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_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原始资料 5 平面图和剖面图 6 测试图表
7 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与选用
8、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 文字报告 10 排印和装帧 总则
1、0、1 为统一基本技术要求,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除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及核电站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0、3 勘察报告应做到资料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有据、建议合理、便于使用,适宜长期保存,并应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
1、0、4 勘察报告的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现行有关的规定。
2、1 术语
2、1、1 岩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为工程目的而进行的,对地质、地下水、岩土性质以及它们与工程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是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测试、检验与监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编写勘察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1、2 岩土工程勘探 geotechnical expioration 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
2、1、3 原始资料 original material 勘察过程中形成和搜集和各种记录、观测数据、测试数据、试验数据、像片、录像以及计算机、各种草图、报告书原稿等,包括手工记录和自动采集数据,是编写勘察报告的依据。
2、1、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综合、评价,提出工程建议,形成为工程建设服务
的勘察文件。一般由文字报告、图表以及必要的附件组成。简称勘察报告。
3 基本规定
3、0、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岩土工程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应真实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地下水、岩土性质、不良地质现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他要求查明的问题,并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满足工程建设对勘察的要求。
3、0、2勘察报告应附下列图表: 1 拟建工程位置示意图; 2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原位测试成果图; 5 室内试验成果图。
3、0、3 勘察报告宜根据情况附下列图表: 1 区域地质图; 2 综合工程地质图; 3 工程地质分区图; 4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5 基岩面(或其他层面)等值线图; 6 设定标高基岩性分布切面图; 7 综合柱状图; 8 钻孔(探井)柱状图; 9 探井(探槽)展示图; 10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1 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 12 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13 其他需要的图表。
3、0、4当建设工程需要时,勘察报告应附下列附件: 1 地震基本烈度复核报告;
2 区域稳定性调查与评价专题报告; 3 工程地质测绘专题报告 4 遥感解译报告; 5 工程物探专题报告;
6 专门性试验或专题研究报告;
7 重要的审查报告或审查会(鉴定会)纪要; 8 任务委托书(或工程勘察合同)、勘察工作纲要; 9 本次勘察所用的机具仪器的型号性能说明; 10 重要函电;
11 其他应附在勘察报告中的文件。
3、0、5 除了综合性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外,尚可根据任务要求,单独提交下列专题报告:
1 岩土工程测试报告; 2 岩土工程原体试验报告; 3 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报告; 4 岩土工程事故调查及分析报告; 5 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报告; 6 专门岩土工程问题的技术咨询报告。
3、0、6 勘察报告的文字、标点、术语、代号、符号、数字、均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计量单位应按附录A执行。图例、符号、色标应分别按附录B、C、D、E执行。
3、0、7 勘察点、测试点和观测点均编号,编号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数字表示。同一工程场地勘察报告中的编号不得出现重复。
3、0、8 勘察报告宜采用计算机辅助编制。
4 原始资料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成果表:是将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的成果汇总列表表示。表中按地层新老顺序自上而下列出各土层的埋藏深度的标高范围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值以及反映各参数的变异系数、数据的数量、均方差等数理统计值。
5 标准 5、1 一般规定
5、1、1 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图例,应按附录B执行。本标准作规定的图例应按有关的标准执行。
5、1、2 图表上的线条等应主次分明,可按表5、1、2选用: 线条名称 线条宽度(mm)用途举例 细线 0.18-0.35 坐标线,图例符号线,剖面图细分层线,表格分栏线 中线 0.5-0.7 图例框线,表格框线,建筑物轮廓线,剖面图粗分层线 粗线 1.0-1.4 剖面图上钻孔符号,图框线 加粗线 2.0 A0或A1图幅的图框线
5、1、3 图表上的字体规格,应与图幅协调,主次分明。汉字采用仿宋体。
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物理量的主体符号应采用印刷斜体,上下标应采用印刷正体;非物理量的代号、书写号、计量单位应采用印刷正体。字体规格可按表5、1、3选用: 表5、1、3 字体规格 字宽(mm)字高(mm)适用字符 用途举例 2.5 3.5 数字、字母、汉字 等高线上标高,柱状图和剖面图中的深度、标高 3.5 5 数字、字母、汉字 勘探点间距,表格中的数字 5 7 数字、字母、汉字 柱状图中描述,主要地形地物注字 7 10 数字、字母、汉字 表格名称 10 14 数字、字母、汉字 图签外的图名
5、1、4 平面图和剖面图的格式宜按附录F执行。
