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报告_经费保障机制自查报告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经费保障机制自查报告”。

阳原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张家口市教育局、财政局: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冀教财[2011] 号)(文件)要求,我们对全县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总体资金安排及落实情况: 全年公用经费1747万元(其中,中央1012万元、省562万元、县财政配套173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06万元(其中,中央111万元、省53万元、县财政补助42万元);为全部学生免费提供的教科书都按有关规定在每学期开学初免费发放给学生,资金由中央负担(春季176.82万元、秋季202.60万元);校舍维修资金260万元(中央130万元、省130万元)。上述各项资金当年已全部落实到位。

1、保障措施

(1)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领导。按照冀政[2006]86号、冀财教[2006]111号、112号、113号和114号四个配套文件规定,县政府早在2006年9月已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由教育、财政、计划、宣传、监察、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时,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阳原县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确定了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实施范围、主要内容、资金管理和组织领导等各项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运行以来,随具体情况及时变更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印发和公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定期就保障机制改革问题召开政府常务会或办公会等,协调处理改革中的问题,切实履行了领导职责。

(2)为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确保资金运行的规范性,早在2007年2月县财政局就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地方财政专户,并成立了财政集中支付教育分中心,专门负责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支出审核与监管,在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基层学校全部实行报账制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不合理的开支。运行模式执行至今,一直能够按照职责分工较好地履行职责。

(3)为进一步规范运作,县教育分中心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局出台了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

(4)为切实提高新保障机制下财会人员的素质。2006年8月,县教育局计财股长参加了由市教育局财务科组织的、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培训;2007年2月,县教育局计财股主管会计参加了省教育厅财务处举办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预算编制”培训。随后,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培训,分发了预算编制培训资料。2007年初,县教育局组织了各学校预算编制的试编制工作。2007年7月份,教育局、财政局再次分别派专人参加了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在廊坊举办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2010年11月份,教育局又派专人参加了省教育厅在石家庄举办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并于当年12月底再次对全县各学校的财会人员进行了针对2011年学校预算编制工作的系统培训,并印发了培训资料。通过这些措施,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政策,提高具体操作层面的规范性。

2、预算编制及落实情况

(1)2010年开学前,由教育局计财股牵头,组织全县37所具有独立核算资格和职能的中小学(2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学校、9所初中、18所小学、7所一贯制学校)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按照“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到4月初全部完成并已呈报市教育局和县财政局。具体情况见阳原县2010年《学校预算编制综表》、《阳原县中小学2010年预算编制说明》。

(2)按照2010年的预算控制额度进行的学校预算编制:①全县按(小学355元生/年、初中555元生/年;)生均补助标准,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总额1733万元(年底实际执行1747万元),按照分担额度指标,其中,中央1040万元(年底实际执行1012万元)、省347万元(年底实际执行562万元,含划转市级的173万元)、市173万元(年底实际已由省级划转执行173万元),县财配套为173万元;②2010年,共有寄宿生7958人(其中小学3323人;初中4635人)。全县核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春季补助2191名(其中小学981人、初中1202人、特校8人),按原定标准(小学250元/生.学期、初中375元/生.学期、特殊教育学校500元/生.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计70万元(省28万元、县财政配套42万元)。春季小学初中享受补助比例分别为29.88%和25.93%;秋季补助2656名(其中小学1096名、初中1552名、特殊教育学校8名),按原定标准(小学250元/生.学期、初中375元/生.学期、特殊教育学校500元/生.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共计86万元(中央86万元),秋季小学初中享受补助比例均达33%以上。全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共计156万元(年底实际执行206万元,其中用于提高补助标准的50万元待县级承担的10.3875万元配套后即可拨付执行);③2010年春季为23278名小学生和10095名初中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和辅助学习资源,共计资金176.82万元(其中小学95.05万元、初中81.77万元);秋季为24195名小学生和10880名初中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和辅助学习资源,共计资金202.60万元(其中小学100.16万元、初中102.44万元)。④校舍维修资金260万元(中央130万元、省130万元)。按照省级下达的控制额度,需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足额已纳入了年初财政预算,下达了预算批复。并于当年全部落实到位。

