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_中学生早恋现象剖析
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生早恋现象剖析”。
甘肃省2013年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案例评选
类别: 论文类
题目: 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 姓名:
田 元 仁 单位:
庆阳 市 环 县(区)吴城子初级中学 邮编: 745702 邮箱: 1352246725@qq.com 联系电话: ***
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
田元仁
(环县天池乡吴城子初级中学,甘肃 庆阳 745702)
摘 要: 当前,初中学生早恋行为问题严重,危害至深。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疏忽人迹关系,还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更有许多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逆反、报复心理越来越强,中学生犯罪率也随之上升。中学生早恋对其身心的发展、学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头号问题。笔者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政教主任,将从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出发,对早恋进行清楚的认识,从学校、家庭、社会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探讨早恋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 现象分析 教育对策
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初中阶段,这阶段同时又是人生的分水岭。因此,初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态势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全面重视。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中学生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如今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早恋问题实在令人堪忧,初中学生恋爱由80年代的“星星之火”到发展当今的“燎原之势 ”,可谓势不可挡,更令学校、家长焦虑的是:初中学生早恋呈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在恋爱中不分场合,搂搂抱抱,大伤风俗。更严重的是发生性行为、少女怀孕堕胎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其对学生造成的危害,从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早恋现象的认识
(一)、早恋的产生
早恋其实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在不考虑影响早恋的其他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早恋就是异性效应,但在实际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如因时间、环境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早恋的表现形式,所以早恋又会呈现出它的复杂性。
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能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男女生之间的过于密切的交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及精神状态,由于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正在知识的储备阶段,人生最需要奋斗而不容分神的特殊阶段,所以彼此之间不应该因有恋爱关系的负面影响而荒废学业。因而,通常我们称这阶段的恋爱为“早恋”。
(二)、早恋的界定
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从以下两个特点来划定。
1、生活上的自立程度。一些少年,稚气十足,生活和经济尚在父母督促和庇荫下,还处在学习文化技能的紧张阶段,对社会了解的还比较少,就迫不及待地谈恋爱,可谓为时过早。似乎十八、九岁的工人谈恋爱,人们容易接受,如果十八、九岁的学生谈恋爱就不同了。这就是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职业方面来考虑的。
2、谈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低婚龄之间的差距。如果已经达到或接近法定最低婚龄,就可不算早恋;如果和法定最低婚龄还差很远,就应视为早恋。因为法定最低婚龄是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育而规定的。
有以上两个标准来衡量,那么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生谈恋爱,应该算是早恋,当然,初中的恋爱就更应该算早恋了。因为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他们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年龄还离法定的最低婚龄相差很远,心理上也很不成熟。
(三)、早恋的特点
尽管早恋的表现形式各异,情况不同,但早恋还是有其共同特点的。
1、分辨不清“爱情”与“好感”。步入中学阶段的少男少女,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异性同学总有一种[1]
特殊的好感与好奇心,总乐意同异性同学交往相处。由于许多中学生对爱情没有正确的理解,同时也缺乏适当的性教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初开的情窦,因而往往会把自己对异性的“好感”误以为是对异性的爱情,萌发了与异性同学谈恋爱的念头。
2、认识不到爱情与友谊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异性同学之间接触逐渐增多,少男少女之间产生纯洁的友谊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很可贵的,这种友谊不仅有助于男女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且也有助于中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少男少女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尽管异性间的友谊是爱情的基本要素,也是产生爱情的前提,但是只要异性之间的友谊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就不能把这种友谊称作男女之间的爱情。然而,许多中学生却认识不到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差别,而往往容易把异性友谊当作爱情。
3、中学生早恋具有盲目性。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对异性朋友的好感,或者是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他们之间的“恋爱”,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点儿也
[2]由不得自己控制,用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会燃烧的无法抑制的感情”。对方的气质、美貌、健壮的体魄、幽默的语言,或者是雄辩的口才往往会折服自己,致使自己身不由己地要同对方接近。这样,少男少女之间的早恋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带有盲目性,缺乏明确的恋爱目的。现实中的种种实例说明,中学生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感情冒进”。
二、早恋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生长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与异性的接触中会产生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里从没有体会过的。这样与异性的交往就会逐渐频繁,从而产生早恋的情绪。虽然有些父母没有离异,在生活上也有严谨的作风,但由于严谨的思想太浓,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也不善于和子女沟通,思想保存在封建时期。他们动不动就说教、呵斥,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在家中没有发言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和压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便在同龄人种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就可能去和平时谈得来的异性倾诉,毕竟和同龄的异性相处比与同性在相处更有安全感。这样就容易造成早恋。
