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仙子之歌_花仙子之歌串词
花仙子之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花仙子之歌串词”。
花仙子之歌
二月兰花盆里装
兰花----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识兰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鱼子兰
清 纳兰性德
石家金谷里,三斛买名姬。绿比琅玕嫩,圆应木难移。
若兰芳竞体,当暑粟生机。身向楼前坠,遗香泪满枝。清平乐 春兰 宋 毛滂
曲房青琐,浅笑樱桃破。睡起三竿红日过,冷了沈香残火。东风偏管伊家,剩教那与侬华,谁送一怀春思,玉台燕拂菱花。
点绛唇 国香兰 宋 王十朋
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
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堪纫佩。灵均千载,九畹遗芳在。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品兰
清郑板桥《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顾夫人画兰 朱彝尊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赠友人(咏兰花)
唐 李白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香美,叨沐清风吹。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高 朋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种兰 张士
元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兰之情
铁汉朱德的兰花情怀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1922年秋,朱德远涉重洋赴欧洲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即使在此期间,朱德仍念念不忘兰花。当他在德国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时就谈到了兰花。由于革命理想相同以及在兰花和音乐上情趣相投,两人相谈甚欢,彼此欣赏。此后不久,经周恩来和张申府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茨坪东南的山中盛产各种兰花,人称“兰花坪”。朱德常在闲暇时去山里寻花赏花,遇到珍品,就采回去,悉心培养。据说这期间他采集培植的一株“井冈山铁线兰”竟然还陪伴他度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朱德爱兰的故事在井冈山群众中广为流传,留下了“当年朱军长引种兰花,香飘湘赣边界八百里”的佳话,甚至还被编入一首红色歌谣中吟唱:“朱军长挑来湘江水,浇得井冈兰花放。”
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朱德有条件得以认真研究兰花。1950年8月到1951年1月间,朱德曾两患急性肺炎,身体需要休息和调整,中央决定朱德到杭州疗养。1951年2月23日,在夫人康克清等人的陪同下朱德赶赴杭州。杭州盛产兰花,如“宋梅”、“绿云”、“大富贵”等名兰都产于此。疗养期间,朱德认真翻阅了别人赠送的一套《兰谱》,并结合书中的叙述对杭州产的兰花品种以及当地人养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丰富了对兰花的认识,提高了栽培兰花的技术。自此,朱德更加喜爱兰花。外出视察时,只要当地产兰花,又有闲暇,他总是饶有兴致地去公园或山野寻兰,遇到好的品种,就带回北京,仔细栽培。如果遇到花卉展览,他也一定不会错过。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浙、闽赣、两广、川贵及海南岛等产兰的主要地区。在与别人交流经验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朱德总结出许多养兰的心得。例如,朱德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养兰入门易,精通难。须窥天时,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朱德对兰花的喜爱以及对养兰技术的熟稔甚至使他对兰花有一种特有的灵感。1961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游览,路过一棵古树,抬头一望,便说树上有兰花,大家半信半疑。于是,有人爬上树察看,果然从树上采得一束兰花。
兰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每每看到兰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抑或发现新的兰花品种的时候,朱德往往诗兴大发。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越秀公园兰圃参观时,即兴赋诗《游越秀公园》:“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同年深秋,朱德曾赋七绝一首,来描写自己在辛勤劳作中获得的乐趣:“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1962年1月1日,朱德参观北京中山公园兰花展览,赋诗《咏兰展》:“春来紫气出东方,万物滋生齐发光。幽兰新展新都市,人人交口赞国香。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其末四句后来印制在1988年12月25日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兰花》小型张上。1963年,朱德在成都杜甫草堂参观期间,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其中有一首咏兰诗:“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通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1963年4月20日,朱德在四川考察时曾到峨眉山石笋峰寻兰,亲手把采集到的兰花栽到盆中,并对陪同的工作人员说:“古人说过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只有兰花有叶有花又有香。请你们替我管好这几盆兰花,今后我还要来峨眉,还要来看这些兰花的。”并即兴填词一首《鹦鹉曲·石笋峰采兰》:“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达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供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朱德一生共创作了约40首咏兰诗词,这些诗词真切反映了朱德寻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的所感所想,饱含了朱德对兰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朱德寻兰、养兰、赏兰最多、最勤之时,也是他创作咏兰诗词最多的时期。
莳花弄草,似非戎马倥偬的元帅的本色,而朱德如此钟爱兰花,却是为何?这其中大有缘由。首先,这与朱德一段缠绵的爱情有关。1928年湘南起义期间,朱德与耒阳农民武装的宣传员伍若兰相识,后经人介绍二人结婚,婚后伍若兰随同朱德上了井冈山。1929年2月2日,国民党刘士毅部偷袭红军军部,为掩护朱德突围,伍若兰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年仅26岁。朱德为此难过不已,自此他更加热爱兰花,以此寄托他对伍若兰的无限思念。那株永不凋谢、长久芬芳的兰花永远铭记在朱德心中。
其次,在朱德看来,养兰有很多用途。1961 年2月6日,朱德参观福州西湖公园,当走到兰花苗圃时,他对福州市园林管理处的陈时璋说:“武夷山的留香涧产兰很多,要广为采集,大量繁殖,作为出口物资,既可参加国际间文化交流,又可以充实兰谱内容。”1963年1月1日,在视察华南植物园时,他又对植物园负责人说:“不要小看兰花,兰花可以出口。要广种兰花,多赚外汇。”在当时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出口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兰花等花卉养植,确实可以作为增加出口、赚取外汇的一个途径。同时,朱德还注意到了兰花可以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媒介的用途。同中国一样,兰花在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很受喜爱。1959年11月,日本友好人士松村谦三来华访问。知道松村喜爱兰花,所以在会见松村时,朱德以几个品种的名贵兰花相赠。事后不久,松村又回赠了几株日本杂交兰。一来一往中,双方增加了了解,为日后中日建交积累了积极因素。此外,朱德还把赏兰、养兰的过程看成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他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看上20分种兰花,比休息两个钟头都好。”
最后,朱德爱兰与兰花的独特品格有很大关系。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端庄素雅、质朴高洁、坚韧刚毅,很受人们推崇,与梅、竹、菊一起并称为“四君子”。颜师古曾写过《幽兰赋》赞咏兰花的品质:“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世传《孔子家语》中也有佳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兰花的这些高贵品格,正是朱德十分看重、推崇并要求自己要做到的。实际上,他做到了。他一生为追求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而矢志奋斗,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淡泊名利、襟怀坦荡,他受过挫折却在逆境中奋起,他就如那质朴高洁、弥久芬芳的兰花!
