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电机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加强实验室建设、改编实验教材,探讨考核方式改革即“分组考试”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电机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电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特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极为关键。

本文以“电机学”教学的实际体会,从实验和考核角度,介绍了电机学精品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探讨考核方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变”

实验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转变”,即转

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第一 转变归一化实验管理为因人而异 传统的《电机学》实验采用归一化管理,即统一的实验课时、统一的实验项目、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课时全班均为12学时;实验项目共6个:并励直流电动机工作与调速特性、单相变压器短路与负载特性、三相变压器极性和联结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评分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实验成绩中实验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50%。实验教学执行过程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这种归一化管理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电机学》课程时,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对他们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实验培养,一部分进入理论培

养。进入实验培养并非不要上理论课,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因他们具备动手能力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等条件,教师课外可适当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电机及其控制实验项目,同时增加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高可达30%。进入理论培养的学生则可参考归一化实验管理方法进行实验教学。第二 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传统的《电机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实验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设备的准备等概由老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只需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实验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实验技能。转变实验指导为实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制定方案,经教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检查线路,出了问题自己分析、解决。譬如在教师布置要进行《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实验时,学生可通过预习,自选同步发电机投入电网是采用准确同步法还是自同步法,采用准确同步法后仍可自定是采用交叉接法还是直接接法,不同的并网方法实验线路、实验设备、操作、实验现象均不相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验方法、现象提问,实验后学生还需对各类实验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三 转变静态实验内容为动态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中静态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基础训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葫芦画瓢”,通过反复训练学

生硬件接线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动态实验内容一方面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另一方面随时动态地更新实验内容,开设的实验项目注重专业之间的渗透,学科之间的交叉,紧跟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学生可自选实验项目,自行进行实验线路设计、元器件购置、设备选定、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正规划在《电机学》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电机综合训练。该实践环节,可巩固和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增强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个多种电机协同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以电机、变压器并网反馈为核心的系统,并进行安装调试。整个训练包含设计与绘制系统原理图、选择电气器件、系统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编制设计说明及小结等。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灵活使用电机,提高综合使用电机的能力。

果。

第二 进行实验设备研制与开发

我们也重视电机实验仪器的研究和开发。现正组织学生进行电机智能控制平台的研发,以此为基础开出电机实验教学项目2项,即“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实验”、“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完成这套综合实验设备将为把电机实验室建设为特色实验室打下基础。

3.改编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外,一本好的实验教材应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 能自成体系,能系统、全面地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当学生遇到有关实际问题时,能从实验教材上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 应与实验设备紧密结合。第三 能给出较多思考题,学生实验前能根据问题进行预习;实验中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实验后能在实验结果中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以“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为主线,与湖南大学一起编写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指导书》相应的实验指导,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电机学课程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教材自成体系,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内容方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度,以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工程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打下基础,在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第一 添置新实验设备

近年来我校电机实验室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大幅度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投资百余万购进多台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新型综合性实验装置,具有配置齐全、功能齐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体积小而适应面广、且有扩展能力等特点,能开设出20余个电机类的教学实验。

实验条件为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因设备台数增加,实验小组人数减少,一般以2人一组比较合适,合理的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进行实验,避免了以往实验时出现的有人操作,有人旁观的现象,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

二、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施考试改革的核心。按传统考试方式,绝大多数考试课程要求全体学生统一参加期终闭卷考试,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电机学》可采用“分组考试”的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改革----“分组考试”

“分组考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及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分组原则,把全体学生分成多组,不同组参加不同方式的考核,不同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所

占比例不同,每组平时成绩分别由不同内容的考核组成,期终考试考题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方式。

“分组考试”可把学生平时到课率、作业、实验、课程相关的工厂短期实习、自行设计课程有关控制系统等全部记入总成绩。

进行分组考试,首先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特长制定分组考试原则。原则制定一方面要在兼顾学生个性的同时明确规定参加每组考试的考生资格(平时表现为主),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终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小的分组;另一方面要规定每组考生的具体考试方式。

2.《电机学》分组考试原则

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工作,现将该课程的分组考试原则提出来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其具体分组及考核方式如下:

第一组:平时成绩50%;期终考试50%。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电机厂实习(25%)。前三部分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了第四部分--电机厂实习。按原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只到电厂或变电站实习,但部分学生学习电机学时,希望能有机会看一看电机的具体结构,了解电机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及其具体应用,通过教学内容实践化来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学校应与一些电机相关厂家建立实习合作关系。由于学校不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学生只有利用周末去厂里学习,这就要求实习厂与学校很近(在同一城市为佳,我校选衡阳市湘南电机厂较好)。学生实习次数只需两次(2天/次),实习完后交一份实习报告,该项占课程总成绩的25%。这组考生每班大概5-8人,他们必须满足三个条件:A.平时到课率100%;B.不缺交作业;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后25名(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及其他同学,这种考核方式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学初学生自愿报名,教师严把平时关,确定该组学生名单,若人数太多,可把条件C范围缩小,必要时进行口试,把比例控制在预计范围内。学生外出实习需

一定的实习经费,而教学计划中无此经费支

出,可通过教研室协商,从全班实习经费里给每人提取50元,不足部分学生自己负担。该考核方式是面向班上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设计,通过A.B.C.三个约束条件督促他们平时从严要求自己,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组:平时成绩55%;期终考试45%。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自行设计一个计算机对交流机的实验控制系统(30%)。前三部分要求与其他两组一样,新增自行设计计算机控制实验部分。增加第四部分考核内容,可实现强电与弱电的结合、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组考生比例可达全班15-25%,他们须满足四个条件: A、B两项同前; C.前两年基础课总成绩在班上位于前25名;D.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考试(具备这四个条件的学生才有能力设计出理想的系统)。该组考生最初也是自愿报名,由教师最终确定学生名单。学生做好设计后,交设计论文一篇,并上机演示设计运行结果。这种考核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组:平时成绩25%;期终考试75%。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到课率(6%);作业(6%);实验(13%)。不参加前两组考核的学生均为该组考生。

三、教学效果

通过对《电机学》实验和考核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并逐步应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如下教学效果:

第一 实验环节效果明显改善。电机实验室条件明显改善,成套系统实验平台的使用为《电机学》课程开设各类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提供了可能,也一改过去粗笨电机、高噪声危害等实验环境,使电机综合训练开发和设计具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

第二 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仍需时间对它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现我已就该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6%的学生认为若能真实施考核方式改革,他们平时能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及研究训练,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认为改革后,考试可促

进个性特长发挥,可提高其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玲玲等.深入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1)[2]方荣惠等.CAI在控制电机课程中的应用[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

[3]肖金凤等.关于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电机学教学改革的探索.电气电子教

学学报,2003(1)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实践教学是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集中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深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培养和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邢昌 冒国兵 余小鲁 张海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4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我校材料成......

试论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就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这个话题提出相应的分析探讨,并且认真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以期能够对目前以及未来的数值分析课程教学......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改革 课程 电机学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改革 课程 电机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