5、2 拟建工程位置图5、2、1 拟建工程位置图或位置示意图可作为报告书的附图;当图幅较小时,也可作为文字报告的插图或附在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的角部;当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已能明确拟建工程的位置时,可免去该图。5、2、2 拟建工程位置图或位置示意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拟建工程应以醒目的图例表示;2 城市中的拟建工程应标出邻近街道和知名地物名称;3 不在城市中的拟建工程应标出邻近村镇、山岭、水系及其他重要地物的名称。4 规模较大较重要的拟建工程宜标出经纬或大地坐标。5、2、3 拟建工程位置图或拟建工程位置示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定。
5、3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5、3、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 拟建建筑物的轮廓线、轮廓尺寸、层数(或高度)及其名称或编号;2 已有建筑物的轮廓线、层数及其名称;3 勘探点的位置、类型和编号;4 剖面线的位置和编号;5 原位测试点的位置和编号;6已有的其他重要地物;7 方向、必要的文字说明。5、3、2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勘察阶段确定,宜采用1:500,也可采用1:200或1:1000、1:2000、1:5000。5、3、3 剖面走向应由左向右,由下向上;剖面顺序应先横向、自上而下;后竖向,由左向右编写。5、3、4 勘探点和原位测试点均应标明地面标高。无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标明地下水稳定水位深度或标高。5、3、5 勘探点和原位测试点过密的地段,可在本图适当位置引出放大,也可单独出图。5、3、6 可行性研究及初勘阶段,沿未确定拟建建筑物平面位置时,可不绘拟建 建筑物的轮廓线,并将图名改称勘探点平面图。5、3、7 占地面积较大的工程,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应以相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绘有地形等高线,标明工程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勘探点和原位测试点宜有坐标,可列入“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或列表放在本图的适当位置。
5、4 工程地质剖面图5、4、1 工程地质剖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 勘探孔(井)在剖面上的位置、编号、地面标高、勘探深度、勘探孔(井)间距,剖面方向(基岩地区);2 岩土图例符号(或颜色)、岩土分层编号、分层界线、接触关系界线、地层产状;3 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4 溶洞、土洞、塌陷、滑坡、地裂缝、古河道、埋藏的湖浜、古井、防空洞、孤石及其他埋藏物;5 地下水稳定水位;6 取样位置;7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曲线;8 标准贯入、波速等原位测试的位置及测试成果;9 标尺(剖面较短时在左边,剖面较长时左右各一)。5、4、2 分层编号的顺序应从上到上由小而大,除夹层和透镜体外,下层编号不应小于上层编号。需要时可标明地层年代和成因的代号。5、4、3 当已知室内地坪设计标高或场地地面整平标高时,宜用锁线标明在剖面上。5、4、4 工程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地质条件、勘探孔的疏密、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水平比例尺宜采用1:500,亦可采用1:200或1:1000;垂直比例尺宜采用1:100,亦可采用1:50或1:200。但水平与垂直之比值不宜大于1/10。在基岩及斜坡地区,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宜相同。5、4、5 绘制剖面图上的岩层倾角时,应将真倾角换算成视倾角,并考虑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的不同,准确绘制。上覆土层较厚,岩层倾角不能确定时,可不表示倾角。5、4、6 剖面图上个别钻孔较深,且下部某层厚度较大时,可将该层断开画出,但应标明实际尺寸。5、4、7 除按实际钻孔(探井)绘制剖面图外,需要时也可用插值法绘制推测的剖面图。
5、5 钻孔(探井)柱状图5、5、1 钻孔(探井)柱状图应由表头的主体两部分组成。5、5、2 钻孔(探井)柱状图的表头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编号;2 工程名称;3 钻孔(探井)编号;4 孔(井)口标高;5 钻孔(探井)直径;6 钻孔(探井)深度;7 勘探日期;8 制图人;9 检查人。5、5、3 钻孔(探井)柱状图主体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层编号;2 地质年代和成因;3 层底深度;4 层底标高;5 层厚;6柱状图(图例与剖面图同);7取样及原位测试位置;8岩土描述;9地下水位;10测试成果;11岩芯采取率或RQD(对于岩石);12附注。5、5、4 岩土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岩石应描述名称、风化程度、颜色、矿物成分(结晶岩)、结构与构造、裂隙宽度、间距和充填情况、工程岩体质量等级及其他特征。2碎石图应描述名称、颜色、浑圆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均匀性、含有物、密实度、湿度、母岩名称、风化程度及其特征;3砂土和粉土应描述名称、颜色、均匀性、含有物、密度、湿度及其他特征;4粘性土应描述名称、颜色、均匀性、含有物、状态及其他特征。5、5、5柱状图的测试成果栏,当进行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波速测试、点荷载试验、压水试验及其他原位测试时,应标其测试值。5、5、6对特殊性岩土,1 除按5、5、4条执行外,尚应描述下列内容: 1湿陷性图的孔隙特征;2 残积土的结构特征;3 有机土的臭味、有机物含量和分解情况;4人工填土的成分;5 盐渍土的含盐量及盐的成分;6 膨胀土的裂隙特征;7 其他特征性质。5、5、7当钻孔较深且某层很厚时,可将该层断开画出,但应标明实际尺寸。
6、1 室内试验图表
6、1、1 室内土工试验的主要成果数据应汇总在土载试验成果汇总表中,其格式宜按附录G、1、1执行。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的栏目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孔(井)及土样编号; 2 取样深度; 3 土的名称; 4 颗粒级配百分数; 5天然含水量;
6 天然密度; 7 饱和度; 8 天然孔隙比; 9 液限; 10 塑性指数; 11 塑性指数; 12 液性指数; 13 压缩系数; 14 压缩系数 15 粘聚力; 16 内摩擦角。
注:1 需要时,可增加最小孔隙比、最大孔隙比、相对密实度、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
2 当进行高压固结试验、渗透性试验、固结系数试验、湿陷性试验、膨胀性试验及其他特殊项目试验时,应在本表中增加有关特性指标;
3 当该工程未做某些项目时,可将冗余的栏目删去。