3、资金管理情况

(1)中央和省级资金、市级和县级配套资金年底前都已拨付到位。(2)资金全部集中在县教育支付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分校核算。(3)资金支付相对及时,年底前全部。

(4)会计核算及帐务处理。县城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所有学校支出票据合法有效,账务处理规范,无白条入帐等违规行为发生。

(5)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贫困寄宿生界定、审批,及时、规范发放生活补助,签字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无违规行为。

(6)公用经费(含取暖费)分校核拨标准符合(小学年均355元;初中年均555元)要求,无挤占、截留、挪用问题,也未发现违规收费问题。(7)未发现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专项资金问题。

4、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2010年按规划实施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共3个,涉及3所学校。具体情况是:

①中央资金130万元,用于东堡小学和东井集中学教学教辅用房建设项目。东堡小学规划建筑面积560㎡,总投资80万元;东井集中规划建筑面积480㎡,总投资50万元。

②省级资金130万元,用于高墙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800㎡,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30万元、台塑集团捐资45万元、省教育厅45万元)。

上述项目中的东堡小学和东井集中学都已实施并于当年10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高墙小学于当年 月开工,工程在建,预计2011年8月底前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各项目实施与上报年度规划基本一致,无擅自修改和增减行为。(2)各项目符合已制定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结合了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且年度安排适施的项目均为长期保留学校,近期拟撤并学校都不在规划和实施之列。

(3)工程土建资料齐全。每个项目获取立项批复后,都办理了招投标手续,有工程预、决算、施工图纸、监理日志、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审计报告等工程档案资料。

(4)已竣工并经验收后交付使用的项目工程,都未发现质量问题。(5)年危房改造率达80%以上,年危房发生率一直控制在2%以下。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从新机制实施以来的运行情况看,公用经费切实得到了有效保障,并能合理使用,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各校经费都能维持运转,但仍相对欠缺。现针对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如下:

1、鉴于现行的经费保障标准所限,学校仅能在低水平上勉强维持运行,距离中小学硬件的标准化建设、现代教育资源的配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验教学的普及等方面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学“班班通”、校园网尚有待增加经费投入,实现普及;信息技术和实验课的开设等,都需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以购臵和维修维护,同时也需支付相当数量的水电费用。而以现行的保障标准,确实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薄弱学校,更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经测算,年生均公用经费应达到小学600元/生、初中800元/生,方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实施。

2、我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高寒地区,每年取暖期都在5个月(10月初至次年4月底)左右,取暖费支出较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年来煤价不断上涨;二是取暖设施改造后,取暖成本有所增加。现生均55元的补助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各学校取暖需求,甚至出现了部分薄弱学校取暖费用占到全年公用经费支出总额70%的现象,有的学校为节省取暖用煤,不得不闲臵暖气设施,再改用炉具取暖。为此,建议省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县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补助标准,足额补助取暖费用,以满足冬季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效实施。

3、县政府安排到教育系统的自收自支人员(如退伍兵、合同工人等)、学校临时雇佣的工勤人员工资等经费,按照《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冀财教[2006]112号)第三条之规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臵,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所以都未纳入预算,没有着落,确需解决。

三、评价结果和结论

依据《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逐项自查自评,我们认为我县的经费保障措施是有效而完善的,自评得分9分;预算管理相对到位,公开公示工作不够及时,仍有欠缺,自评得分18分;资金管理,运行状态较好,自评得分36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管理,严格规范,实施过程手续完善,资金使用发挥了最大效益,自评得分30分。

综合评价应得93分,结论为优秀。

阳原县财政局 阳原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新洲区三店街宋寨小学农村综合改革自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调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自查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自查报告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文件精神,结合县教育局、中心校的工作安排,依据中心校《关于开展义务教育......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 作 简 报第3期 (总第53期)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3月19日目 录 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王......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年机制改革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它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学校违反政策,就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为......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报告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经费保障机制自查报告 保障机制 报告 经费 经费保障机制自查报告 保障机制 报告 经费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