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_南北朝乐府民歌爱情诗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北朝乐府民歌爱情诗”。
浅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
郑铭铭
内容提要 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南北朝虽然处于大致相同的时代,但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所创作的女子形象也在语言风格,思想情感,内容倾向等方面不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爱情观差异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南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法杖,文化也有所提倡,环境优美,百姓生活稳定;而北朝多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经济比不上南朝,环境恶劣,生活较之贫苦。故南朝女子重爱情,北朝女子重婚姻。
关键词 南北朝 乐府民歌 女子爱情观 原因
南北朝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民歌发展史的又一奇峰。而在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诗歌中,对女性爱情诗歌的描写更是层出不穷。在是个灿烂的天空中,爱情诗歌大放光彩,无论是南朝诗歌中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婉约含羞女子,还是北朝中大胆追求婚姻的女子,无不让我们赞叹。
宋人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中收录,保存了一部分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9年)的民歌。其中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词》中,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少量作品。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表演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南朝民歌儿女情歌多眼泪,“泪落枕讲将浮,身沉被流女”,“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流许,”北朝民歌则简直找不到一个泪字,北方女子更大胆,更干脆,更泼辣。南朝民歌中女子说:“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北方女子却说:“谁家女子能步行,反著禅后群露。天生男女共一女,愿的两个成翁妪!”南方女子当失恋或婚姻不自由时,往往采取“自经屏风里”的办法,北方女子则不然,“老女不嫁,抢天呼地!”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子的形象有差异呢?
众所周知,由于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两朝之间的交流十分贫乏,古代的交通事业和通信事业没有很发达,因而两地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所创造的是个当然独具特色。在政治上,南朝的统治者均设有乐府机关,收集民歌,使得大量的民歌得以保存。然而,南朝郡主苟且度日,纵情于感官享乐,而且对诗歌便顺势而出。(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奋勉,因此颇有好声色。《南史。徐勉传》)。此外,南朝大臣大量培养歌儿舞女,全国上下几乎都沉醉于美色之中。(侃性豪移,善音律,自造《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烈侍,穷极奢靡。《南史。羊侃传》),这一时期的女子自然也成为一些文人骚客的重点描写对象。由于歌姬舞女处于被统治的阶段,表面上衣服华美,珠宝满身,但是缺乏自由。正因为如此,南朝的是个大都以心理描写,类似于后来的闺怨诗,即使有深深的不安却还是放在心里。诗歌带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淡淡惆怅。
北朝的统治者因为没有设有乐府机关采取保存民歌,因此存在的民歌较之南朝少。北朝统治者崇尚武力。连年来的战乱,不安定的社会现实也导致了民歌的创作方向。所以连带着女性在战争年代也成为兵力,北朝的女性不像南朝女性养在深闺之中,她们了解局势,必要时候报效国家。(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比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在历史上考察不到真正的年龄,芳名,也许这只是个虚设的女子形象,但是从民歌中看到这个小妹穿着裙子快马加鞭,那飞扬的裙子上下翻卷着,那飒爽英姿犹如出征的将军。她不但在气势上不输男儿,在技艺方面也有高超的技术,无论是向哪边射她都是一箭双雕,真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好女儿!这样的女子在北朝应当受到无限的赞美,所以像她这样的女子在爱情观上一定是坚强,果断,敢爱敢恨的。
东晋渡江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交通和城市经济有了相应的发展,作为娱乐的歌舞也随之在贵族官僚和一些平民中空前盛行。江南的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健康,江陵等地更是兴盛,官宦,商贾云集,他们的娱乐需要,促进市民阶级的发达。据《南史。循历列传》记载,宋文帝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应群。”由此可见,歌舞娱乐在当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方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生产经营方式通常以超出家庭的社会群体为单位,人际关系比较开发,男女交往比较自由,不局限于婚姻制度之内。不得不提的就是为古代商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大行业——妓院。妓院素来被人所不齿,但是不得不说它是古代叫赚钱的行业之一。而它能够立足于社会,在于审时度势。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很多,大多的佳人都处于妓院这个“龌磋”的行业。而作为发达行业的妓院,为了更好的营业率也培养出一批能歌善舞,精通诗画的妓女。因此有才的妓女自己也写一些离别的衰哀诗。(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个子是官人,拿得到头还。《那呵滩》)但大都肤浅,淫秽。另外,于妓女交好的才子也专门为她们写一些情歌来纪念彼此的情谊。正以为如此,“露水爱情”使男女双方不追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在南方的女子心中,爱情是个永远的话题,远比庄严的婚姻吸引人多了。