6、1、2 各栏土的指标均应标明名称、符号、计量单位。界限含水量应注明测定方法;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应注明压力段范围;抗剪强度指标应注明三轴或直剪,注明不排水剪(快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快剪)或排水剪(慢剪)。
6、1、3 当勘察报告需要附“颗粒分析成果图表”时,其格式宜按附录G1、2执行。
6、1、4 勘察报告宜提供固结试验成果图表,该图表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不同压力下的孔隙比值;
2 e---p曲线图;
3 不同压力段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
4 必要的文字说明。固结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1、3执行。如
勘察报告不提供固结试验成果图表,则应在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中提供不同压力下的孔隙比值。
6、1、5 当进行高压固结试验时,应提供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图表。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不同压力下的孔隙比值;
2 e---lgp曲线图;
3 先期固结压力;
4 压缩指数和再压缩指数;
5 必要的文字说明。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1、4执行,并应在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中加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再压缩指数。当需要提供固结系数时,应绘制固结系数试验成果图表。
6、1、6 勘察报告中宜提供剪切试验成果图表。剪切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试验方法(三轴或直剪);
2 排水条件;
3 不同垂直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值(对直剪); 4 抗剪强度与垂直压力关系曲线(对直剪);
5 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值(对三轴);
6 主应力差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对三轴); 7 摩尔圆和强度包线图(对三轴); 8 抗剪强度指标值;
9 必要的文字说明。剪切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1、5执行及附录G、1、6执行。如勘察报告不提供直接剪切试验成果图表,则应在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中提供不同垂直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值。
6、1、7 对于测孔隙水压力的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应绘制有效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并列表提供相应的数值。工程需要时,应绘制应力路径曲线。
6、1、8 既有土工试验又有岩石试验时,可将试验结果列在岩土试验成果汇总表中。表中栏目除按6、1、1条执行时,尚应增加单轴抗压强度和其他有关栏目。当岩石试验项目较多时,可单独编制岩石试验成果汇总表和必要的单项试验图表。
6、1、9 为判别水对混凝土腐蚀性需要进行水质分析时,应提供水质分析报告,其内容宜按附录G、1、7执行。
6、2 原位测试图表6、2、1 岩土平板静力栽花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1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编号;
2 试验技术条件;
3 试验点平面及剖面示意图; 4 岩土性质指标; 5 压力与沉降关系曲线;
6 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7 试验数据及计算成果;
8 附注。6、2、2 岩土平板静力载荷试验成果图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验技术条件应写明地面标高、岩土名称、地下水位深度、试验深度、压板尺寸、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试验开始及完成日期;
2 岩土性质指标对粘性土和粉土一般应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对原状砂土一般应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最小和最大孔隙比、相对密实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对岩石和特殊性岩土应写明相应的主要指标;
3 试验数据及计算成果应包括加荷次序、单位压力、累计沉降量、沉降增量、比例界限压力、变形模量、极限荷载压力。
6、2、3 静力触探成果图表可绘制成深度与贯入阻力关系曲线,其格式宜按附录G2、2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以深度为纵坐标,以贯入阻力为横坐标;
2 对于单桥静力触探,横坐标为比贯入阻力,对双桥静力触探,横坐标为锥头阻力、侧壁摩阻力和摩阻比;
3 在静力触探成果图表中应写明工程名称和编号、试验编号、地面标高、仪器型号、记录方式、试验日期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6、2、4 动力触探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3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孔号;
2 地面标高;
3 地下水位;
4 动力触探规格;
5 贯入锤击数(N10、N63.5、或N120); 6 深度与锤击数关系曲线。
6、2、5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4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孔号;
2 地面标高;
3 地下水位;
4 板头尺寸、板头常数、率定系数; 5 仪器型号;
6 量测方式; 7 测试成果数据;
8 原状土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重塑土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深度关系曲线、灵敏度。
6、2、6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图表的“测试成果数据”应列成表格,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编号; 2 试验深度;
3 土名及特征;
4 原状土十字板强度; 5 重塑土十字板强度;
6 灵敏度。
6、2、7 预钻式旁压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5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孔号; 2 地面标高; 3 地下水位; 4 仪器型号; 5 旁压试验曲线图;
6 测试数据(压力、测管水位降、测管水位倒数);
