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测评课_涉江采芙蓉讲课用
涉江采芙蓉测评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涉江采芙蓉讲课用”。
《涉江采芙蓉》教案
吴 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
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2)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和苦难观。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段《一剪梅》的flash动画,创设情境。
师:刚刚我们欣赏到的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温婉如玉,掷地有声,表达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离愁。沿着时光逆流而上,古乐府的歌声依稀悠扬,今天我们就共同回溯到千年前,感受一下那亘古绵延的情愫。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页,我们来学习《涉江采芙蓉》。(PPT1)
二、文学常识介绍:
师:注意看一下课下注释,《涉江采芙蓉》选自哪部作品?(PPT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包括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由于题目失传,所以通常都以首句为题。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集中表现了民间的智慧与诗意和纯正而健康的情感。”
“其文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南朝·梁·钟嵘《诗品》中评价其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三、诵读品味:
师:咱们学习诗文,“多读”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能发展你的思维,激发你的情感,加深理解。那么首先我们齐读一遍这首古诗。(读后正音)
我们听一遍朗诵录音,初步品味本诗语言和思想感情。(评价录音。要咬字清晰。速度宜慢不宜快。)
个人自由诵读,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读后找个别同学朗读。)
四、合作鉴赏:
师:结合我们以前学习和阅读过的诗歌作品,读完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明确:这首诗简单但却意蕴悠长。好,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细细品味一下。体味这首诗,关键要抓住“五个一”: 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一串的真纯自然的举动,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来自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
首先我们就来欣赏诗人在诗首就为我们创设的意境,意境由多个意象组成,有哪些意象呢?
(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1、“芳草”的“兰泽”意象
兰与芳草指的是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同学们知道谁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香花香草?(屈原)
屈原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又把穿着、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
2、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看来,芙蓉亭亭玉立,叶如裙,花如面,不愧为佳人之花。
爱情之花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意境总结:那是一个夏日,花香日暖,江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纯美静谧的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二)一串真纯自然的动作
1、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
采:采的目的——遗所思(纯洁美好)
采的方式——涉江(真挚深沉)采的结果——所思在远道,遗之不得
抒情主人公来到这江边,看到芙蓉花开朵朵,美丽动人,自然有采摘的冲动。他采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动机纯不纯呢?
明确:他采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折芳馈赠的传统说起了。
《邶(bèi)风》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折芳馨兮遗所思。(屈原《山鬼》)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因为内心对你的纯洁美好的爱,因此看到荷花想采摘而赠予你;又因为爱得深沉不肤浅,因而不惜涉江之劳,也许我不善划水,不懂荡舟,但一定要涉江把花摘到,赠予最爱的你。但,知心人却远在天涯,“路远莫致之”,美丽的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递。于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还是不甘心,仍要回望故乡,那儿有我的牵挂。
2、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
明确:目的:悲歌可以当泣,远望权且当归。方式:还顾
结果:长路漫浩浩,归之不得
通过想象活动完成归去的目的:
还顾望旧乡,故乡的山水是那么的亲切,父老乡亲是那么淳朴,关键是淡去这背景,清晰的,放大的是你啊,日夜思念的人,看到你的容颜因思念的煎熬而日渐憔悴,“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却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因此泪光点点,涕泣涟涟,令人断肠。
还顾,回望更显得对故乡的依恋,对思念中人的深沉爱恋。
结果,事实上远望是看不见旧乡的,更看不见爱人,从想象中跌落到现实中,视线必被青山阻隔,为浮云所遮,事实是长路漫漫,天地苍茫,故乡归之不得,佳人见之不得。
所以,在高洁优雅的意境中,抒情主人公不辞涉江之苦而采芙蓉,欲遗所思,遗之不得,故深情回望旧乡,以望代归,却又终究是归之不得。这 一串动作是内在情感的外化,是真纯自然的。
(三)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途遥渺,相聚无望,于是,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天地间的一声幽叹。
叹什么?
同心却离居,忧伤以终老。
我日夜思念的人啊,想到我们相敬如宾,彼此恩爱,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怎奈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同心而离居,更难堪的是,这不是一时而是一世。情感领悟:
(四)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途遥渺,相聚无望,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可见这种爱至深至真至纯至上,令人感佩而崇敬。
忧伤:同心、离居、终老
(五)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
何以有终老之叹?
时代原因:东汉中晚期朝政腐败,尤以桓灵之世为甚,桓帝时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诸葛亮也曾对后主劝谏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士人悬梁刺股只为立德,立功,立言,怀有强烈的功名意识,为了求一官半职不惜游京师,谒州郡,以求权门的推荐援引,但事实上大多投奔无门,空怀抱负,眼见时间消逝,不免有极大的痛苦和困惑。一方面热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会进身无望,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草木摇落功业无成思远路 韶华易逝空床凄冷泪轻流,反映了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了一种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由于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因此流露了浓重的感伤之情,蕴含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
这五个一结合铸就了一首成就极高的五言诗,讲述了东汉末年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人生。
五、再读诗作,自主体悟
师:其实我一直觉得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中含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种“不可言传”的味道,是老师用再丰富的语言也无法传达给你的,刻意的翻译更不可能表现出来。就像是《小雅·采薇》的末段,那种“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凄凉,必须要你自己不断的去诵读,去联想,去体悟,才能感受出其中的“妙不可言”来。
文字,诗与音乐都是相通的,那么在学过这首诗后,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与此同时,我给大家诵读一下我对这首诗的扩写。用另一种形式来感受一下诗歌意境的美好。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我越走越远了。久违了,这绿色的香气,连同我的烦愁也一并盖过了„„
湖岸泽畔,芙蓉朵朵。我乘一叶扁舟,在荷中穿行,我忘记了污泥的存在,全然不顾沾湿的衣襟,我要为你采下,那最静、最温柔的一朵。它像极了你,纯洁无瑕的笑靥。
莲花在我的手中绽放,我清晰的听到了那思念的声音,来自我的心灵深处,渐渐清晰。
可是,可是,要多少座山峰,多少条河流,多少道海洋,多少次彼岸的追寻,才能把它送到你眼前。暗笑自己的幼稚和徒劳,却仍旧望眼欲穿。
我只能面对一个漠然的方向——故乡所在的方向,深深的眺望。我回首眺望着见证我们成长的故乡,才惊觉,在人世所迫、情非得已之下,我已经走了很久、很久,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不知道像我这样的风雨兼程,还要走过多少个春秋冬夏,还要流逝多少个昼夜芳华。纵使我们彼此牵挂,却要怀着这哀伤的情绪一直到老吗?哎,如果注定天各一方,两两相望,那我也只好靠著追忆去继续思念你,直到离世的那一刻。”
六、结束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清淡的笔触中写出的却是一世的苦悲。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希望同学们都珍惜现在与亲人、故乡、母校相伴的时光,将来的某一天,你们终将也会成为漂泊四方的游子,也会尝遍这恼人的思乡情愁,或许那时候你再来吟这首诗,就会有更深的体悟了。
涉江采芙蓉 教案《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2、能力方面( 1 )领会诗歌的思......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汉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③、掌握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2、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