诗词故事
风姿高雅真君子 清幽爽洁王者香
兰花又名侍女花、兰草等,雅号空谷佳人、花中君子,有“香祖”、“国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等美誉。兰花为兰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兰花有兰和蕙两大类,一茎一花为兰,一茎多花为蕙。喜湿润温和气候,盛产于苏、浙、闽、赣、粤、云、贵、川等省区,多生于幽谷丛林中,四时开放。碧叶修长飘逸,花姿娟秀淡雅,花香清远袭人,有白、黄、蓝、绿、粉、紫等颜色,1000多个品种,是坚贞、典雅、高洁的象征,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未得重用,在返回鲁国的途中,见芳兰独茂,喟然长叹:“兰为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他停下车,抚琴而歌《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以兰自喻,慨叹生不逢时,未能一展政治抱负。屈原更在作品中多次咏到兰蕙。如《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诗人以兰蕙等香草来比喻贤人,要“滋兰”、“树蕙”,为国家培养人才。“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可残酷的现实却令诗人非常痛心,人们都爱腰佩恶草,而把兰蕙等当作杂草弃置一旁,暗喻奸佞当道,真正的人才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诗人不忍心看到祖国的衰败,最终选择了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的道路。
发明了地动仪的东汉张衡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怨篇》诗,名为赞美秋兰,实则是借兰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感慨:“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云远,我劳如何。”唐太宗李世民以“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这当然靠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也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重用人才。其《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就通过植兰赞兰,表达了重用人才的思想。1988年发行的“中国兰花”特种邮票一组4枚和小型张一枚,每枚的兰花旁都配有咏兰花的诗句,第三枚便用唐太宗此诗后4句配“大凤尾”,成了帝王诗入新中国邮票的独例。
兰花图 李苦禅作
提起李白,人们自然会想到他潇洒飘逸、放荡不羁的诗酒人生。其实他也有过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只是由于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抱负未得施展。他的《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诗:“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即很好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人格操守。说到兰花和操守,不能不提南宋的郑思肖。宋亡后,郑隐居苏州,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擅画墨兰,花叶萧疏,不画土和根,暗寓土地已被元人所占,以示不忘宋朝。元代画家倪瓒《题郑所南兰》诗,对此作了吟颂:“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孔子、屈原以兰花未得人的青睐而慨叹感伤,可一旦把兰花植入盆盎,移进室内,却又往往会因为侍养不善而让其枯萎。元代周棐《古诗》:“猗兰生中谷,不采恒自香。园丁亦何知,掇置近中堂。朝培根愈萎,暮沃叶已黄。将养虽以时,物性终见伤。”你看园丁把兰花从山中挖回,放置大堂里,又是培土又是浇水,尽心竭力。谁知兰花竟根枯叶黄,大受伤害。从兰花的角度看,怕是更喜欢山谷林下,自开自落自芬芳的生活吧。白居易的《问友》诗,则向人们提出了另一个难解的题目:“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其实善恶相长,美丑共生,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时下一些珍稀品种兰花,会卖上几十万上百万元,在清代,名贵的兰花就达到了百金一盆的天价。一天,余焜见市面上一盆素心兰娟秀可爱,虽很想得到,却囊中羞涩,不禁怅然若失,回家后作《徵招》词聊以自慰,下阕写道:“肠断,十三弦,湘江上,迢迢数峰青处。好梦不多时,怎啼鹃无数。相思徒自苦。问谁与、冷香为主。问何事,一屡闲情,付水萍风絮。”
朱德元帅对兰花情有独钟,不仅自己养兰,还以兰花赠送友人和植物园。1964年1月,朱德以两盆名贵的四川雪兰和夏蕙赠送作家周瘦鹃,周喜不自胜,作《兰花》诗记之:“兰蕙争荣压众芳,滋兰树蕙不寻常。元戎心事关天下,要共群黎赏国香。”
花神故事
二月 杏花 杨玉环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她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还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花仙子之歌》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歌曲,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 花仙子之歌 》 。2、指导学生能用声音及动作表现出花仙子的生动形象和美好意境 。3、提高......
花仙子作文花仙子有魔力可以把花变枯萎,也可以把花变鲜艳!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花仙子,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第一篇 花仙子夜深了,那里唯一的花仙子莹也睡了,一切生物都睡......
花仙子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花仙子》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华盛世主持人培训基地花仙子婚礼主持词(司仪上场)02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大家中午好。这里我谨代表双方家人以及新人向各界朋友的大驾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