7 初始压力、临塑压力、极限压力、旁压模量。注:测管水位降及测管水位倒数可用旁压器中腔体积及体积的倒数替代。
6、2、8 跨孔法或单孔法波速测试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6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孔号;
2 地面标高;
3 地下水位深度;
4 测试方法(单孔法或跨孔法);
5 测试仪器型号;
6 测试成果数据(距离、时间、波速); 7 深度与波速、深度与模量关系曲线。
6、2、9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7执行及G.2.8执行,对于稳定流抽水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编号;
2 地面标高;
3 稳定水位;
4 抽水孔平面位置图;
5 抽水孔结构及地层剖面:
6 抽水试验成果表;
7 涌水量与时间及水位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8 涌水量与水位降关系曲线(三次或三次以上水位降时);
6、2、10 抽水试验成果图表中应有抽降次序、试验日期、累计时间、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多孔抽水试验除上述项目外,尚应有观测孔的水位降深,并应绘制带有抽降后水位线的剖面图。群孔抽水试验、简易抽水试验的成果图表,应根据的关规范编制。
6、2、11 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9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验条件(试验标高、栓塞类型、测压设备、工作管长度、钻孔内外径等);
2 试验参数(压力表压力、水柱压力、压力损失、试验压力、压入流量等);
3 栓塞安装示意图;
4 P—Q曲线及其类型,岩体渗透率等。
6、2、12 单桩静力载荷试验成果图表的格式宜按附录G.2.10执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试桩编号; 2 试验安装示意图; 3 试桩及锚桩配筋图;
4 试验技术条件;
5 桩周及桩端岩土性质指标;
6 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 7 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8 试验成果数据。
6、2、13 单桩静力载荷试验成果图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验技术条件应写明地面标高、桩的类型、砼强度等级、桩身尺寸、桩身长度及入土深度、加荷方式、砼浇注日期、试验日期;
2 桩周及桩端岩土性质指标包括的内容应符合6.2.2条
7、2、2 指标的标准差 应按下式计算:
(7、2、2)
7、2、3 指标的变异系数 应按下式计算:
(7、2、3)7、2、4 主要指标宜绘制沿深度变化的曲线,按变化特点划分相关型和非相关型。对相关型指标,应按下式确定变异系数 :
(7、2、4-1)
(7、2、4-2) 式中:
--剩余标准差;
r--相关系数,对非相关型,r=0.7、2、5 求得平均值和标准值之后,可舍弃带有粗差的数据后重新统计,剔除粗差可用正负三倍标准差法,将离差大于 3 的数据舍弃。如求得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过高,应检查原因,必要时应考虑重新划分统计单元。
7、3 岩土性质指标的选用
7、3、1 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数,如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饱和度、相对密实度、吸水率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7、3、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指标,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等,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当变异系数较大时,可根据经验作适当调整。
7、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需要的岩土参数,如岩土的抗剪强指标,静力载荷试验的极限承载力等,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7、3、4 容许应力法计算需要的岩土指标,应根据计算和评价的方法选定,可选用平均值,并作适当的经验调整。
7、3、5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7、3、5-1)
(7、3、5-2) 式中:
--统计修正系数。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7、3、6 统计修正系数 也可按岩土工程的类型和重要性、参数的变异性、统计时数据的个数,根据经验选用。当勘察报告中采用的设计标准另有专门规定时,标准值的取值方法应按该规范的规定执行。
指标的统计数量少于6个时,可根据指标的范围值,结合地区经验,给出经验值。
8、1 一般规定
8、1、1 所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均应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出对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8、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了解工程的结构类型、特点、荷载分布及对变形的要求;
2 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考虑岩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岩土性质和地质条件随时间的变化;
3 参考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
4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5 对理论依据不足,实践经验不多的工程,可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可根据施工监测信息反馈,建议调整或修改设计及施工方案。
8、1、3 勘察报告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场地地基条件,提出一种或几种地基基础方案,并对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8、1、4 对建筑物施工、运行过程中的检验和监测工作,应提出建议。当承担检验和监测任务时,应专门提交检验和监测报告。
8、1、5 当场地或其邻近存在岩溶、土洞、塌陷、滑坡、崩塌、淹没、泥石流、采空、地面沉降、活动砂丘等不良地质现象时,存在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与残积土、污染土等特殊性岩土时,应对场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8、1、6 当场地土或地下水可能对建筑材料产生腐蚀影响时,应评价土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2 天然地基
