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_教师科技创新成果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科技创新成果”。
谈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邹瑞华
摘 要
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课程辅助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培育崇高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引导便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科技创新活动 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教育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内容的丰富性、广延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校作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乡镇小学,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创新师资不足等客观现实。作为一名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笔者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后认为,要想在科技创新中提高质量,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出成绩、显成效上取得突破,让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培育崇高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引导便显得非常重要。
1、科技创新活动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在科技活动中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起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科技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措施得力,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参与度不亚于优等生,所以教师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要面向全体,正确引导,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为一些与“优秀”无缘的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悄然打开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不等同于科技发明,参与活动本身就很有意义;让学生多留心身边事,关注细节,关注生态、关注环境保护;别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是否也曾注意过;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能做的还很多等等。充分发挥教师在知识、操作规程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题目选取、制定计划、具体实施、得出结论、上报等一系列环节入手,在创新思路、方法和可行性方面多指导,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好高骛远心理,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听科普讲座、进行科学小调查;评选表彰“科技创新小能手”“十佳科技创新之星”。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学校教师还要把学生活动小组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拓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发明,真正成为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实践活动的主人。学校按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组建各种活动小组,如科幻画、电子制作、航模、船模、车模等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科技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火花,聚生创新的点子,生发创造的种子。
2、科技创新活动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加上教师的有效有力引导,学生的问题有时候也会令老师们称奇,比如今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建议学生多关注农村生产生活,多关注农村社会发展,多关注环境保护,多关注生态。结果,在一周之后的课题报告会上,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很多领域,有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林业建设、局域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调查、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等,很有探究价值。这时候,教师要逐一进行细致的指导,把那些符合小学生探究水平和能力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提出教师的可行性建议。那些难于把握,条件不充足,无法实施的要给学生更加细致的解释,建议其换个角度探究,如:如:我班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琴想写一篇《淘米水的妙用》的论文,但事例较少,且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鼓励她认真地从自身实践中反复体会,通过上网、阅读有关书报等方法查找资料,让所举出的事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她所写的这篇论文后来获得县级科技活动论文二等奖。
3、科技创新活动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4、科技创新活动要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题目选取、制定计划足以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达到一个高度,对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因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初次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很有可能丧失信心,心理上出现动摇。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采取行动之前做好教育工作,告诉他们科学的探究是一个艰辛的克服困难和遭受失败的过程,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持之以恒,我们就可以成功。相反,这样的活动,是同学们接触社会、自然、科技最直接、空间更广阔的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我们一生享用的财富。让学生明白怎样面对失败:凡事必有因,失败亦有其原因,而对这个失败果实,我们就应该反省原因。透过反省的过程,透过分析,才能把真正的失败原因找出来,这样我们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或不足之处;我们要有足够的精力面对挫折和失败,作出适当的反应,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整日只知怨天尤人,抱头痛哭而不知振奋的人,难有成功的希望了。因为他的态度既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使自己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应该承担失败之结果,应从各方面寻求解决的方法,找一剂“良药妙方”,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5、科技创新活动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形成学生自己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尾声,参与活动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乘热打铁,最好搞一个成果汇报展示会,让每一个同学讲述自己在活动前后所做的大量工作,通过谈体会、说心得、讲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接受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在科技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可以说,教师科学的组织引导,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同学参与活动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
浅谈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引作用【摘 要】 科技创新活动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的难度很大。资金不足、师资匮乏、基础薄弱是主要原因。笔者在两年多的科技创新教学实践中,就......
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全力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才能把......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单位: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强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浙......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
文化建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文化与自然相对立的两者关系来说,人类已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自然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