北朝的经济一直落后南朝,因此,女子在生存的压力下也变成了强有力的劳动力、这就决定了北朝的女子性格坚强,不能轻易被打败的性格。她们没有享乐的权利,只能更加努力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北朝的是个中看不到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对婚姻的向往。没有惆怅着晴郎变心,没有感叹青春不再的哀愁,更没有闺房中的哀伤,有的只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婚礼观。
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信仰。首先跟南北方的文化传统有关系,南朝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淡化,没有汉朝那么等级鲜明的制度,在道德规范较为宽松,礼乐教化的观念淡薄,“王后将相,歌姬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如恐不及,莫为禁令。”(陈旸《乐书》卷187)南朝皇室和文人耽于享乐,喜好新声艳曲,官吏,商贾,市民竞相效仿,形成了朝野追逐新声的风气。因此女子与汉朝比较有了相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也多了些勇气。道德上对男女关系的相对放松。所谓的“露水姻缘”就层出不穷了,有些惨遭男子抛弃的有才华女子便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写出诗歌吟唱,吟唱的时候得到其他女子的共鸣,因此诗歌便流传开来。故而南朝的乐府诗歌大都是感叹爱情的不幸,良人不忠。
北方是儒家思想的大本营,重视社会道德和家庭婚姻制度,北方对婚姻看得很重,但是对待爱情却没有很强烈的意识。所以在婚姻的问题上,女子大都有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毫不扭捏,南歌说:感郎千金意,愧无倾城色。北歌说: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在南朝诗歌中经常碰到汪汪的眼泪,但在北歌中却打不到一个泪字。有时情人失约不来,她们也只能说上一句:“欲来不来早语我!”而北朝女子有种“恨嫁”的心理。她们一到适婚年龄便开始催促家人为自己物色人家,(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儿孙抱!(《折杨柳歌》),为了让家人快快为自己找婆家,女子并没有说自己要出嫁,而是先从门前的枣树说起,树在那里几乎看不出它的变化,但是阿婆如果不把自己嫁了,你哪里有小儿孙抱呢?女子没有说嫁人对自己的好处,而是从侧面说了阿婆嫁女的好处,语言朴素自然,丝毫不做作,完全没有南方女子的羞涩。
加上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就成了必然。南朝处于多山水木林,风景优美,气候温暖,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南方民众因地理物质环境的优越,养成了一种柔弱的心情和享乐的人生观。人的性格容易变得温婉细腻,而北方水土粗粝,气候干冷,人的性格容易趋向豪爽简单。由于性格的不同,所以南朝乐府诗歌中的女子大都细腻婉约,北朝的女子则豪迈大气。(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和谐,失在肤浅,其次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浑浊而化钝,得其质直,其语多古语„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买不可具论。(《颜氏家训。音辞》)
综上所述,南北朝乐府诗歌中女子不同的爱情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而这四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参考书目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
郭英德
过常宝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二》
郭预衡
上海古
《南北朝乐府民歌·绵州巴歌》译文及赏析【原文】绵州巴歌——《南北朝乐府民歌》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注释】......
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大洋中脊的隆起地势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扩展资料大洋中......
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看我国古代女子的爱情观爱情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捕捉的闪亮元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更是占......
浅析斯佳丽的不同性格及形成原因摘要《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塔拉庄园农场主的女儿斯佳丽在战前战后的生活,并以斯佳丽在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身份角色为线索,成功地......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无人味精”为你整理了“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象”形成中的影响”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魏晋南北朝采莲题材赋在“莲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