8、2、1 对于地基承载力与变形能够满足要求,有可能采用天然地基的工程,宜优先考虑天然地基,对天然地基的分析评价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2 提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3 工程需要时,估计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差异沉降;
4 根据岩土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冻结深度等,对设计单位初定的基础埋置深度提出调整建议;
5 根据岩土工程条件,提出基础和结构的设计施工措施及监测工作的建议; 8、2、2 地基承力的标准值,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革地方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当有成熟经验时,可按成熟经验分析判断。
8、2、3 当有沉降分析或地基与基础、上部结构协同作用分析任务时,可编写专门报告。
8、3 桩基工程和地基处理
8、3、1 桩基工程的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采用桩基的适宜性;
2 对桩基类型、桩的布置、桩的直径和桩尖持力层提出建议; 3 提出各有关岩土的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 对桩尖持力层的选择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在大面积堆载及欠压密土地区,尚应分析桩的负摩阻力,并得出有关数据。
5 对预制桩或沉管式灌注桩的沉桩可能性,挤土效应,沉桩顺序和方法,对挖孔桩、钻孔桩、冲孔桩的成孔可行性,对桩端稳定性(桩端位于倾斜基岩面上)进行论证,提出建议;
6 对桩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污染、噪音等)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7 对桩基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的其他建议。
8、3、2 当需要静力载荷试验或其他方法验证或确定单桩承载力,可提出有关这方面的建议。承担桩的静力载荷试验或其他方法试验时,可提交专门的试验报告。
8、3、3 任务需要时,可对群桩效应、群桩承载力和沉降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并提交专门的试验报告。
8、3、4 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论证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2 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法,并对其适宜性进行论证;
3 对处理厚度提出建议,对处理效果进行预测;
4 对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监测方案提出初步意见,并对地基处理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8、3、5 任务需要时,可对地基处理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并提交相应的试验研究报告。
8、4 基坑工程
8、4、1 对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提供岩土的重度和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产说明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
2 对软土的蠕变和长期强度、软岩失水崩解、膨胀土的胀缩性和裂隙性、非饱和土的增湿软化等岩土的特殊性质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
3 分析评价各层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流砂、管涌等;
4 分析基坑环境条件与基坑工程的相互影响; 5 提出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的初步建议;
6 提出降水、截水及其他地下水控制方案的初步建议。
8、4、2当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或承担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任务时,应提交相应的分析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或监测报告。
8、5 地震工程
8、5、1当工程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勘察报告分析评价的内容除遵守8、2,8、3,8、4节的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地震的基本烈度或抗震设防烈度; 2 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
3 场地所处的地震属于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
4 场地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5 对场地土地震液化进行判别,并计算液化指数,划分液化等级; 6 对场地与地基的抗震措施提出建议。
8、5、2 当承担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与地基地震反应分析或其他有关场地地基抗震的专门性研究任务时,应提交相应的分析研究报告。
8、5、3 在有可能发生震陷的软土地区勘察时,应进行软土震陷的分析评价。
8、5、4 在岸边和斜坡地带勘察时,应对地震时场地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9、1 一般规定
9、1、1 文字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与图表部分应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不得出现前后矛盾。章节划分和名称由报告编写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9、1、2 文字报告中插图和表格的位置应紧接有关文字段,插图和表格均应有图名、图号和表名、表号。
9、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字报告
9、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报告的文字部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2 拟建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 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地震概况; 5 场地地质、岩土和水文地质条件;
6 不良地质现象;
7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9、2、2 在叙述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时,应以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合同为依据,并应写明委托单位名称和勘察阶段。