家长们深知道早恋的危害,平时对孩子和异性的交往管理很严,一有蛛丝马迹都要查得水落石出。这样做是无可厚非,只是有些家长的方法欠妥。总把中学生当小孩子看,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自拆开子女的信件,查看日记,偷听电话。一旦发现早恋便大动干戈,拳脚相加,叫人心寒。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空间隐私,要会和其沟通,学会尊重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家长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要鼓励孩子和同学的广泛接触,共同学习。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学生时代的交往是成年人交往的基础,不要幻想这时候不交流,大了自然会交流了,什么事都一个过程,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基础。只要处理得当,家---这个爱的港湾还是可以让青春期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安全度过的。
(二)学校因素
当前,很多学校在情感教育问题上,现阶段是一片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学校只是一味的规定不许早恋,没有从根本上说明早恋的危害,只是一味的禁止。再加上没有“情感教育”这个科目,总认为“没必要”“不应该教这种东西”,但往往适得其反,这反而会增加青少年对异性的新鲜感、好奇感。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共同驱使下,家长、老师越不让干的事,他们便越想试试看,最终造成早恋。而事情发生了以后学校才处理,并且处理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处分,找家长。这更会激起处于年少气胜中的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找异性朋友来自夸,试图解决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这也是产生早恋的一个原因。
学校阻止早恋的原因是怕学生影响学习,担心他们过早的发生关系。但学校在处理问题上往往也是简单粗暴的压制法:写检讨书、停课、记过处分、广播点名、公开情书、找家长„„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的表面顺从,但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从“公开”转入了
茬。教师可在双方已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氛围中,询问一些学生情感发展的细节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参加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评价一下那位同学,要尽量说优点,说明你也是很欣赏他的,但必须注意你的话语导向,学生会在你的话语导向下,对自己的早恋问题也会有一些与以前不同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得尊重理解学生,而且要把握好谈话的方式,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当事学生的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走出爱河,全身心投入学习。
(四)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异性交往
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住,是青春期教育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害怕异性交往会导致早恋增多,有些学校和教师人为地在男女生间高高筑起一条“三八线”。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越禁越多。异性交往既可萌发初恋的情感,导致早恋的发生,亦可以使初恋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究竟朝那一方向发展,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性交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要教育男生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使他们明确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教育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间身体各部分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使人想入非非。应教育学生在同异性交往中力求广泛忌讳单一,与异性的交往,应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学生情感转移
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这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辩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就易陷入低级趣味之中,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学校应及时地引导他们的意识和兴趣,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上。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能量得到释放。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感得到转移,及时矫正早恋心绪,杜绝早恋行为。
(六)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日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在发生前,都会有预兆,都会流露蛛丝马迹。因此,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
(七)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个体的教育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早恋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善社会大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家长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子女的早恋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确早恋是子女生理发育成熟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和指导好子女与异性的交往。要善于把孩子对性的好奇迁移到健康、有益的方面。为他们开辟新的天地;最后,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学生正确分辩外界的信息,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争取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在今天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中学生“早恋”问题不容忽视,但是只要我们对中学生能够以诚相对,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要父母们能够给孩子更多的感情关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相信一定能妥善处理好中学生“早恋”的问题,让中学生顺利走过青春期。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做好中学生的早恋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志敏.心理世界[M].河南大学,1994(3): 58 [2]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精选集[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3):322-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的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关于“恋爱年龄”国家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人......
残疾儿童犯罪现象分析及对策摘要:我国的残疾儿童数量逐年递增。相应的,残疾儿童的犯罪问题正在摆在我们的面前。关注残疾人犯罪问题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残疾儿童犯......
心理学现象分析及对策论文第1篇:汶川震后家长溺爱孩子现象的心理学分析研究一、面对地震的残酷使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方式进行改变2008年汶川地震,使家长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