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记_西游记名著答案
名著西游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西游记名著答案”。
名著《西游记》阅读教案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鲁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名著推荐篇目。《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耳熟能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熟悉名著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名著,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起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主题歌导入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2)畅所欲言话“西游”。
学生可讲讲西游的故事梗概,或者其中的一个精彩小故事,可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可谈谈有关作者、作品的常识等等。
二、感知文本,引领阅读
1、走近作者: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2、寻本溯源:
学生交流小说的写作背景、创作动因、故事起源。教师要注意从历史知识中引导。
明确:《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3、故事梗概:
这一部分教师可结合图片介绍《西游记》内容结构的三大部分,这样学生既对《西游记》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感知,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解:《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配相关图片)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出世及取经的缘由。(配相关图片)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配相关图片)师做总结发言:影视作品再精彩,也是编剧、导演的再创造,注重的是视觉上的效果;而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锤炼,意境的展开,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因此,阅读名著可以提高人的欣赏水平,启发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这是电视剧无法比拟的,所以同学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品读经典名著。
三、指导阅读,品味经典
师:《西游记》属于古典白话小说,整整一百回,这么厚的一本书,应如何来读呢?出示: 阅读指导一:首先要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阅读指导二: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阅读指导三:通读原著,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懂的,可以参考译文,也可请教别人。阅读指导四:对于经典片段或自己喜欢的可通过精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四、课堂小结:
师: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五、课外探究练习:
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漫长的“西游之旅“已经结束了,相信旅途中的精彩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经深深地印入了你的脑海中。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大话西游,畅享经典。
二、回忆情节: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说一说它是哪一个小故事?能介绍一下吗? 教师出示一些故事卡片,学生介绍,教师可补充。
三、赏析人物:
《西游记》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读完全著,你一定对人物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后,看看小说分别叙述了与之相关的哪些情节,在这些故事情节中运用何种方法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学生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孙悟空的形象时,教师可播放歌曲《猴哥》,帮助学生把握孙悟空的形象。)
师:同学们在交流孙悟空时,只看到了人物的优点,那么孙悟空有没有缺点?学生继续交流。教师明确: 优点:乐观、聪明、勇敢、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那么,下面对其他人物进行介绍时,可模仿对孙悟空的介绍,全面的分析人物。教师明确:唐僧: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等
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懦弱无能等。猪八戒:优点:憨厚老实,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等
缺点: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等。
沙和尚: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等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
教师总结: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以偏概全。(多角度)
四、把握主题:
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情节,大家说得非常好。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 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塑造孙悟空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那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师小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教师白板出示:《西游记》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北大教授 白化文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启迪人生。)
五、放飞想象:
1.除了人物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 2.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该不该摘?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世界,愉悦了人生。希望大家能透过这部作品,更多的从古今中外的文学海洋中去汲取知识的精神,更丰富和充实我们的人生,从这些作品中去撷取日月的精华,天地的灵气。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任选角度。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杰出小说家)一、作品简介: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准确地了解小说内容,赏析精彩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回目”,创设阅读情景,提高快......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
《西游记》名著练习1.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
名著《西游记》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著《西游记》教......
