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烧成_陶瓷烧成工艺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陶瓷烧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陶瓷烧成工艺”。

烧成:陶瓷坯体通过高温热处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得到具有某种特定要求的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

一次烧成:成形、干燥或施釉后的生坯,在陶瓷窑内一次烧成陶瓷产品的工艺路线。

二次烧成:即先素烧后施釉,再釉烧的工艺路线。分为低温素烧高温釉烧和高温素烧低温釉烧。坯体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低温阶段——常温~300℃

排除干燥残余水分和吸附水,少量收缩或不收缩,气孔率、强度略有增加;基本无化学变化。(2)氧化分解阶段——300~950℃ 1 化学变化

(1)氧化反应:碳素和有机物氧化,黄铁矿(FeS2)等有害物质氧化(2)分解反应:结构水排除;碳酸盐、硫酸盐分解(3)石英晶型转变 2 物理变化:(1)重量减轻,气孔率提高,有一定的收缩;(2)有少量液相产生,后期强度有一定提高。(3)高温阶段——950℃~烧成温度 一 化学反应

1在1050℃以前,继续上述的氧化分解反应并排除结构水;

2硫酸盐的分解和高价铁的还原与分解(在还原气氛下);

3形成大量液相和莫来石;→大量液相+一次莫来石生成+二次莫来石 4新相的重结晶和坯体的烧结; 晶粒长大,晶界移动,致密烧结。二 物理变化 :气孔率降低,坯体收缩较大,强度提高,颜色变化。(4)冷却阶段——烧成温度~室温 烧成制度包括:

温度制度(包括各阶段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最高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气氛制度(升温的高温阶段的气氛要求)(氧化、中性、还原)压力制度(对窑内压力的调节)

注意:1坯体出现剧烈膨胀/收缩、化学反应、相变的温度区域——应缓慢升降温或适当保温 2坯体形状复杂,厚度大,规格尺寸大,入窑水分高——应缓慢升降温或适当保温 3低铁高钛坯料(北方)常用氧化气氛烧成; 4高铁低钛坯料(南方)常用还原气氛烧成 5对于普通陶瓷产品冷却制度一般为:高温阶段应当快速冷却,低温阶段相对缓慢,晶型转变温度附近最慢。陶瓷胎体的显微结构:晶相、玻璃相、气相。

长石质瓷显微结构中各相:1 莫来石(10-30%)2 玻璃相(40-65%)3 石英(10-25%)4.气孔 工艺因素对显微结构的影响:

(一)陶瓷原料及配比;

(二)原料粉末的特征

1、颗粒大小影响成瓷后晶粒尺寸:

一般规律:细颗粒粉料制成的陶瓷晶粒小,且均匀。2粒度分布粒度分布范围窄;密度高

3、颗粒形状及团聚程度:粉体的团聚程度越高,则产品的结构越不均匀

(三)外加剂

1、掺杂增加晶格缺陷,促进扩散,使坯体致密,气孔少;

2、外加剂与某些组分形成第二相促进烧结

(四)烧成制度

1、烧成温度:影响瓷坯的密度、晶粒大小及各相的比例。

2、升降温速率 影响坯体密度,晶粒大小,相的分布。

 控制速率煅烧,中间温度下维持较长时间-促进坯体致密。

 快速烧成时高温下维持较短时间-抑制晶粒粗化。

 冷却速度对显微结构影响表现在各相分布。

a、快速冷却:越过第二相的析出温度,第二相形成数量少 b、缓慢冷却:不同温度会析出不同的第二相 3 烧成气氛:影响气孔率、晶粒尺寸、缺位形成、阳离子价态、矿物组成。

烧成工段年终总结

烧成工段年终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烧成......

烧成工段工作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烧成工段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烧成工段年终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烧成工段年终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烧成工段工作总结

二00七年烧成二工段工作总结2007年,烧成二工段在公司、分厂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技术指标为抓手,不断强化生产组织和运行管理,创新工段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工作成绩:全年共生产熟料万吨,窑......

耐火材料烧成窑炉

耐2009.03.19随着钢铁工业和其他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作为高温工业生产设备的基础的耐火材料,其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发展。作为生产核心的成型砖坯的烧成设备应满足......

《陶瓷烧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陶瓷烧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陶瓷烧成工艺 烧成 陶瓷 陶瓷烧成工艺 烧成 陶瓷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