古人习惯取整数,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的几种注本:汉代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诗:齐、鲁、韩、毛。后前三家逐渐衰落直至失传,只有毛诗一派的传本流传至今。
《诗经》的收集和编选过程:关于《诗经》的编集,主要有三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六义”术语:“四始”是指《诗经》中《风》、《大雅》、《小雅》、《颂》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内容分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关于风、雅、颂的阐释。《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也称“国风”,包括周南、秦、齐等15个不同地区的民间乐歌,共160篇,“国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雅》是指周王畿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的思想内容及其主要代表作品。《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方面的,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另有弃妇诗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2、反映农民生产劳动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周颂·丰年》等;
3、反映阶级对立、剥削等方面的诗篇,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
4、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
5、贵族宴飨诗歌和古老的祭祀诗歌等;
6、歌颂祖先创业的周族史诗等,《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学会欣赏分析上述《诗经》中的部分优秀诗歌作品。能够正确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各诗的写作特色等。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概念。“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是在《诗经》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写诗的一些基本原则。“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托物起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在“赋、比、兴”之说的研究和论述中,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是朱熹《诗集传》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掌握《诗经》中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品。如《郑风·将仲子》、《周南·芣苡》等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而《魏风·硕鼠》通篇用“比”,《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部分时也用了“比”;《周南·关雎》和《周南·桃夭》均用了“兴”的手法。
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或艺术效果。“赋”既能直接用来抒情写志,也可以详尽论述表面性的现象,从而引发想象;“比”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兴”既可以起象征、联想、比拟等作用,也能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还可以协调韵律。
注意在《诗》中,常是赋比兴兼用。如《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即采用赋比兴合用的表达方式,渲染出一副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创造了一个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三种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第二单元初盛唐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基础知识
了解初盛唐诗歌发展概况。
了解陈子昂、张九龄、高适诗歌的代表作品。
了解“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各自作品的总体艺术风格。
了解《春江花月夜》原属乐府清商曲辞旧题,它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了解高适《燕歌行》在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地位。
识记“初唐四杰”、“吴中四士”。
识记盛唐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
识记唐太宗、唐玄宗的年号,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解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终南山》、高适《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杨炯《从军行》、韩愈《送孟东野序》中的重点字词。
背诵并默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熟读高适《燕歌行》,能背诵并默写其中的名句佳句。
作品分析
了解唐诗中“以汉代唐”的艺术手法。
简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晏几道《清平乐》等咏别绪离情的诗词中常用送别意象的含义。
简析高适《燕歌行》主题思想的多重理解。
简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哲理意蕴。
熟读高适《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杨炯《从军行》、祖咏《望蓟门》、王昌龄《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行送出师西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诗作,领会盛唐边塞诗歌在内容、风格、体裁、题材上的主要特点。
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主要线索与诗歌意蕴。
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从内容、结构、构思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情、景、理相融合的特点。
第三单元中晚唐诗词与白居易《长恨歌》
基础知识
了解词产生的时间以及唐五代词的发展概况。
了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主要内容。
了解白居易的创作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了解《长恨歌》属于歌行体。
识记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识记白居易、李商隐的字、号。
识记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提出的文学创作观点。
识记白居易长篇叙事诗、感伤诗、讽喻组诗的代表作品。
识记“小李杜”、“花间词派”。
了解李商隐爱情诗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了解温庭筠、李煜词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解释白居易《长恨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二首诗词中的重点字词。熟读《长恨歌》,能背诵并默写其中的名句佳句。
作品分析
了解白居易《长恨歌》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了解白居易《长恨歌》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哀的特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简析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唐玄宗、杨贵妃的形象特点。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这一形象,以及体现出来的封建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这一形象在诗歌的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不同,以及这种变化对诗歌主题表现的作用。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以及判断依据。
简析温庭筠的《更漏子》与冯延巳的《鹊踏枝》、李璟《浣溪沙》的不同,体会花间词风与南唐词风的相异之处。
第四单元第一节 苏轼《临江仙》
词的概述
了解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识记一般认为,词是初盛唐时期产生的。
了解词的产生与这一时期的主要音乐——燕乐的关系。
了解词的特点,懂得一些词的术语的含义,如词牌、宫调、阕、片、摊破、叠韵、偷声、减字等。
了解词的几种分类,如从分段上,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令、引、近、慢等。了解婉约词派是词的正宗。
词的发展
识记现存最早的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除了少数文人作品,大多为民间创作,题材广泛,以小令为主,风格直率坦白,较少修饰刻画。
了解中唐前后文人词的出现背景,能够列举出中唐时期比较有名的词人。
识记五代时期西蜀与南唐政权词比较发达。识记西蜀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南唐则以李璟、李煜父子及冯延巳为代表的词人。了解花间词的特点。了解温庭筠对于词的发展的贡献和他在词坛的地位。
了解北宋前期词坛的大体风格。了解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和范仲淹、欧阳修出现的新的风格。了解市民词人柳永对于词的贡献。
了解南宋词的发展脉络,识记李清照是横跨两宋的著名女词人,辛弃疾是和苏轼并称“苏辛”的豪放派词人。
熟记每位词人的代表作。
链接“词百科”:
《大学语文》考试要点第一单元《大雅·生民》第一节《诗经》概述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了解《诗经》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305篇。 了解《......
公共课《大学语文》学习与考试说明(给学生)附录一、考试题型及分值一、填空题(约12分,12空,每空1分,来自教材)二、选择题(约10分,5个,每个2分,来自教材)三、翻译题(约8分,2个,每个4分,来自教......
语文考试重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开创了......
汉字的特点① 从书写形式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汉字的笔画有秩序的分布在一个平面性的方框里,这是汉字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点;音素文字的字母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列......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课程介绍《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