9、2、3 在叙述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地震概况时,应简要阐明场地附近的山岭、水系、区域地貌、地层、构造和地震背景,场地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明确场地地震的基本烈度或抗震设防烈度。
9、2、4 在阐明场地地质、岩土和水文地条件时,应详细描述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类型、水位等。当场地内有特殊岩土和不良的水文地质条件时,应有针对性地深入论证。
9、2、5 当场地或场地附近有不良地质现象时,应详细阐述和论证不良地质现象的种类、分布、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和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避让或防治建议。
9、2、6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报告,应对场地和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明确评价。当场地岩土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或桩基选型的建议,必要时进行专门论证。当有几个比选方案时,应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提出方案的建议。
9、2、7 当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时,阶段勘察报告的内容应按任务书或合同的规定执行。
9、3 初步勘察阶段的文字报告
9、3、1 初步勘察阶段的文字报告,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论证和评价。如未做过可行性研究勘察,则初步勘察报告应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的内容。
9、3、2 初步勘察阶段的文字报告,应在初步查明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对场地稳定性和地基方案作出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2 工程概况;
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 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5 场地各层岩土的分布和性质;
6 场地地下水情况;
7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8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9 岩土工程的分析和评价。
9、3、3 在叙述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的范围、面积、比例尺、测绘或调查方法;
2 钻探、井探、槽探的数量、深度、方法及总延米数,控制孔、取样孔的布置;
3 原位测试的种类、数量、方法、技术要求;
4 取土样的间距,所用的取土器和取土方法、土样等级,取水样位置,土样和水样的数量;
5 岩土室内试验和水质分析的项目和技术要求。
9、3、4 在叙述场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地面标高、坡度、倾斜方向;
2 场地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切割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
3 不良地质现象的种类、分布、发育阶段、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 4 基岩的产状、基岩面的起伏,断层的性质、证据、类型,地震基本烈度或抗震设防烈度。
9、3、5 在描述各层岩土的性质时,其内容应符合5、5、4 条的规定。
9、3、6 在叙述场地地下水情况时,应阐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当有多层地下水且可能对工程产生影响时,应阐明各层水位或水头,是否存在越流补给,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9、3、7 初步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应划分岩土单元,按岩土单元统计分析岩土的主要参数,给出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给出承载力和强度指标的标准值。
9、3、8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应按
9 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
10 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和监控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9、4、3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应符合9、2、2条的规定;“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应符合9、3、3条的规定;“场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场区各层岩土的性质”,“场区地下水情况”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应分别符合9、3、4-9、3、9条的规定,并应较初勘报告详细的深化。
9、4、4 在叙述“拟建工程概况”时,应写明建筑物名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总高度、基础底面深度、结构类型、荷载情况、沉降缝设置、对沉降及差异沉降的限制、大面积地面荷载、振动荷载及振幅的限制、拟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等。
9、4、5 “岩土工程的分析和评价”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可按单体建筑分别评价;当岩土条件较简单时,可按建筑群评价。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内容按
4 报告提交日期。
一、名次解释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年限100a,相应的基本烈度大致相当于50a的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二、简答......
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概述1.1工程概况拟建XX省XX厅XXX湖XXXX基地项目规划地块位于XX市X湖新区西部入口区,基地北侧为林芝路,东侧为西藏路,南侧为方兴大......
“工程项目名称”岩土工程勘察管理报告我单位对“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场地进行了全程管理,并对成都四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勘察企业出具的该项目勘察报告中布孔数量、位置、孔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