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标准_救助站标准
救助标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救助站标准”。
关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3-05-12发布人:文章来源:点击数: 2248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各局(办)、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各相关单位:
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为进一步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救助管理,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河南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91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3〕60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为重点,以整合救助资源、提升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重要抓手,积极适应特殊群体救助工作新形势,进一步提高标准,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守住底线,加大救助力度,强化救助管理,实现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快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救助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只要自愿求助,且符合基本条件的,都要无偿提供救助;必须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有关部门救助管理的主体作用,把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措施等融入网格化管理之中,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救助格局,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必须坚持分类施救、轻重缓急的原则,充分考虑救助对象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救助标准,施行不同的救助方法,区分不同情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救助对象和终止救助界定
(三)救助对象。救助对象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因被盗、被抢、被骗而生活无着、流落街头,并能提供相关报案证明的;因务工不着无经济来源而露宿街头的人员;在我区街头流浪的少年儿童。
(四)应当终止救助的人员界定。求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已经救助的应当终止救助: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因年老、年幼、残疾的原因无法提供的除外);求助人员身上有明显伤情(痕),但本人拒绝说明情况的;求助人提供的情况明显矛盾并有欺诈行为的;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对同一受助人在同地的救助,每6个月一般不超过两次。
三、救助对象排查确定和护送
(五)救助对象的发现和告知。经排查发现的救助对象,各辖区公安派出所负责告知辖区内的宾馆、饭店、娱乐等公共场所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各办事处和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告知居民生活小区、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废弃建筑工地、拆迁小区等区域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公安交巡警负责告知交通枢纽区、交通路面、交通信号灯路口等执勤区域内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市政管理局负责告知城
市道路、立交桥下、涵洞、垃圾站附近、河道两侧等区域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建设环保局负责告知在建建筑工地及周边的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告知零工市场、职介场所等区域流浪乞讨人员到社会事务局接受救助。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应先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流浪乞讨人员中发现的犯罪嫌疑人,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六)特殊救助对象的护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在履行告知程序后,区分不同情况,还应当引导、护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发现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要及时拨打120。
四、救助对象的帮扶和责任划分
(七)社会事务局及其相关单位的帮扶和责任。社会事务局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工作。对经排查接受的救助对象要提供以下救助帮扶: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对体弱有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流出地的,提供乘车凭证。
(八)公安机关的救助责任。协助查询受助人员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协助解决护送、移交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依法严厉打击诱骗、拐卖、残害流浪未成年人和组织、操纵、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卫生部门的救治责任。卫生部门接到报诊后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就近医院救治。对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药费用等人员要无条件先行救治。
(十)网格办、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的责任。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要明确应承担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管理的主体责任,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领导逐级分包责任制,办事处、网格长、社区民警、行政执法队员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排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救助对象,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救治,坚决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十一)信访部门的救助责任。信访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上访人员反映的信访事项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处理,避免他们在我区长期滞留、沿街乞讨。
五、对危重及特殊病人的救治和救助
(十二)卫生部门的救治责任。卫生部门对拨打120发现街头的流浪乞讨急(危)重症病人、有明显特征的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等,本着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由120第一时间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医院应无条件接收;确需转院治疗的,由卫生部门会同医院尽快协调转院。抢救、治疗费用可采用先记账、后结算的办法,统一申报区财政局核拨。
(十三)医院的救治责任。要严格执行《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并在低保病人甲类药范围内用药(抢救时除外)。对收治的流浪乞讨病人应建立完整的病人档案,内容包括病人住院病历、病情记录、用药情况、入(出)院手续、住院明细账单、门诊票据等,以做备查审核。对住院治疗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流浪乞讨病人伙食费每人每天30元,陪护、护工费每人每天50元。
(十四)做好特殊情况处理。对突发重病或不明原因疑似死亡街头的人员,110接警、120接诊后,应快速反映,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社会事务局第一时间通知新郑市殡仪馆赶赴现场;120要快速对此类人员实施现场检查、抢救或者作出死亡医学诊断,110要对已经死亡人员快速进行现场身份鉴别。对不涉案死亡人员110要配合新郑市殡仪馆快速将尸体运走,对涉及案件处置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坚决杜绝尸体滞留街头现象发生。受助人员在受助期间因病经医院救治无效死亡的,对身源不清的,应及时向社会公告,公告期限一般为7天;对找到其亲属、单位的,医疗、丧葬等费用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协商解决;无法查明身源的由区财政负担。属于非正常死亡,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和社会事务局,由
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
六、受助人员的安置和返送
(十五)受助人员的救济返送。受助人员返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住所地或所在单位时而无力支付交通费用的,由社会事务局购票资助返乡。
(十六)特殊受助人员的返送。对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或其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会事务局应通知其亲属、所在单位或流出地民政部门接回。其亲属、所在单位或流出地民政部门拒不接回的,由社会事务局护送交至流出地救助管理站或民政部门。
(十七)无认知能力受助人员的安置。对个别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经核实确属无法查清其亲属或户口所在地的,经社会事务局报郑州市民政局批准,送郑州市社会福利机构安置。
七、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管委会张俊峰副主任为组长,社会事务局王新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建设环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务局、市政管理局、政法信访稳定办公室、富士康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办、各办事处、港区公安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局,江永辉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证全区救助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十九)强化责任追究。各有关单位要最大限度地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救助管理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之中,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有关单位要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之中,按照责任划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对于措施不力,隐瞒真实情况、扯皮推诿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强化救助帮扶经费保障。财政局要保障专项救助经费,根据突发应急和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时追加相关集中救助经费。
磴口县红十字会救助标准因身患重病并且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居民,可申请大病救助。大病救助是国家出台的一种救助政策。具体标准如下: 大病救助标准1.城乡低保对象、见义勇为负......
困难职工救助工作标准一、时间安排分各单位调查摸底阶段和省交通工会审核、救助两个阶段。二、摸底的范围1、在档的困难职工情况(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和略......
城乡生活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妥善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根据《XX》有关规......
附件1: 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是直接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场所,承担着为残疾儿童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2014申论热点:低保救助标准与物价挂钩联动日前,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社部、财政部、统计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部署各地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