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编写意义_国学及其学习的意义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国学教材编写意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及其学习的意义”。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近两年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注重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培养;形成了浓厚的国学氛围。初步构建起了“专课教育为主”,(利用活动课进行诵读)以“艺术渗透教育”(艺术节表演弟子规)为辅的国学教育体系;同时融合新时代的要求自编了国学教材,国学相关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我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向着“传播国学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下面我就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国学校本教材的编排情况向诸位家长做简单汇报: 诸位家长朋友,我们的孩子现在面临着众多不良的社会诱惑,比如,好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甚至给老师说谎自己不舒服为由请假去玩,成夜的不会家;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带手机,可是依然有孩子带到学校,(我想家长也不想给孩子买,只是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而且在课上玩,记得,一次我上课,一个孩子玩手机,下课时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不想考高中上大学吗?他说“我初中毕业就去当兵,爸妈给我说好了,部队我们有熟人”各位家长朋友你说当兵就不用认字了吗,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当兵后能继续深造,考上军校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吗?好多孩子不能及时的完成作业,理由是不想写,认为没用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你不认为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从老祖宗那里找到解决之道,学习国学经典。

一、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有些家长会问国学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我就和家长朋友一起分享国学经典的内容。

二.国学经典校本教材的编排原则及内容

在编排过程中本着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为原则,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分学段进行诵读。我校的国学教育从学习背诵《弟子规》开始的《弟子规》是依据先师孔子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谦逊、守信,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亲近和学习有仁德的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通篇讲的是德行。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从小讲诚信、讲仁德的孩子,他获得的是整个人生的成就。所以,诵读经典从《弟子规》开始,这是人生固本培元的教育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学校开展了每周一升国旗时,学生演讲学弟子规的心得体会,以弟子规为内容的演讲比赛,编排以弟子规为内容的舞蹈等活动,学校布臵学生,回家后为长辈送上一句温暖、贴心的话语,做一次家务,为长辈送上一杯热水等,孩子的进步你感受到了吗?孩子学国学背《弟子规》你是否知道。家长朋友们学校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鼎力支持,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发挥作用。

教材的第二部分《古典诗词选读》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明珠。首先诗词中精妙之语及精炼的表达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漫游在艺术境界和美感的氛围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审美陶冶和情感升华,使其审美感知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我们感到一种恬静的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诉我们时间的易逝,要珍爱时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体现满腔忠愤,丹心碧血的爱国情怀。所以每一学段的教材中我们都节选了十首经典诗词来陶冶学生性情。

第三部分 经典散文诵读,所选内容包括《大学》《中庸》《孟子》《劝学》《少年中国说》等等一些启迪孩子的天性的文章,培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同时,学习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的修身态度

第二学段(七年级),第一部分是《论语》诵读,《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出自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之口,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身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部辅太祖,今欲以其半部辅陛下致太平。”从中可以看出,《论语》的博大精深,有经世济世的作用。当然,中学生学习《论语》,不可能承担治天下的重任,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可是,学习《论语》,可以培养她们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错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说,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向要高,志向要远大。青年时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而志向的高远,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必须学习经典,在经典中汲取力量。在“滔滔着天下皆是也”的时代,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去实现它,并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他的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让我们想到了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正是中学生所缺少的,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学生所缺少的。

第三学段(八年级),第一部分是《老子》诵读,《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它把丰富的哲学内容、政治内容和人生价值内容都归于一个最高的范畴“道”。“道”表面上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其本意,则与儒家思想一样都是关注现实人生的;“水”是老子之学的主题特征之一。老子将具备天性物性的“水”,与万物之灵——人的心灵相结合,提出了作为人类行为准则的处世之道。

一、“上善若水”——老子处世哲学之总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一,柔;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就应是这种心态和行为。“上善若水”,这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接着老子对“上善若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列举了水的七种善性与“处世原则”:“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老子看来,人立身处世应像水一样安于谦下、甘于处后(居善地);心境应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水这种包容大度的胸襟、默默中教化外物和改善不良环境的能力和品德修养,正是我们要给予学生的精神品质。总之,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校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处世交友、孝悌等领域中各选取了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我校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全方位的来提升学生的素质。

最后,衷心祝愿我校的国学教育在不断改进中发展,在不断发展中形成文化品牌。祝愿每位师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在圣贤雅言的点拔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拥有高尚的人格,拥有和谐的生活,拥有成功的学业,拥有智慧的人生!

谢谢大家

教材编写规范

教材编写规范一、总体要求1.教材的内容要突出学科特色、体现科技成就、反映研究成果,力求具有“新、特、深、精”的特点。同时要涵盖本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

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

钢琴教材编写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

教材编写体会

聋人学校校本教材编写体会在我得知成为一名校本教材编写者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激动。以前,一直是拿着别人编现成的教材去上课,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编教材的老师。所以,从我接受任......

教材编写要求

1.职业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要求针对目前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把《数学》改为《数学文化》,内容是那些最基本......

《国学教材编写意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国学教材编写意义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学及其学习的意义 国学 意义 教材 国学及其学习的意义 国学 意义 教材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